成语词典

“富而无骄”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富而无骄”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古人说“富而不骄易,贫而无怨难、"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的意思、“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何如”的全文是什么?、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中文什么意思、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为什么要富而不骄?等

为什么古人说“富而不骄易,贫而无怨难

(原文)富而不骄易,贫而无怨难(译文)富而不骄傲容易做到,贫穷而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古时候,有的人富了,不愁吃穿,生活有滋有味,心情就好了,可以接受文化教习,自然在文化层面有了知识,做到不骄傲就简单了;但贫穷就不一样了,吃穿都不舒服,生活就是受罪,心情自然极差。一般贫困了,就没钱接受教育,于是心态就不好,为了使内心的压力缓解,只能通过抱怨,唠叨,来缓解心里的压力,所以要让贫穷者不报怨,很难。在古时,贫穷者是大多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的意思

贫困却不奉承别人,富贵却不骄横。怎么样?

“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何如”的全文是什么?

1、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出处
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
3、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中文什么意思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意思是贫穷却不谄媚他人,富贵却不骄傲。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的《学而》篇。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扩展资料
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30]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贫而无谄

贫而无馅,富而无骄

这是孔子和子贡的一场对话吧,意思是: 子贡问道:’贫困但是不忧愁,富贵但是不高傲,怎么样?’ 孔子答道:’可行,但是不如贫困却很快乐,富贵却很有礼貌的.’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解释:子贡说:“贫穷而无妄求,富裕而无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只是不如贫穷而快乐,富裕而喜好礼节的人。”子贡说:“诗经说: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就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了的,你已经可以预知将来的事了。”

为什么要富而不骄?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生的第一关就是财富问题,如何去面对金钱,拥有财富又如何去面对人生,孟子这句话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现代人,要在社会中能够如鱼得水的活着,一定要做到富贵时能忍,贫贱时能忍,富贵时亦能忍,才能成为伟人。
《愿体集》说:“富贵的家庭,应学会宽大;聪明的人,应学会忠厚。聪明人不忠厚,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吕氏杂著》说:“做官的人家,他的子弟更不同。随着父亲兄长在仕途中游历,见闻不能说不广博,交际不能说不熟练,议论不能说不高明,然而虚浮骄傲的气质,却不能去除净尽。高贵的门第很久以来就不足以依仗了。在立身处世方面,一件事情有做不到的,那么他人的指责要加倍严格。大概门第高了就会盛气凌人,宗族大了就会引起公众的忌恨。稍微有一点儿差错,许多人都会去指责。必须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在修养上更加刻苦,才能比得上一般的人。”
《聪训斋语》说:“对于世家和大的宗族,稍微能做到谦虚谨慎俭朴厚实,而不被他人称颂,就会说:‘人心没有以前宽厚,世家的子弟难做。’这是没有很明白人情世事的原因。世人认为对别人退让,别人就会欺负你。有些父母长辈告诫孩子不要太谦让,很不合于道理。按世俗的眼光看,富贵人家的子弟不应当被别人所欺负。他们稍微有些不顺心的地方,就会说也不看看我是什么人,竟敢这样对待我?旁观的人不懂礼义,用一二句话加以挑逗,就会满腔怒火奋不顾身地做事。一点不考虑富贵人家子弟正是众人所攻击的靶子,所忌妒的对象。谚语说:‘一家温饱,千家忿怨。’只有扪心自问,我所得到上天的已经够多的了。他们和我同生在天地间,或是亲戚,或是乡邻,生活像这样不如意;我不让他们,他们怎么肯让我呢?应当保持这种心态,深明这个道理,自然会心平气和。即便有不称心的事,不顺耳的话,只当是天空中的行云,与我没有关系。愿把这些话当作满腹火气之人的一贴清凉散。”
《人生必读书》说:“富贵人家在乡里生活,被乡邻所侵犯欺负,是很平常的事,然而对我很有好处。若是大家看见我的影子就远远躲藏,没有人敢拾我家地里的一棵麦穗,就可想而知我的为人如何了。”
李文节说:“经常见士大夫捐献出一所学馆,他的子弟就会向其他人诉说有谁欺侮了自家,别人也会随着他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厚薄。我就不这样认为。君子生前人人敬仰,死后人人怀念。生前寂寞,死后荣华,被人祝祷祭祀的又是什么人呢?人必是自找侮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假如以前仗势欺人,恃强侵夺,别人对他无可奈何;一直等到他的子孙后代,才再与他算帐。这正是自酿苦酒自己喝呀。随便说人家欺负自己是不对的。”
魏国公韩琦,是做宰相的人。几代人都有贤德,为当时著名大臣。自从年轻时就被升为高官,掌了大,四海之内的士民崇拜景仰的也有很多年了。人们所说的将相的富贵荣华,都是他平时拥有的;不像那些穷困潦倒的人,侥幸中一时得意,出乎庸俗及愚蠢之男女的意料,为了使他们惊骇而特意夸耀自己。然而高举的旌旗,不足以显出他的荣耀;钦赐的衣冠,不足以显出他的富贵。只有恩惠播于百姓,功劳施于国家,把名字刻在金石上,传播于诗书中,以此显耀于后世,而流传于无穷。这是他的生平志向,也是士民们对他的殷切期望,岂止是在一时一乡的夸耀呢?韩琦在至和年间,以武康的条例治理相位。曾在后院造了一所书锦之堂,接着又在石上刻了一篇文章,来留给后来的宰相。意思上鄙弃快意恩仇和炫耀富贵的人。不以先前的人所夸耀的事情为荣,而以它为戒。在这里可以看出韩琦是怎样看待富贵的。他的胸怀岂是我们这些人可以测量的呢?
宋朝南野瑮是个御史,为人极有风度。回到家乡,家里有牛踩了姓柳人家的庄稼,姓柳的就把牛杀死了,并让子弟在门前辱骂。先生劝止家里人不要出去给他们争执。姓柳的有个狂野的儿子,喝醉后骂了很久,跌倒在水田里。先生让人把他拉出来,换上自己的衣裳,迎到上座上。对他说:“我家与你家几代交情都不错,为何要因这点小事而产生嫌隙呢?”把牧童叫来鞭打了数十下,并让人用小轿,把姓柳的儿子送回家,还向他的父老道了歉。姓柳的父老非常惭愧。有风度的人,偏能这样柔顺屈从,难道不是修养到家了吗?
南京史良佐,做西城御史,而家住东城。每次出入时,恼恨同乡人不回避,就抓了几个送到东城治罪。东城御史盘问他们,他们回答说:“小民总是被倪尚书给误导了。”问题:“怎么样误导了?”说道:“倪尚书也是南京人,执掌兵部时,在乡邻间出入,众人赶忙回避,他就让人劝止众人,说:‘我与你们是老乡,我不能在乡邻间出入下车,还要麻烦你们回避吗?’我们是愚蠢之人,还以为史公像倪公那样,于是就没有回避。没想到正赶上他发怒。”东城御史笑着放了他们。住在乡里还作威作福的人,能不被愚蠢的人所讥笑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uerwujia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