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官事官办”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官事官办”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清朝早朝怎么回事儿?出席的官员都是京官还是外官?多少天一次?、晚清的地方官“总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秘书是什么官?、殿司制使官是什么官职?、我们村里村长他是一官多职,村里不管什么事,他是先办好,后通知!也就是说,一手遮天!这样的官还能让他、有关官的成语小事不用你管,大事你管不了,这是什官等

清朝早朝怎么回事儿?出席的官员都是京官还是外官?多少天一次?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记载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的没有资格。 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对太和殿(其他两个大殿也一样)有个大概的印象,里面比较宽,但不是很长。而官员早朝不可能挤在边边角角皇帝看不见的地方。因此能够让官员排朝班的地方并不大。由此可见该记载比较可靠。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的。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 最后就是对于年老但还在朝的高级官员,皇帝有可能“开恩”特许不早朝。 由于以上原因,故而早朝的人数并不确定。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六部尚书侍郎,京城各中央级重要衙门的“一把手”等人是基本上每天都早朝的

晚清的地方官“总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总办对应的是帮办,
一、清代后期,中央及地方都有临时设置的机构,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其长官品级特高者称督办或总办,副职称会办,资格次于会办者称帮办,负责处理日常例行事务者称坐办。北洋政府时期仍有此制。
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督军曾改称“督办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办”。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不得不对政机构做某些调整,当时人称作“改官制”。清末改官制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主要调整的是涉外机构。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理衙门设官仿军机处体制,设大臣和章京。大臣中除亲王、郡王称“管理大臣”或“管理总署事务”外,一般都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办事大臣。章京协助大臣工作,分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额外章京等。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役,分理各国交涉事务。又辖三口(天津、牛庄、登州)通商大臣和五口(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通商大臣。同治年间,因通商事务扩大,又改三口通商大臣为北洋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分驻天津和上海,由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力比一般总督要大,是很有实的职位。
  与总理衙门有密切关系的机构还有同文馆和总税务司。同文馆与总理衙门是同时批准设立的,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正式开办。下设英、法、俄、德四馆,光绪时又增设东文(日文)馆,门教习各国语言文字。此外,又有算学馆、化学馆、格致馆、医学馆,门教习自然科学。同文馆设管理大臣,下有提调、帮提调。总教习、教习均由洋人担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开办京师大学堂,科学类并入大学堂,只存语言文字类各馆。总税务司设置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主管清朝海关税务。司署初设于上海,后迁至北京。有正副总税务司,下设税务司、副税务司,分五科,每科有正副主任、帮办等。各地海关也设税务司、副税务司、科长、帮办等职。自总税务司设置,其主要力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第二个时期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当时,康有为等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所谓君主立宪政体,就是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分立,君主不具体执行政务,并受宪法的约束。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皇帝曾下诏裁撤了詹事府、通政使司、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等一些无事可办的机构。在地方上,则撤销督、抚共设省份的总督或巡抚。但不久维新派便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所镇压,改官制以失败而告终。
  第三个时期是清王朝覆灭的前夕。这时候,清王朝不得不宣布定期实行他们反对过的君主立宪制,派载泽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查政治,同时设置宪政编查馆(初名考察政治馆),做出变革官制、维新自强的样子。主要变革有四个方面:
  第一,设立督办政务处和成立责任内阁。督办政务处始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是总办改革政治的机构。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名会议政务处,次年,与内阁合并,称内阁会议政务处。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撤销政务处,正式成立责任内阁。责任内阁以总理大臣、协理大臣主持阁务,并与外务等十部大臣共称国务大臣。议事地点称政事堂。责任内阁宣称对国会负责,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政务管理机构。
  第二,调整中央其他机构。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次年,撤销詹事府、通政使司。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增设商部、巡警部、学部,与原来的六部共为十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十部厘定为外务、吏、学、民政(巡警部并入)、度支(由户部改设)、农工商(商部并入)、陆军(由兵部改设,太仆寺并入)、法(由刑部改设)、礼(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邮传、理藩十一部。同时大理寺改为大理院。大理院是负责审判诉讼案件的机构。下设刑科四庭,民科二庭,分别设推事、检查官,宣称司法独立。到责任内阁成立的时候,中央有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十部。各部长官是大臣、副大臣,下设左右丞、参议、参事等官。
  第三,调整地方机构。清末地方官制变化不大,惟增设提学、提法、交涉三司及巡警、劝业二道。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学政为提学使司,无学政之吉林、黑龙江、江苏、新疆各省亦分别增设。提学使司主管一省之教育。接着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管司法行政。另设各级审判厅,司审判之事。交涉使司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最先在吉林、奉天二省设置。以后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云南各省也都援例设置。该司负责办理公众交涉事务。巡警、劝业二道,是光绪三十二年以后陆续设置的。巡警道掌全省巡警、消防、户籍、营缮、卫生事务。劝业道的职掌是主管全省农工商业及各项交通事务。当时各省调整进度不一,裁与设都极混乱。
  第四,建立所谓的民意机构。光绪三十三年设资政院。资政院是中央一级民意机构。设总裁、副总裁、秘书长、一二三等秘书官。有议员300人,其中125人由皇帝委派,其余来自各省。各省民意机构是谘议局,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宣告成立。当时各省议员的总数是1677人。议员的资格有明确规定,即在本省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三年以上有成绩者;曾在本省或国外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举贡生员以上出身的;曾任文官七品、武官五品以上无过错的;在当地有5000元以上营业资本或不动产的人,才有可能担任议员。
  晚清改官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君主制的问题。从责任内阁来看,13名国务大臣中皇族的占五个,所以当时人将其称作“皇族内阁”。从所谓民意机构看,皇帝指派的议员仍占有优势,实际上是制皇操纵舆论,愚弄民意的一个花招。但是,封建统治的总危机不是任何人、任何集团所能扭转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宣告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宣统皇帝下诏退位。至此,存在于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政体被推翻。中国古代官制也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而成为历史的遗迹。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秘书是什么官?

秘书不是官,是给领导写稿子跑腿的。。。

殿司制使官是什么官职?

殿司制使官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
制使的意思是皇帝派遣的使者,宋代殿前司所下级军职。杨志曾任殿司制使官。殿司制使官是宋代殿前司所下级军职,可理解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
殿前司是宋官署名。与侍卫司分统禁军。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名籍,总管其统制、训练、轮番扈卫皇帝、戍守、迁补、罚赏等政令。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官。宋初有都点检、副都点检,在都指挥使之上,后不置。
殿前司所诸班直、步骑诸指挥在内为皇宫禁卫,随驾出行则为皇帝近卫,随侍左右。国家大型祭典,执行仪仗、引导、安保、护卫任务。
扩展资料:
南宋时,殿前司最高统领官。从二品以下(官阶不至节度使、或新任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或虚置或空缺。实际以资浅者为主管殿前司公事,统领殿前司事务。 更为资浅者统领殿前司,则冠以“”字称“主管殿前司公事”。
殿前司虞候是殿前司统领官之一,从五品,序位在正任防御使之上。在殿前司指挥序列中,仅次于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副指挥使。三衙管军中,位于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之上。
南宋时,三衙都指挥使不常设。禁军最高指挥序列为八人,殿前都虞候仅次于殿前、马军、步军副都指挥使,位列第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前司

我们村里村长他是一官多职,村里不管什么事,他是先办好,后通知!也就是说,一手遮天!这样的官还能让他

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不行收集证据曝光

有关官的成语小事不用你管,大事你管不了,这是什官

新郎官。
有“官”无。
 新郎官最早出现在唐代,表示考试登第的才子。
  一般来说,新郎一词指对于确立婚姻关系的男女在结婚仪式中的男方的称呼,又称新郎官。在结婚时,新郎一般会穿上门的礼服,经过仪式或法律程序后就成为女方的丈夫。也指新婚的男子。
  相关传说:
  民间对新婚男士的称呼, 新婚的男子与新娘相对应。关于新郎有以下传说:很久以前,在和平有个新家村。村里有一位年轻的后生,他饱读诗书,聪明过人,性格开朗,人缘极好,名叫“新朗”。他勤于耕种,不求功名,如今已年过二十,尚未成家,一心想找位志趣相投的女子为伴。
  登门提亲的人很多,都不在他的眼里,全都被他谢绝。
  距新家村不远处有条小河叫“星溪”,溪畔村里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叫“星娘”。星娘芳龄二八,聪明贤惠。新朗对星娘的聪慧早有所闻,心里虽生爱慕之情,苦于无法接近。在众人鼓励下,他大胆地请媒人前往提亲。
  媒人受新家之托,来到星娘家说明来意。星娘对新朗的聪明才智,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本想一口答应,但为了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对媒人说:“要我答应这门亲事并不难,只是有个条件。“条件?”媒人说,“姑娘请讲吧,我一定转告。”
  姑娘笑了笑说:“这条件并不高,只要准备一间新房就行。”媒人一听这么简单的事好办。星娘又说:“这个新房与众不同,请婆婆仔细听好——不用门来不用窗,无柱无瓦无上梁,上上下下不见土,四面八方石头墙。”媒婆听了觉得奇怪,“哪有这样的房子?”
  姑娘说:“你回去对新朗说,如能照此办到,三天后我与他成亲。若办不到,叫他死了这条心吧!”
  媒人心想,这算什么条件,分明是不愿意,才故意出难题。她晦气地回去将条件对新朗一说,劝他另选人家好了。不料新朗听后却哈哈大笑,说:“这新房容易办到,两天之后请你来看新房子。”
  到了第二天,媒人来到新朗家。新朗带她到屋后那座向阳的山坡上,指着一个大山洞,“那就是我准备的新房。”说罢,领着媒人走进山洞一看,一张石床摆中央,罗帐锦被铺满床,无柱无梁,无门无窗,四周皆石墙。媒人见了赞不绝口,说:“好房!正符合星娘要的‘别有洞天’的新洞房。”这时媒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星娘在考新朗呀!
  次日,新朗和星娘在此“洞房”拜了天地成了亲,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传为佳话
  从此,人们把结婚的新房称“洞房”。“洞房”一词的来历传说源出于此。
  朗与郎、星与新皆系谐音,故此民间称新结婚的男女为“新郎”、“新娘”。沿至今没有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uanshiguanba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