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兼善天下”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兼善天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该句出自哪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什么意思?、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意思、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的原文,译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该句出自哪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
原文“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释原文:古代的君子,得志的时候,恩泽广施百姓;不得志的时候,修身养性,立足于世;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更加完美;显赫的时候,就让天下人一起走向完美。
扩展资料
名言故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就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道德实践者。他年轻时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10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
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好奇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除去前任县官的恶习和俗气。他在任上,果然跟前任官员不一样,两袖清风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
意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儒家最富魅力的思想精华。历代儒家精英无不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一理念,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高尚的殉道精神和令人景仰的大丈夫气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意思

兼济天下:得志时就要为天下造福。
独善其身:搞好自身的修养。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不得志的时候,就搞好自我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
引用: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扩展资料
赏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指受到聘用就出任,不受聘用就隐居)”有相近的意思,是千年以来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非常的有用。
人在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让你不至于放弃;一旦飞黄腾达,有了成功发展的机会,一句“兼善天下”让你知道自己的责任,有所方向的展示自己的抱负。
无论你处在哪一个位置,这句话对人的心理疏导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才成为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的原文,译文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全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

应当是“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才对。的确,《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
原义。但我确实认为:一个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天下”,那还是
改成本文题目所云的“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好。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
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
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不过,“文本史”的角度讲,这
个说法是有明显缺陷的:如上所述,整个这句话原出于《孟子》,本与道家无
关。而道家或老或庄,似乎都没有说过“善(无论独善兼善)其身”之类的话
。相反,本来意义上的道家是主张“绝仁弃义”解构道德而追求无是非无善恶
的“逍遥”境界的,它并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说前半句是儒后半句是道,似
难以服人。
但如果把“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道德含义除去,而只把它们理解
为“有为”与“无为”,则这句话(不仅是后半句)又成了纯粹的道家思想。
人们常常只把“无为”看成是道家主张,其实至少庄周这个道家宗师也有追求“
有为”的一面。在《庄子·外篇·山木》中,庄周曾自比“腾猿”:“其得
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
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
逞其能也。”猴子抱上了高贵的大树,便得志称雄,“王长其间,虽羿、蓬蒙
不能眄睨也”。而一旦掉到了荆棘丛中,就夹起尾巴做孙子,“危行侧视,振
动悼栗”了。换句话说,在庄周看来,人当得势时是“有为”的,所谓“无为
”,就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时的生存方式:“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
欲无惫,奚可得邪?”
众所周知,道家在知与行两方面都倡“无为”。单就“无为”而论“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全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白话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扩展资料: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据学者考证深受稷下道家的影响。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jianshantianxia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