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模棱两端”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模棱两端”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说人模棱两可的俗语是哪句、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是什么意思、模棱两可是什么、‘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典故、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等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

模棱两可是对的。
读音: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翻译: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会遭到处分甚至贬官,只是模棱两可就可以了。
例句:他们模棱两可的表态对市场没有任何好处。
扩展资料:
模棱两可近义词:拖泥带水似是而非无可不可不阴不阳模棱两端含糊其词、文文莫莫、闪烁其词优柔寡断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1、拖泥带水 [tuō ní dài shuǐ]
释义: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翻译:主任勤于练拳,使高僧受累,拖泥涉水的不干脆。
2、含糊其辞[ hán hu qí cí ]
释义: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翻译:互相持有证据,理应分辨明白,朝廷每次含糊不说明白,不曾探究是非曲直

说人模棱两可的俗语是哪句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 文采 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 模棱两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 祁宫保 模棱两端,怕事之极。”《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是什么意思

就是成语:模棱两可的来历。模棱:含混,不明白;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现明白的态度,或没有明白的主见。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差错,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模棱两可是什么

模棱两可
(

léng
liǎng

)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含混的语句了,”
近义词
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
旗帜鲜明

‘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典故

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语出]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正音]
棱;不能读作“línɡ”。
[近义]
不置可否
[反义]
旗帜鲜明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与“不置可否”有别:~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例句]
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态度鲜明;决不能~。
[英译]
betwixt and between

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反义词】:旗帜鲜明【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molengliangduan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