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匡谬正俗”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匡谬正俗”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匡谬正俗的解释、匡谬正俗什么意思、刘世南的外界评价、形容纠正的成语、在古文中苟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苟的古意及出处、什么纠正的成语等

匡谬正俗的解释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於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匡谬正俗什么意思

匡谬正俗_成语解释【拼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释义】:纠正错误,矫正陋习。【出处】: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刘世南的外界评价

没有念过大学的大学教师
在图书馆二楼样本书库,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衣着俭朴、鹤发童颜的老人在那里看书写书,或边走边看,或埋头笔记。他便是本文主人公没有念过大学的大学教师---刘世南先生。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了刘老家里。房子面积不大,有很多空间都被他的藏书占去了,因此觉得愈发的拥挤。客厅墙壁上挂着两幅山水画。正中间放着一张小圆桌,上面放了许多点心,听说我们要来,他特意准备的。他是一位博学乐观的老人,他喜欢笑,和他交谈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胜读十年书的收获。
为学 严谨求是
刘老师生于1923年,父亲是前清秀才。小时候跟着父亲读了12年的古书,熟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左传》等古书。这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从此他走上了研究古典文学的道路。
从1979年开始,刘老就对一些学术错误进行批评商榷。郭沫若在《杜甫与李白》一文中认为李白优于杜甫,而刘老则认为李杜二人都是地主阶级的诗人,都是地主阶级政的拥护者,二者对比只有量的多少,并无质的差异。从唯物辨证的角度客观地评价了李杜。他的论文《对〈杜甫与李白〉的几点意见》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极高的评价。程千帆称其极有理致。这篇论文及同年发表在《中国语文》的《谈古文的标点、注释和翻译》预示着他此后的科研方向:一是撰写学术论文及著,另一是写作匡谬正俗的文章。钱钟书先生称他的匡谬正俗文章学富功深、指摘时弊,精密确当,有发聩振聋之用。他在纠谬这方面的文章最早是对《聊斋·席方平》一句判词的意见。那时还是在60年代中期,为了使自己对教科书所选文章的意见取得充分信心,他写信给吕叔湘请教。吕叔湘先生很快给他回了信,完全赞成他的意见。这是他第一次和吕叔湘通信。由于激动,他把回信贴在教室墙壁上给学生看。
古典文学研究最忌单文孤证。但要做到旁征博引就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刘老对此则是游刃有余。有人认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需与、共,有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足够了。刘老为了纠正这一点,不但指出王勃套用了庾信的《华林园马射赋》,而且举了宋王观国《学林》、宋王懋《野客丛书》、刘勰《文心雕龙》等古籍加以论证。
刘老通晓我国古典文学,对清诗尤甚。少年时起,他就酷嗜龚自珍诗,进而爱看诗界革命派和南社的诗。再后来,又喜欢看同光体的诗。但就是看不到什么评论清诗的论文,更谈不上著。自从他得到了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扩大了也加深了他对清诗的认识。在这一启蒙下,他花了15年时间写出了断代文学史《清诗流派史》。这部书在台北文津出社以繁体竖排甫一出炉,便有人称其为经典性成果之一。屈守元先生称其既扎实又流畅,材料丰富,复有断制,诚佳作也。现在人民文学出社已以简体横排出,该社在特别推荐此书时,高度评价为一定会泽被士林,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写这部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清代士大夫民主意识的觉醒历程,二是填补清诗史的空白,前所未有,后不可无。
刘老是一个以读书为乐的人。现已八十一岁高龄的他仍手不释卷,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仍孜孜不倦在读书写文章。应人民文学出社的邀请,他正与文学院刘松来教授合作编写40万字的《清文选》。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在青年时便努力学英文,特别是在钱钟书、吕叔湘等人的影响下,刘老更是笃志学习英文。他每天的日记都是中英文兼有。
为师 精心以教
他为人师,首先以人为师。学之盛衰,关乎师友。他学术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向学术大师的请教。他说学问之所以为学问,是学和问的综合体,没有问哪有学。他一发现问题便向一些知名学者请教。他与马一浮、王泗原、马叙伦、钱钟书、吕叔湘、朱东润、程千帆等学者都有论学或诗作信函往来。这些大家中,他最为感激的是钱钟书先生。他给钱钟书先生寄的第一封信及附寄的一篇论文《谈古文的标点、注释和翻译》,纠正了上海古籍出社以及另外几家出社一些注本的错误,并分析了其致误的原因。钱钟书很快就给他回了信,同时主动向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社推荐了他。后来,钱钟书还给刘老寄了一本他新出的《旧文四篇》,在扉页上附信笺一张,并把书中误排的汉字与外文,一一用蓝色圆珠笔亲自改正,这令刚调入江西师大的他欣喜万分。刘老主动拿出了那本《旧文四篇》,让我们一睹大师的真迹。
刘老的正式学历只是解放前高一肄业。他不是科班出身,但读书广,古今中外、正史野史无不精通。一看见别人的文章或点校的古籍,很容易发现错误。对于古典文学研究,他强调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打基础重在背诵,即所谓熟能生巧。背诵不但能使人熟悉本文,而且能激发灵感,可以使人联想到很多看似无关其实有用的知识。他认为学术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精巧的有机整体,只要彻底熟悉了它的主要部分,其他自会被人摸索、钩连起来。同时,一个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十三经必须全部阅读,真正读懂。各高校中文系的古典文学教师都必须能背诵《论语》、《孟子》、《左传》、《礼记》、《老子》、《庄子》、《荀子》”。
刘老是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者,传道、授业、解惑,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在给陈至立等四人的信中提出了他对培养古典文学研究人才的七点建议:一是精读打好根底的书;二是博览群书;三是确立主题,力求搜其资料;四是著作必古所未有,后不可无;五是观点要由资料中提出;六是要学会写古文、骈文、旧诗和词;七是不受名利诱惑。
刘老是平易近人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从不吝啬,常常与之一谈便是几个小时。北大有一位博士生,他的硕士论文写的是清诗,参考的是刘老的《清诗流派史》,博士论文也想研究清诗,仍需要参照该书。于是前几天他程从北京来拜访刘老,刘老与其促膝长谈,让该博士生满意而归。就在我们采访的头天晚上,一个电话把睡梦中的刘老吵醒,是江西医学院一位老师向他请教问题,刘老花了一个小时帮他解决了疑惑。就连我们问的一些十分幼稚的问题他仍是悉心的指点。
为人 思忧天下
刘老著《清诗流派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中国民主化,他认为,研究古典文学,本是为了我们的今天和明天,中国的古典文学长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就是关心国计民生现实主义精神,可见他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有识之士,对于国家发展所寄予的巨大努力和美好愿望。
他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找不到标点、注释古籍的合格人才而扼腕叹息。他在写给国家出总署副署长杨牧之的信中指出了由不少博导、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标点的《明诗话全编》、《宋诗话全编》一塌糊涂,认为他们毫无责任感,要求整理古籍的人才你要理解但丁,就要达到但丁的水平。
他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这么说过,这一生能写出这部书(《清诗流派史》)就足够了,我们可能仅理解为他对这部书的重视。后才得知他此说另有其因。当前学术界有些人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制造虚假学术成果,年产论文或著十几部、几十篇,而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没多少,刘老希望青年同志抛开个人的浮名浮利,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他从没参加过什么评奖,因为他认为,学术研究决不可以徇利禄。他说,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开创与世界接轨的新文化而努力,才是我们人生价值之所在。
他八十一岁高龄,矍铄如六十。他说,他完全不考虑养生。从不吃补品,也不刻意锻炼,不打拳,不练太极,不午休,经常做一次饭吃几天。他是早上起来散散步,看书时喜欢走动,仅此而已
我们的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刘老的侃侃而谈让我们沉浸于其中,感受到了学者的魅力和知识的无穷。临走时他赠送给我们一本他撰写的《在学术殿堂外》,并亲笔附上了赠言。同时还与我们亲切合影留念
历史人物:刘世南
字景虞,长乐人,乐昌尉嘉誉之子。嘉誉,字德称,李延平门人也。世南少从林之奇游,与吕祖谦为友。秉礼蹈义,乡党敬之。官至吉州司理参军。子,砥、砺。
砥 字履之。六岁日诵千言,每览古人忠孝大节,辄激发慷慨。初尝读释老书,叹曰:“此不足习。”乃治举子业,又叹曰:“此不宜习。”闻文公得濂、洛之传,遂与弟砺师事焉。文公盖深器之。举乾道二年进士,以时方攻道学,不复有意仕进。为文宏博,亦工于诗。
砺 字用之。幼颖悟,中童子科。及从文公游,笃志于学,蔡元定编置道州,砺与其兄独冒时禁厚馈之。

形容纠正的成语

矫枉过正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结构】偏正式。

在古文中苟是什么意思


gǒu
【名】
[1](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同本义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gǒu
【形】
[2]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3]贪求。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4]卑下。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gǒu
【副】
[5]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gǒu
【连】
[6]若;如果;假使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汉语大词典】

什么是训诂学家?历史上训诂学家有哪些代表人物?

  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今存13卷。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苟的古意及出处

基本释义
1、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且偷生。
2、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3、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无相忘”。
4、代替姓“芶”。(此姓是因为最初电脑无法打出“芶”而临时更改的姓,其中还有一部分临时更改为“敬”)非姓氏
详细释义
【名】
1、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同本义。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形】
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不苟事言说。——《元史·良吏传》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贪求。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卑下。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副】
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连】
若;如果;假使。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宋·苏轼《超然台记》
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另见gōu;jù
《康熙字典》记载
《申集上》《艸字部》 ·苟
〔古文〕《唐韵》《广韵》古厚切《集韵》《类篇》《正韵》举后切,音垢。《说文》草也。 又诚也。《鲁语》夫苟中心图民,知虽不及,必将至焉。 又且也。《晏子·杂上篇》行廉不为苟得,道义不为苟合。 又但也。《扬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韩诗外传》指缘谬辞谓之苟。 又矶名。《水经注》苟矶,亦曰南阳矶。 又姓。《广韵》汉有苟参。《急就篇》苟贞夫。《注》苟,草名也。所居饶之,因以为氏。 又《集韵》居侯切,音钩。苟吻,草名。 又《类篇》果羽切。《唐韵古音》读矩。《蔡邕·述行赋》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畴与兮。*(茍)《广韵》纪力切《篇海》讫逆切,音殛。急也。通亟。与苟异。

什么纠正的成语

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补偏救弊】: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诚意正心】: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东扶西倒】: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度己以绳】: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扶正祛邪】:祛:去除。扶助正义,去除邪恶。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格其非心】:格:正;非:不正确。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挢抂过正】: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挢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矫世变俗】: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
矫世励俗】:矫世:纠正世风。纠正颓废的世风,勉励淳厚的民俗。
【矫枉过当】: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枉过直】: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矫枉过中】: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禁暴正乱】: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
【纠缪绳违】:缪:通“谬”。纠正错误,对违法者绳之以法
救偏补弊】: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救时厉俗】: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匡救弥缝】: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匡谬正俗】: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匡其不逮】: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匡正纲纪】:指纠正法度。
【绳愆纠谬】: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绳愆纠缪】: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绳愆纠违】: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顺美匡恶】:歌颂美善,纠正过失。
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枉矫过激】:犹言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析疑匡谬】:解析疑义,纠正谬误。
隙大墙坏】: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予违汝弼】:违:过失;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就来纠正。古代帝王鼓励臣下随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话。
远水救不了近火】: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kuangmiuzhengsu.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