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礼尚往来”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礼尚往来”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礼尚往来的名言、“礼尚往来”怎么理解、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如何礼尚往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尚往来

关于礼尚往来的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尚往来”怎么理解

释义  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编辑本段]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编辑本段]示例   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勉强敷衍。(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编辑本段]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编辑本段]英语   One good turn(行为) deserves(应得到) another. [编辑本段]近义词   投桃报李 [编辑本段]反义词   一厢情愿、来而不往、有来无往 [编辑本段]歇后语   投桃报李;得牛还马 [编辑本段]灯 谜   敬人者受人尊敬 。 [编辑本段]故 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

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 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

礼尚往来的意思是: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
1、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2、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3、近义词:互通有无投桃报李以礼相待报李投桃有来有往
4、反义词:来而不往、一厢情愿
5、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白话文: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互通有无
1、拼音:hù tōng yǒu wú
2、释义: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3、出处:唐·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白话文:为他买,以便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二、反义词:一厢情愿
1、拼音:yī xiāng qíng yuàn
2、释义: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3、引证解释: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声声口口说联合任何派别的作家,而仍自己一相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与条件,这是作家忘记了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尚往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通有无
参考资料来源:背带裤-一厢情愿

如何礼尚往来

首先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所谓“人情债是最难还的”,这句一点都没错,无功不受禄,无端端收了别人的恩惠,那么以后别人有难了,正好碰上你帮不了别人什么东西的时候,别人难免会对你产生“接受我那么多好处,如今我出事了,你就一点也不帮我io,这是没良心”的想法。所以,别人送的贵重物品不应该随意接受是正确的,其次,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回礼给别人的东西,因此,为了能够礼尚往来,投桃李报,该接受那些物品,不该接受哪些就很重要了。当然一般的水果食物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好回礼,至于十分贵重的就要三思而后行了,不要贸然受人恩惠。而且别人来探访自己或自己去拜访别人,都应该要给对方送一些水果、茶叶、比较普遍(价格合理、有实用性、观赏性等等)的物品给对方,这样就不用担心欠下对方的人情债了。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尚往来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深厚的传统特色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个“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表示:“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古义为: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其实我国很多礼仪里面都蕴藏着心理学知识,也可以说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已经在生活中总结、运用了心理学知识。
在古代,礼尚往来往往是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如:我们春节期间去亲戚家走动一样,往往要带点礼品,几天之后对方也会带一些礼品来拜访一下,就这样每年的“一来一回”使得亲戚之间关系保持友好。
在古代,礼尚往来一般指亲戚、朋友之间,如果把古代的意思向现代延伸,可以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人交往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动。
每个人都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想与别人处好关系,毕竟有句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虽然敌人能让你慢慢强大,但如果你没有了敌人那是证明你是最强大的(理想状态)。
心理学家表示,在生活中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原则。
人们向湖里扔一块石头就是想听一个水声,如果听不到声音也不会再继续扔石头了,同样,个体对一个人好如果得不到回应,也会慢慢的放弃。
心理学中在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中表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接纳他人,个体更愿意接受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如果自己的吸引力不强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喜欢”别人,这样别人才会更容易接受你。(对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后会谈到)
二、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
因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大群体中,每天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甚至对信息的理解、接受程度都不同。这个时候一些人就会出现“势利眼”,不尊重比自己社会地位或者影响力不强的人,这个时候就不利于与各个社会地位的人建立人际关系。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平等待人,就会让对方感到安全以及被尊重,这样就能让对方放松,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之前文章有介绍过,逆反心理产生的几种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自我价值保护”,“自我价值”简单的说就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
人们对自我价值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倾向,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其他个体去破坏个体的自我价值体系,这个时候个体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去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体系,如:通过回避、反对方式等等。这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建立。
四、人际关系的交换性。
人际交流是个体的发展需求,不管是聊天还是交换物品都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基本需求。人与人相互交往就是为了去满足个体的各种需求,如:被理解、被尊重、爱与被爱等等。
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尚往来”完全体现出这四个选择,像:别人对你友好,你也对别人友好,这是包含了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平等性选择、对个体自我价值认可的原则。之所以体现出对个体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因为,个体对你的善意是从自我价值体系中发出的,而你接受了,就是对其自我价值体系的一种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lishangwanglai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