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每事问”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每事问”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质疑解难是什么意思?、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的、00000000000、论语的内容、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份每事问是多少每份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作文动力来自逼迫小标题形式除了老师,家人的逼迫,还有谁的逼迫等

质疑解难是什么意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类一切成就,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往往是 生疑开始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而爱因斯坦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好奇好问,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不应该是教师的特,而应该是学生的利。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只产生了疑问,才能主动得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带有普遍疑虑的问题,恰恰是教师讲课时要突破的重点、难点,把这样的问题组织大家小组讨论,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矛盾的碰撞中并发出来,从而各抒己见,掌握学习的主动,由学生自己解决疑难,教师适当点播、补充。如讲《夜莺的歌声》时,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接连发问,夜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他自己自愿做的吗?……
当学生置疑后,老师把辨析、解疑的主动教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夜莺这样做的原因,再引导他们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含着的意思。鼓励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达到能自己解答所提出的疑问。最后,统一认识,确定夜莺的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通过置疑、争论、解难,不但锻炼了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尝到了深入钻研的甜头,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热情。
教师的责任不是解答,不是“奉送答案”,而是为学生铺设自悟自得的桥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求解。要坚持训练、引导学生怎么发现问题,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要多肯定提问题质量高的学生,特别要肯定与众不同发人深思、引起争论的发问,逐步形成:不敢提问——敢提问——非要提问——善提问——解决提问的课堂良性循环。
如此,在课堂激活学生的情趣,创设学生提问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形成“激疑——生疑——质疑——解疑”的回环。
另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的。但是,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把课上得活、新、实,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高高兴兴的上语文课。

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的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00000000000

三字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但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个字的,如“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三字成语的积累,整理,现就其中常用的一部分释义如下,以飨读者。 1、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 2、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杜甫有诗云:“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3、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4、杵臼交:杵臼,舂东西的木棒与石臼。后称交友不嫌贫贱。 5、掉书袋:掉弄书袋,指言谈中喜欢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 6、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7、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 8、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9、父母官:古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10、父母国:古时称自己出生的国家。 11、父子兵:上下关系亲如一家的军队。 12、风马牛:即风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13、黄粱梦:唐朝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还没有成熟,所以称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 14、紧箍咒:《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传授给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后来比喻束缚人的框框。 15、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16、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 17、每事问: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有诗《每事问》云:“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8、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 19、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 20、绵里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护。 21、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 22、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23、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后来指凭空捏造罪名。 24、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25、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供奔走使役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26、鸟兽散:人群象鸟兽般一哄而散。 27、牛马走:本意是指在皇帝前如牛马奔走的人。常用作自称的谦词。 28、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 29、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 30、敲门砖:拣砖头敲门,门开后即弃砖。比喻猎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抛弃。 31、敲竹杠:借故欺诈或要挟,以骗取财物。 32、清君侧: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33、绕指柔:原意自喻英雄失志,俯仰由人。后来亦借以形容柔软。 34、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35、狮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36、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37、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38、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象认为如此,与事实并不相合。 39、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40、一窝风: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41、一言堂:原来是旧时商店挂的匾额,表示买卖公平不二价。后用以反映领导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 42、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43、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44、执牛耳: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的正直。《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论语的内容

论语内容 孔子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先世是宋国贵族,少年时家 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后罢官,曾周游列国, 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雍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述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也已。” (《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 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份每事问是多少每份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把一根4/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4/50米,每份占总数的10%

作文动力来自逼迫小标题形式除了老师,家人的逼迫,还有谁的逼迫

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具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乏的四大原因。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eishiwe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