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荒唐之言”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荒唐之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带“之言”的成语有哪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满纸荒唐言的后一句是什么、荒唐一词出处 典故 谢谢了、荒唐一词的由来、狂人日记的前言是什么意思,全是文言文,有些不太理解,盼有翻译,谢谢。等

带“之言”的成语有哪些?

1.负薪之言
2.过耳之言
3.荒唐之言
4.解构之言
5.金石之言
负薪之言
拼音:fùxī内nzhīyán
释义:负薪:背柴草,旧指地位低微容的人。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过耳之言
拼音:guòěrzhīyán
释义: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荒唐之言
拼音:huāng tángzhīyán
释义:指荒诞无稽的言论。 
近义词:谬妄、妄诞、乖谬、荒谬、荒诞
反义词:真实
例句
1.妇女应该回家做全职太太的建议似乎不切实际并很荒唐。
2.我常说,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从最令人赞叹的到最荒唐无稽的都有。
3.他们开始扩增到近似荒唐的地步。
解构之言
拼音:jiě gòuzhīyán
释义:解构:附会,捏造。指牵强附会或胡乱捏造的话。 
金石之言
拼音:jīn shízhīyán
释义: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例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坚持不懈,金石可镂。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3.锲而舍之,朽木没有开;半途而兴,金石可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句话什么意思啊

出自《红楼梦》的第一回 《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王蒙先生在本期讲座中集中分析了这二十个字所蕴涵的意味。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这样的话,曹雪芹选择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个荒唐选择。其次,曹雪芹在小说里,有些重要的情节让人觉得很糊涂。有时候他的一些随随便便的描写,给你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荒唐言。当然最大的荒唐还是人生的荒唐。《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解了它的味了吗?后边还有多少味可解呢?还有多少谜——《红楼梦》之谜能够破出它的谜底来呢?它只有一个谜底吗?所以这其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满纸荒唐言的后一句是什么

《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一词出处 典故 谢谢了

荒唐:指荒诞无稽。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

荒唐一词的由来

《庄子.天下》:“庄子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不以觭见之也。”唐在这里是说大话的意思,荒唐连起来就是广大空阔的言论。

狂人日记的前言是什么意思,全是文言文,有些不太理解,盼有翻译,谢谢。

一、译文
有兄弟两人,现在先不说他们的姓名吧,都是我在中学时的好友;分开多年了,关于他们的消息,也渐渐知道得少了。日前,偶然听到其中有一个大病了一场;正好我要回家乡一趟,就绕道去探望,但是只见到一人,这哥哥说病的是他的弟弟。
还烦劳你这么远来看望他,但是弟弟早已经痊愈了,现在已经到某地去当候补官员了。哥哥回想此事还因此大笑,出示了当时弟弟的日记两本,说从这日记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病状了,现在既然已经无事了,不妨给诸位旧友看看。
哥哥回想此事还因此大笑,出示了当时弟弟的日记两本,说从这日记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病状了,现在既然已经无事了,不妨给诸位旧友看看。
其间也一些,稍微有点联系的文字,现在就摘录其中的一篇,用来供医者参考研究。记录中有的语误,都一字不改;只有人名虽然都是村野之人,不被大家所知晓,但也无关事情的大体,所以还是都把他们改变了一下。
至于书名,则是那弟弟本人病愈后自己题的,也就不再改了。七年四月二日识
二、原文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
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三、出处
《呐喊》中的《狂人日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二、作品赏析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
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人日记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huangtangzhiya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