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国不堪贰”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国不堪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人教版语文必修1,2 '3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国不堪贰的贰怎么解释、看图猜成语1拔乱反正2不堪入目3请君入瓮、贰代表什么? 什么是贰?如题 谢谢了、不堪翠减红销际的堪的意思、古文中的”贰“的解释大神们帮帮忙、高一文言文实词解释。、“贰”字的古义与今义是什么?等

人教版语文必修1,2 '3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 荆轲刺秦王》  一、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粹”,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6)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8) 故振慑 同上。 (9)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 (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0)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12)秦武阳奉地图匣 同上。 (13) 奉之 同上。 (14)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同上。 (15)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16) 卒惶急无以击轲 同上。 (17)卒惶急不知所为 同上。 (18)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 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2) 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3)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4) 教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5) 敢 人不敢与忤视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6)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7) 还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8) 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9) 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10) 图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11) 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12)诏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13)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 同上。 (6)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2 (10)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1)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13)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四、 古今异义词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五、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2)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 (3)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4)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5)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谓语 ) (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语 ) (7)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8)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9)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10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11)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12)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13)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14)而 (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15)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3、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 4、 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6)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7)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5、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3)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 东西 )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 “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 表反问,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六、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鸿门宴》  一一一一、、、、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二二二、、、、虚词实词虚词实词虚词实词虚词实词 (一)实词: 1.飨土卒(飨;犒劳) 2.夜驰之(之:到,往) 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从沛公(从:跟从) 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7.与臣游(游:交往) 8.吏民(籍:登记) 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10.具言(具:详细,完备) 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14.坐须臾(须臾:片刻) 15.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16.督过之(督过:责备) 17.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1.固不如也(固:当然) 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 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11.若皆且为所虏(若:你们这些人) 三三三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四四四、、、、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一一一一))))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二二二))))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三三三))))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今为之虏矣 ((((四四四四))))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五五五五))))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五五五、、、、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六六六、、、、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一一一一))))为为为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二二二))))故故故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三三三))))辞辞辞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四四四))))幸幸幸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国不堪贰的贰怎么解释

国家不能忍受分裂的痛苦。贰:就是一分为二,不能统一。

看图猜成语1拔乱反正2不堪入目3请君入瓮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语出]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万法皆无;一无所有。”[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辨析] ~与“一贫如洗”有别:~是直陈性的;可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不仅是财物;较为广泛; 适用对象也不仅是个人、家庭、范围可扩大至集团、国家等;“一贫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与比喻配合运用;所指以财物为主;适用对象仅是个人或家庭。[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英译] have nothing at all

贰代表什么? 什么是贰?如题 谢谢了

贰# èr 五笔输入:afm 【释义】①数目字“二”的大写。②政变;背叛:贰心|贰臣。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贰<名> (会意。从贝,弍,声。本义:副) 同本义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二的大写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 古义: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èr ① ’二’的大写。 ②变节;背叛:~臣。 【贰臣】封建时代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 【贰心】见【二心】。 【er】 贰 two; 贰 (1) 贰 èr (2) (会意。从贝,弍,(èr)声。本义:副) (3) 同本义 [deputy;assistant;auxiliary;subsidiary] 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 簋贰用缶。――《易·坎卦》 大祭三贰。――《周礼·乃酒正》 取贰绥。――《礼记·曲礼》 受其贰令。――《周礼·职内》 其卜贰圉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以贰六官。――《周礼·春官·大史》 乘副车则式,佐车则否。――《礼记·少仪》 (4) 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 (5) 二的大写 [two]――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 因贰以济民行。――《易·系辞》 贰偷之不暇。――《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不壹也。”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无是贰言也。――《国语·越语上》 从许子道,则市贾不贰。――《孟子·滕文公上》 (6) 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7) 古国名 [Er state]。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 楚 屈瑕将盟贰、轸。――《左传》 贰 (1) 贰 èr (2) 一分为二 [a whole divides into two;everthing tends to divide into two]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二。”――《左传·隐公元年》 贰,益也。――《广雅·释诂一》 (3) 又如:贰觞(再三献酒);贰纪(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 (4) 背离;怀有二心 [be double-minded] 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注:“二心也。” 君立臣从,何贰之有?――《国语·晋语一》 诸侯贰,则晋国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5) 又如:贰志(异志;二心);贰虑(二心;三心二意) (6) 辅佐[assist]。如:贰正(辅佐匡正);贰公(辅佐三公) 贰臣 èrchén [turncoat official] 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注:“贰,两也。” 誓死不为贰臣 贰 (贰) èr ㄦˋ (1) “二”的大写。 (2) 变节,背叛:~臣。~心。 13.东北方言,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愚笨,口语中拥有独特的语意。 14.陕西方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办事不经大脑如“二怂,二锤子”,或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 15.天津方言,贬意词。常用用于形容人愚笨,弱智的意思。现在多用于彼此取笑的意思(有很大的玩笑成分)。例:1、数学课上,老师问:“题都做了没有,答案是什么?”同学:“二!”老师:“我看你才‘二’呢!,这题都能算错,你说你有多‘二’吧!” 2、数学课上,老师问:“题都做了没有,这个所求集合是什么?”同学:“一、二、四!”老师:“寻思啥呢一天天的,算个题总得把你自己带上,哪来的‘二’,就‘一’和‘四’!” 3、二百五的延伸意思,表示,我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晓得二百五 èrbǎiwǔ [stupid person] 俗语。常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二愣子 èrlèngzi [rash fellow] 莽撞行事的人

不堪翠减红销际的堪的意思

  不堪翠减红销际的“堪”,在句中的的意思是“忍受 ”。“不堪”即“不能忍受“。
  以下为“堪”的词义注释:
  堪
  一、基本字
  1. 能,可以,足以:不~设想。~当重任。~以告慰。
  2. 忍受,能支持:难~。不~一击。狼狈不~。疲惫不~。
  二、详细字义
  1. 作名词
  (1)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2) 同本义。
  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说文》
  堪坏得之,以昆仑。——《庄子·大宗师》
  (3) 又如:堪岩(山形幽深)。
  (4) 指天道。
  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淮南子·天文》。许君注:“堪,天道,舆,地道。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
  屡堪舆以壁垒兮。——扬雄《甘泉赋》。注:“天地总名也。”
  倏然堪舆变。——陆龟蒙、 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
  (5) 又如:堪舆(天地;风水,亦指风水先生);堪舆家(古时为占候卜筮者之一种,后称以相地看风水为职业者,俗称“风水先生”)。
  2. 作动词
  (1) 勉强承受[困难、痛苦或遭遇。
  (2)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国不堪贰。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未堪家多难。——《诗·周颂·小毖》
  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墨子·非攻下》
  口弗堪也。——《国语·晋语一》
  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众不能堪。——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宋· 柳永<雨霖铃>》
  (4) 又如:堪忍(忍受);不堪一击
  (5) 能够;可以 。
  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世说新语·捷悟》
  白璧堪裁且作环。——李商隐《和友人戏赠》
  (6) 又如:堪叹(可叹;可惜);堪可(正好;正可以);堪能(能够。才能;擅长);堪火(方言。险些;几乎);堪称佳作;不堪设想

古文中的”贰“的解释大神们帮帮忙

贰#èr 【释义】①数目字“二”的大写。②政变;背叛:贰心|贰臣。 (贰于己〕贰于自己。使西鄙、北鄙一方面于庄公,一方面于自己,即同时向双方纳贡赋。贰,两,二主。 (国不堪贰)国家受不了两的情况。 〔收贰以为己邑〕收取两的西鄙北鄙(完全)作为自己的领地。贰,指原来贰的西鄙北鄙。

高一文言文实词解释。

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数字二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副职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不一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背叛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再、重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从二主。2、许“许之。”“许君焦、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答应,听从。“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处所3、微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史记·曹相国世家》 卑贱桓公微服行于民间 《韩非子·外储说》 藏匿,隐藏4、 焉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借宾短语 与此另外楼主我这些都是在网上查的。如果你是高中生最好自己查一下印象深刻。楼上的你ctrl+c ctrl+v的时候也稍微认真一点好不好。你那个里面有几个词条没有的

“贰”字的古义与今义是什么?

今义:“二”的大写。
古义:变节,背叛
1.读音:[ èr ]
2.释义:
今:“二”的大写。
古:变节,背叛 :~臣。~心。
3.组词:
析律贰端[ xī lǜ èr ān ]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行不贰过[ xíng bù èr guò ]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凉贰[ liáng èr ]犹副贰。特指太子。凉,通“ 亮 ”。辅佐。
国不堪贰[ guó bù kān èr ]国家受不了两情况的存在。
贰节[ èr jié ]犹失节。
言行不贰[ yán xíng bù èr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guobukaner.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