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浩然之气”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浩然之气”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走不慊于心,则馁矣”是什么意思?、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是个什么鬼?怎么理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翻译、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孟子主张是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的?、有关浩然之气的作文等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走不慊于心,则馁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
这句话的出处:该句出自《孟子》节选
原文如下: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赏析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是个什么鬼?怎么理解?

你好,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2]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翻译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
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
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原文如下: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扩展资料: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孟子》是《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满意请。

孟子主张是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的?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道:’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就难以说得明白了.那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一点不加伤害,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那一种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那种气就会疲软了.’

有关浩然之气的作文

古有训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见“仁”“义”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仁义道德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成仁”“取义”才能在心中萌发光明正义之气.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人善养浩然之气.古有苏武以他的民族气节与坚强毅力凛然不降,持节傲立;有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舍生取义;有屈原为了民族的衰亡而跳江自尽,杀身成仁.今有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字拯救人的灵魂,焕起人们心中的光明.这些志士仁人在生命的存亡关头也毫不犹豫舍生取义,可见有了浩然之气就有了一股生命蒸腾的英雄气,有了一脉亢奋激扬的刚烈之气.所以养气能萌发心情的正义,唤起灵魂的激昂.那么,如何养浩然之气呢?我善以自然养吾浩然之气.大自然赋予了人们生命,更赋予了人们对美的感情,以及心灵的纯净.站在高山之巅领略天空的浩渺,站在与天最接近的地方,感受天高任我飞的壮志,有一种想驰骋的感觉.听大海波涛拍岸的声音,体验大海的无所不容和那一片蔚然.我想自然界的美感是真正需要人们的品味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干净的美.在这个大都市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很少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东山魁来的正义所以著名,巴金的作品这所以受人爱戴,是因为一种原始的真实.这种真实与清澈可以让人细细品味,回归自然.我善以书籍养吾浩然之气.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书中体验生活的本质,体验人性的光辉.罗曼·罗兰用哲理启迪人们,余秋雨用笔邂逅文明,巴金用真实给予文学.这些文字,这些书都能让人感到一种力量,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喜欢书是因为作家写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它反应着一种生活的现实.闲暇时,看一看《文化苦旅》,体验一种文明的记录,感受一种千年不变的永恒;挫折时,看一看《苏菲的世界》,领略一下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精辟的哲学思想,叫人振奋;独处时,翻一翻《诗经》,感受古人的蕴籍,体验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自然使我真实,书籍使我丰富,我善以自然、书籍养吾浩然之气.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aoranzhiqi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