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毫末之利”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毫末之利”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形容不够的词语、高中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的试题 急急、跣剥、渎奏、毫末之生、晌、佞、紊乱、燮理、枭首”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什么意思呀、带有毫字成语、胜利的利组词。请帮等

形容不够的词语

九牛一毛杯水车薪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聊胜于无
一、九牛一毛
白话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够
朝代: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报任少卿书》:“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翻译:如果是牛身上的一根毛,那跟蚂蚁有什么区别呢?
二、杯水车薪
白话释义:比喻无济于事,不够,解决不了问题。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翻译: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
三、屈指可数
白话释义: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翻译:自己的生命在春季就该过完了;可怜这才出生几天的婴孩
四、寥寥无几
白话释义: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朝代:明
作者:胡应麟
出处:《诗薮·内编》:“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翻译:晋和宋之间,七言歌行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五、聊胜于无
白话释义: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
朝代:晋
作者:陶潜
出处:《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翻译:弱小的女子虽然不如男的,但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

高中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的试题 急急

2008年新课标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1.(2008,广东文科基础)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2008,天津)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3.(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答案:C解析:萧何为西汉初的政治家,西汉初期出现“休养生息”的政策。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范仲淹为北宋名臣,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政知事,以改革时弊,在其《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中国十一世纪进入了北宋中后期。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得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4.(2008,四川)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答案:D解析: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2008,广东文科基础)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先定论”都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5.(2008,上海单科)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A解析: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6.(2008,四川)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沙皇的制统治依然存在,所以BC项错误,改革前两国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D项错误,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7.(2008,全国I)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于难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定词“1878年”和关键词“10种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故排除A和C。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更是位居首要的改革,但和材料主题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时代主动学习西方,西洋文明传入,新事物如八面来风涌入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变的现象。材料本身体现的也是儿童广泛地接受新事物,这也于文明开化。综合考虑选D。8.(2008,上海单科)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D解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9.(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贵,严刑峻法。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等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第(2)问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的特点的掌握及理解。10.(2008,广东单科)(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统治者封建化的改革。第(1)问,依据材料归纳概括。第(2)问,考查史实的记忆能力。第(3)问,“改革措施的溯源”即改革的背景,应从北魏孝文帝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等方面分析。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答。11.(2008,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12.(2008,天津)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答案:(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2)内容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6)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解析:(1)此题考查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制主义中央集之间的关系。学而优则仕是解题的关键点。(2)考查明清和唐宋相比发生变化的部分,主要是明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只要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即可。(3)考查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以及其创办新式学堂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4)考查20世纪初清王朝在自救运动中的教育近代化方面的内容。从其教育内容看,和以前的封建教育有很大变化,这既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面,也明显表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5)这一历史阶段德国从文艺复兴的德意志自然科学开始发展和传播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其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教育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6)考查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要抓住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13.(2008,北京)某班学生举行“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4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主题发言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分)结合这一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4分)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段: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夫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助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共公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国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诊断: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和平。”(4)请解读②、③、④诊断,完成主题发言稿。(12分)(提示:下文划线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案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诊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决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 总结: 。答案:(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工具发展。戊戌变法时开办京师大学堂,促进近代文化教育发展。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3)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4)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解析:第(1)问,从材料“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可以看出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募役法”;“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方田均税法”。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推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第(2)问,结合教材,可知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近代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派遣第一批30多名留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些措施对于近代科学和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3)问,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第(4)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是关于“文革”结束后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②是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方针政策。③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而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是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4.(2008,上海单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l分)(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分)(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答案:(1)农奴制。(2)批判的,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诗歌中“买卖人口”、“沦为奴隶”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俄国存在农奴制。诗歌作者强烈控诉了农奴制的罪恶。联系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措施,可分析出“人民”的地位发生的变化。15.(2008,海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答案:(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解析:本题是考查土耳其改革,以服饰变化体现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第(1)问注意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不是只说一个方面,并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2)是中土相似事件的异同,要注意找出二者之间的可比点,这是做题的关键,可经从时代背景、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回答。16.(2008,宁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解析:此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一问康有为的主要观点,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第二问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无外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就能顺利作答。

跣剥、渎奏、毫末之生、晌、佞、紊乱、燮理、枭首”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分别是 脱,胡乱的奏议,卑微的生命,中午,奸邪,混乱,调理,砍头。PS,你不是在看封神演义吧?

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什么意思呀

原文是: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意思是:文与可的文章与他的德操相比,算是糟粕。与可的诗和他的文章相比,不值一提。诗没办法淋漓尽致的表达感情,就挥墨以书法来表达,最后再变而为画。说的是中国文人眼中,德、文、诗、书、画有先后,轻重,本末的关系。这句话称赞的应该是文与可都具备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底蕴。

胜利的利组词。请帮

利害利益 利令智昏 兴利除弊 顺利 利己 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吉利 顺利 利刃 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利刀 利剑 利落 利口巧辩 利息 利率 一本万利 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赢利;利息 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门利人 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各有利弊 利己利人 利尿利外溢 手脚利索 利市三倍 公债利息 功德利益 威逼利诱 利润率 利州帖 利名场 利改税 利比亚 利国监 意大利 匈牙利 舍利子 烧利市 胜利品 市利钱奥地利 声利场 沙咤利 声利客 势利场 铜牙利 颉利发 广利王 发利市 氟利昂 哥利拉 滚利钱高利贷 分红利 伯利兹 不爽利 吃飞利 名利奴 名利场 马利亚 利名匙 利物浦 利雅得 利漕渠利名客 利滚利 利齿儿 利唇吻 毛利率 利其然 利落手 沙叱利 刹帝利 舍利塔 势利眼 势利鬼叙利亚 利 战利品 蝇头利 伊利湖 羊羔利 佛舍利 苟利子 骨利干 忉利天 负利率 比利时不利市 大利稽 利息率 利通直 金伯利 惊吉利 吉利草 环利通索 集体利益 基准利率 掎摭利病 何往不利 合子利钱 毫末之利 金伯利岩 进利除害 见利忘义 居利思义 急公近利 计功谋利 急功近利 坚甲利刃 据本生利 利深祸速 苦药利病 开利除害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aomozhil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