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公车上书”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公车上书”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公车上书”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公车上书”?、什么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公车上书的具体内容(最好原文)等

“公车上书”是怎么一回事?

公车上书”是关于顺治年间应试举人的事件。
顺治八年(1651年),朝廷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予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的远近而不同。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三十两,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方,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
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
扩展资料:
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公车上书”是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另一个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而且康有为组织的18省联名上书,并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史学家姜鸣先生认为,所谓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作为历史事件其实并不存在,顶多只能称作“公车集会”或“公车拟上书”而已。所以说公车上书的事情是有的,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形成了对维新变法有利的社会风气应该也是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公车上书

什么叫“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什么是公车上书?

汉朝时,朝廷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方言书,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   拼音:gōng jǖ shàng shū   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例句: 制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典出   《史记·滑稽列传》载:汉武帝时,齐地人东方朔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他广泛地阅读了诸子百家的书,因此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到长安后,到公车府那里给皇帝上书,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勉强抬得起来。武帝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东方朔的奏章,读完后龙心大悦,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   典义   汉制规定,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指普通人向当者上书言事

公车上书的具体内容(最好原文)

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是:
1、下诏鼓天下之气
即下“罪己之诏”,以鼓舞人民,同雪国耻;下“明罚之诏”,惩办主和辱国、贪婪畏缩、作战不力的官将,奖赏有功绩的将帅疆吏;下“求才之诏”,对有才干的人,不论其资历与出身,都应量才录用
2、迁都定天下之本
要求迁都长安,将二万万两赔款改充军费,誓不对日求和。
3、练兵强天下之势
主张选将不以资格,购械宜用西洋,并准许南洋侨商组织军团,以增强抗日军事力量。
4、变法成天下之治
变法的内容包括富国、养民和教民三方面。
富国之法的内容是:国家发行钞票,建立邮政系统,设局铸银币,准许私人投资修筑铁路、创办机器厂、设立轮船公司及开矿。
养民之法的内容是:设立农学会,采用新式农业生产方法,传播西方农业科学知识;设立丝茶学会,整顿丝茶业;设立考工院,翻译外国有关工业问题的著作;惠商:设立商会,传播西方商学知识;提倡国货和撤销厘金及减低出口税;移民垦荒,组织无业游民从事生产劳动,螺寡孤独废疾者设院以养。
教民之法的内容是:设学堂,改革科举,奖励著书立说,设报馆,倡孔教。
此外还建议裁汰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影响
虽然,公车上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ongcheshangshu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