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两鬓如霜”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两鬓如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两鬓如霜 出自宋代哪首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什么意思、两鬓()四字成语、两鬓如霜的拼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个什么语境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含义等

两鬓如霜 出自宋代哪首词?

出自宋朝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词:“不觉新凉似火,相思两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什么意思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表达了苏轼对妻子的怀念和无法陪在其身边的愧疚。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拓展资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人物评价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
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两鬓()四字成语

两鬓如霜两鬓斑白,都是成语

两鬓如霜的拼音

liang三声 bin四声 ru二声 shuang一声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个什么语境呢?

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含义

  即使(和她)相逢料想也不会认识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这几句出自北宋的词人苏轼 的《江城子》词。全词如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angbinrushuang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