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名正言顺”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名正言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名正言顺的名正什么意思、“名正言顺”的意思是什么?、用“名正言顺”造句、古代的大族人若长子去世,长孙和次子是谁的权利更大?、和名正言顺意思相同的成语、名正言顺是什么意思?等

名正言顺的名正什么意思

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名正:名分正当

“名正言顺”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朝代】:东周春秋末期
【作者】:孔子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名正言顺的近义词:
理直气壮
【解释】: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自】:《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朝代】:明代
【作者】:冯梦龙
【示例】:只要我们~,怕他怎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名正言顺的反义词:
1、师出无名
【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自】:《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朝代】:东周春秋末期
【作者】:曾子
【示例】: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2、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朝代】:东周春秋末期
【作者】:孔子
【示例】: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 ◎沙汀《呼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名正言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直气壮
参考资料来源:八度百科-师出无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屈词穷

用“名正言顺”造句

他所做的事总是名正言顺,所以不曾受到非议。
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骑车去兜风了。
你们应该先向校方申请场地,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 
王经理得到董事长授整顿营业部门,名正言顺,谁敢不服?
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麼立场都没有了。
选举结果公布,苏同学的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地成为下一届学生会长。

古代的大族人若长子去世,长孙和次子是谁的权利更大?

提问者所说的这种情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视什么情况呢?主要是长子、长孙是嫡出还是庶出,如果这位长子是嫡长子又涉及到他是死在自己父亲之前还是之后。普通人家其实都还好,无非就是谁分的家产多一些、谁分的少一些而已。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针对拥有爵位的贵族之家和帝王之家而言的。 
因为爵位只有一个,儿子却可能有一大把,这就涉及到爵位的传承问题了,先说长子死在父亲之后的情况。如果长子是嫡子,没有疑问,爵位由嫡长子承,次子没份儿。即便这位次子也是嫡子,同样没份儿!如果这位长子是庶出,那么他就没份儿了。次子如果是嫡子,那爵位就是这位次子的。可如果次子也不是嫡子,只有更小的儿子是嫡子。那么,爵位就是那位嫡子的。只有在没有嫡子存在的情况下,庶出的长子才有资格承爵位。中国古代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以嫡为先,并不是以长为先,确立了嫡庶之后才分长幼。长孙的情况亦然,如果长子是庶出,长孙亦然没有资格承爵位。即便长子承了爵位,长孙依然要遵从嫡庶之别,庶出的长孙依然要让位于嫡出的孙子!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嫡子存在,但是正妻收养了一位庶出的儿子作为养子。那么,这位庶出之子便具有了“嫡子”身份,无论他是否为庶长子,也是要优先于其他儿子的。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承爵位的嫡长子绝嗣的问题。想必很多人会觉得,嫡长子绝嗣了,爵位总该轮到其他儿子了吧?非也!如果嫡长子绝嗣了,只要他已经承了爵位,爵位就永远是他的,轮不到其他儿子。这位嫡长子可以过继一个儿子来承自己的爵位,而不是由兄弟承,虽然这个过继儿子可能就是某位兄弟的儿子。但是,二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只有在这位承爵位的嫡长子主动放弃过继一个儿子的情况下,才会由官方出面,选择其兄弟承爵位。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大多还是以过继嗣子承爵位者居多。当然,封建王朝的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皇帝如果想让其他儿子来承这个爵位,是完全可以的。 
那么,长子死于父亲之前呢?如果长子是庶出,且有嫡子存在,没什么可说的,嫡子承爵位。但是,如果长子是嫡长子情况又不同了。嫡长子死在父亲之前,通常会由嫡次子承爵位。如此一来,爵位便轮不到长孙了,即便这位长孙是嫡出也不行。但是,如果这位嫡长子是唯一的嫡子,情况又不同了。这个时候,如果嫡长子有儿子,通常会由嫡长子的儿子承爵位,其庶出的兄弟是没份儿的。当然,嫡长子的儿子也依然是嫡子优先。但是,如果那位父亲没有嫡子存在,庶长子又死在了自己之前,那么由谁承爵位呢?庶次子!孙子是没分的,长孙也不行。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嫡庶之别,嫡子永远优先! 
当然,帝王之家除外。规矩是皇帝定的,皇帝愿意改,没人拦得住!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例,他的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死在了自己之前。朱元璋并没有按照标准做法,立嫡次子秦愍王朱樉为皇太子,而是选择了嫡长房的孙子明惠帝朱允炆,而且朱允炆还不是“原装”的嫡子!在朱标嫡长子朱雄英夭折后,朱允炆虽然是事实长子,但却是庶出。虽然在朱标原配常氏去世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扶正,但是常氏依然有嫡子朱允熥在世。朱元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索性来了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只要是妻生之子,不论原配还是继妻所生都算嫡子,只论齿序。如此一来,朱允炆便成了事实嫡长子!这才“名正言顺”成了皇太孙。同时,朱元璋为了避免日后皇位、爵位传承方面出现诸子争位的情况,强行规定嫡长房优先,嫡长房绝嗣才轮到其他各房。而这,就是明朝皇太孙和亲王世孙、世曾孙等等存在的法理依据。

和名正言顺意思相同的成语

名正理顺】:míng zhèng lǐ shùn,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正正当当】:zhèng zhèng dāng dāng,合情合理作定语、状语;多用于口语。

名正言顺是什么意思?

公元前496年,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最高法官),代理相事,大大改变了鲁国的政治面貌。齐景公害怕鲁国将来称霸诸侯,特地送来一部“女乐”(古代的歌伎),目的是销蚀鲁君的意志,使孔子不安于位。
“女乐”进了鲁宫,她们的轻歌妙舞,就把鲁定公迷住,早晚尽情观赏,连朝都不去坐了。这就是齐景公所期望的。
孔子一连三天被挡在宫门之外见不到定公,未免灰心失望,决定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另寻出路。有个叫子路的学生建议到卫国去,孔子同意了。
一行人到了卫国,卫灵公知道孔子的名气,对他表示欢迎;并愿意像鲁国一样每年给孔子六万小斗俸禄。孔子打算安心在卫国住下。
学生们有了安身之处,都感到欣慰。子路尤其高兴,他私下里探问老师,如果做了卫国的执政,首先打算做些什么?孔子说:“必然要讲究‘正名’,做到名正言顺。这就是说,名义要正当,说话要合理,才会获得百姓的信赖。”
谁知卫灵公欢迎孔子的话,不过一时说说,并不当真重用他。孔子不愿在卫国“无功受禄”,动身到别国去,只有子路和另一个学生子羔,因为在卫国担任官职,所以留了下来。
之后不久,卫国的太子蒯聩,探得灵公夫人南子想把他废去,改立年幼的公子郢为太子,便先发制人,带着刺客想刺死南子,却被南子识破,蒯聩只好逃奔晋国。
过了三年,卫灵公死了,遗命传位给公子郢。公子郢不肯受命,只得改立蒯聩的儿子公子辄,称为卫出公。出公担心他父亲将来借晋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他要子路给他请孔子来卫国主持军国大事。
可是孔子历年往来于曹、宋、陈、蔡、郑、晋、楚诸国,经历了许多困苦和灾难,始终未能一展抱负,子路整整盼了八个年头,才盼得孔子来卫。他向孔子转达了出公的诚意,问他治理卫国应该从何入手。
孔子看清卫国目前主要问题是蒯聩凭借外力来和儿子争国,他内心极表反感;同时他也厌恶出公贪恋位,贻误国事,只是不好明说,所以又提出了“名正言顺”四字,并且说,名义不正当,说话不合理,就干不成大事。
子路明知这番话的含义,但他不便向出公转达,只得把这事搁在一边。刚巧鲁国使臣来说,鲁定公已死,他儿子哀公要迎接孔子回国。孔子已经老了,不愿久留卫国,决定随使者回鲁。
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个字,就是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各按名位行事。这是孔子对列国政治混乱的历史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正名”这一主张下的定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ingzhengyanshu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