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良禽择木”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良禽择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良禽择木而栖是什么意思?、良禽择木而西.贤臣择主而持是什么意思、良禽择木是什么意思?、"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这句话最早出自于何...、历史上有哪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故事?、良禽择木是什么意思等

良禽择木而栖是什么意思?

当年孔子到卫国,与其国君谈了一通之后,觉得卫国不是栖身之地,就跟学生们说要准备离开卫国了,学生不知其故,孔子说“鸟择木,无木择鸟”,后来就演变成“良禽择木而栖”了。比喻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领导。
拓展资料
出处:《 左传》、《三国演义》
《 左传》: 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 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 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 三国演义》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第十四回:“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禽择木而栖

良禽择木而西.贤臣择主而持是什么意思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故事大概是:当李肃知悉董卓想让吕布来辅佐的意图之后,就找到吕布,对他为董卓做事。李肃还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意思是,好的鸟儿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落脚,有才干的人会选择明智的上司去做事。但这句话在小说里被李肃说出来,却完全变样,因为吕布和董卓都不是“贤人”和“明主”。若是站在小说的角度,这句话确实起到了说服的作用。

良禽择木是什么意思?

答案是【良禽择木】【解释】:比喻贤者择主而事。【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这句话最早出自于何...

良禽择木而栖”出自《孔子》 “还有,”贞明夫人一面为丈夫戴正头上的黑色官帽,一面又说:“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良禽择木。 贞明夫人所引的“良禽择木”是孔子在卫国时说过的话。当时卫灵公寻问孔子关于作战布阵的事情,孔子立即回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注:祭祀礼仪之类的事,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我没有学过。)” 之后,孔子便催促学生们准备离开卫国。学生们不知其故,于是孔子说道:“鸟择木,无木择鸟。” 此言后来演变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孔子认为,君子遇事之时应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历史上有哪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故事?

管仲 春秋时齐国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颖人.与鲍叔牙为友.为齐公子纠太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争位,曾箭射小白,中带钩而幸免于难.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齐桓公捐弃前嫌,任为上卿,相桓公,称“仲父”.他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改进宗周制度,把齐国置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都鄙五,分设官吏管理,改革赋税,发展农业,控制山海之利,从庶民中选拔贤能,使齐国民富兵强.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有谋略,具胆识.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良禽择木是什么意思

解释: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出处:《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事例:岂不闻“~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用法:作宾语;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扩展资料
评价: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angqinzemu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