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之疽”的扩展资料

导读
- 1、附骨之疽还和附骨之蛆,哪个才是正确的写法,意思是什么?
- 2、一个人胳膊上有把刀地上有箾的成语
- 3、形容窝里狠的人怎么称呼
- 4、跗骨之蛆是什么意思?
- 5、有一个四字词语是比喻深入骨髓的痛。好像附骨什么的
- 6、胳膊用刀划破了打个成语
- 7、有关附骨之蛆的典故
- 8、指紧贴骨头难以根治的一种毒疮的成语是什么呢?
目录一览:
附骨之疽还和附骨之蛆,哪个才是正确的写法,意思是什么?
附骨之疽才是正解,读音是fù gǔ zhī jū,是指侵入到内部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讲的一位书生求媒人做媒因口无遮拦开玩笑被恶人利用,而差点入狱的故事,因关帝前周将军的出面,最终的结局书生娶得美人归。故事告诉我们祸从口出... ...咳咳,故事本意不是如此,有兴趣可以读原文哦。附骨之蛆,这个词较高频率出现在网络小说里,实为误用,也可能为搏眼球可以为之。一个人胳膊上有把刀地上有箾的成语
切肤之痛qiè fū zhī tòng
【解释】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切肤之痛。”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于对国对家对自身受到损害。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切;不能读作“qiē”。
【辨形】痛;不能写作“疼”。
【近义词】同感身受、痛定思痛
【反义词】不关痛痒
【例句】
(1)凡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哪个没有~?
(2)妈妈说;她对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深感~。
形容窝里狠的人怎么称呼
地头蛇,心腹之患,附骨之疽,害起肘腋,家贼难防,窝儿里反,引虎入室,倾危之士,不仁不义,鬼魅伎俩,撅竖小人,臧仓小人,衣冠禽兽,小人之雄,浮云翳日,兴妖作孽,赃心烂肺,小人得志,祸起萧墙,自相残杀,同室操戈,煮豆燃萁,自相鱼肉,相煎何急,勾心斗角,妇姑勃溪,后院起火,季孙之忧。有一个四字词语是比喻深入骨髓的痛。好像附骨什么的
附骨之疽繁体 坿骨之疽
拼音 fù ɡǔ zhī jū
词语解释
附骨之疽 fù ɡǔ zhī jū
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成语解释
附骨之疽
拼音 fù gǔ zhī jū
解释 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
出处 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胳膊用刀划破了打个成语
切肤之痛qiè fū zhī tòng
【解释】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切肤之痛。”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于对国对家对自身受到损害。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切;不能读作“qiē”。
【辨形】痛;不能写作“疼”。
【近义词】同感身受、痛定思痛
【反义词】不关痛痒
【例句】
(1)凡是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哪个没有~?
(2)妈妈说;她对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深感~。
【英译】pain of cutting one’s body
有关附骨之蛆的典故
附骨之疽 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常误作“附骨之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切肤之痛。”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指紧贴骨头难以根治的一种毒疮的成语是什么呢?
应该是:附骨之疽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上一条:“血流成川”的扩展资料
下一条:“烟消云散”的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