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立木南门”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立木南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立木南门意思、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立木南门是何意·出自于哪?、立木南门的解释:、商鞅南门立木的主要内容、立木南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

立木南门意思

立木南门的最早原型是魏国的范雎,他先使人在城门发布告,若有人能搬动一个200斤的石头,则奖赏云云。以此来法令天下。后来秦国的商鞅也是一样的效仿,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商鞅不用石头,而是立一根长木,在城门口,谁能搬起放到指定位置则会得奖赏,这个事情可以去看看《容斋随笔》(南宋·洪迈)现在引申的含义就是典名制度,依法办事的意思。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言出必行的故事商鞅南门立木具体的故事: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立木南门是何意·出自于哪?

立木南门”用以告诉我们办事情应该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绝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人。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商鞅的新法制定完以后,还没有颁布。他担心百姓们不相信自己,便在秦国都城南门口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召集百姓,告示说:“如果有人能将木杆移至北门,赏赐十金。”老百姓们都觉得非常奇怪,弄不清商鞅的真实目的,都不敢贸然去移动木杆。商鞅又说:“能移木杆的人,赏五十金。”这时,走出一个人来,将立木搬至北门,商鞅当场就赏赐了他五十金,以表示自己言而有信,从不欺骗百姓。这件事以后,他便颁布了新法。

立木南门的解释:

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怪:以......为怪。

商鞅南门立木的主要内容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扩展资料:
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
其次,商鞅执法不避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一样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南门立木

立木南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故事讲得应该是商鞅在秦国为变法做准备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道理:“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munanme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