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每事问”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每事问”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每事问 陶行知 意思、论语·八佾))、关于“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为什么说“是礼也”、不懂的就要问意思的论语是啥?、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份每事问是多少每份占总数的百分之几?、陶行知<每事问>诗的大意等

每事问 陶行知 意思

千千万万种发明的起点只是一个问题.禽兽不如人好,只不过它不会去问别人.聪明的人问问题问的会很巧妙,愚笨的人问问题问的会很愚蠢.人的力量胜过老天爷,只是人会向别人问问题.“每事问”源于《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这里的“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个成语后来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每事问: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祖籍绍兴会稽,生于安徽歙县。 每事问: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有诗《每事问》云:“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论语·八佾))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关于“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为什么说“是礼也”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家自居,而是心里时常装着他人,也蕴含了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出自《八佾》篇包括26章,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扩展资料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的学问是通过勤奋刻苦学习得到的。”
孔子非常虚心好学,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是诚心诚意地向别人请教。
一次,孔子到太庙——国君的祖庙里去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
每事问”此成语便出于此。
示 例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每事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每事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佾

不懂的就要问意思的论语是啥?

《论语》提倡的不仅是“不懂的就要问”,而且懂的也要问。孔子不仅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且自己入太庙的时候,每事问。有人不理解,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听说后回答“是礼也”。

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份每事问是多少每份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4/50米,每份占总数的10%

陶行知<每事问>诗的大意

  陶行知在《每事问》中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
  是要从《每事问》中求’创造’
  从问开始,世界才会有发明、有创造,社会才能进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是抓住了社会前进中思维科学的本质的。’问’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美籍华人当代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曾说过’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开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会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这’第一流’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创造性的工作。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科学家都是非常重视这第一步’问’的,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禽兽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会问与不会问这一步之差。’智者’与’愚者’之间的一步之差,又只在于问得’巧’与问得’笨’。如果人类不会’问’, 那么,现在的地球,大概还是豺狼虎豹横行的世界,谈不上世界文明。“人力要胜天工,起点也只在于每事问’。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每事问’,这又与一切有识之士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eishiwe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