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穷愁潦倒”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穷愁潦倒”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俳句一词什么意思?、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什么意思、"俳句"何意?、梵高尽管一生穷愁潦倒却依旧坚持选择绘画,你怎么看待、什么成语带有潦倒两个字,谢谢帮忙、穷愁潦倒的拼音等

俳句一词什么意思?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  1. 对偶的诗句。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 徐巨源 曰:‘…… 苏 李 、十九首,变为 黄初建安 ,为选体,
流为齐梁俳句,又变至唐近体,而古诗尽亡。’”
  2. 日本 的一种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 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起源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
  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
  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代表人物
  俳谐三祖
  1.山崎宗鉴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弥三郎范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将军足利义尚,义尚阵亡后,辞官为僧,隐居摄州尼崎,时年三十五岁,后移居山崎,即以为姓,改名宗鉴。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卒年一说八十九岁,或云八十五岁、七十二岁。
  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一说室町时代末期,连歌极盛,连歌师饭尾宗祇名满天下,宗鉴自度在连歌方面总不能胜,乃别创俳谐与之争衡,因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另有《竹马狂吟集》,今不传。
  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他虽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这一点被后进诸家加以确认,终于成为俳句一大铁则。
  宗鉴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绝似佳团扇
  两手拄地上 青蛙方咏歌
  圆圆春日出 悠悠白日长
  另一部分是安贫之作。宗鉴虽然穷愁潦倒,却从不阿附贵,只是相当自得其乐地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淡泊自守的节操也通过句作反映出来,如:
  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
  据说他室内环堵萧然,只有一只药罐,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客可速退,中客盘桓一日归,下客请留宿一宵。”临终时还咏了如下的“辞世”歌:
  若问宗鉴何处去 答因俗务他界行
  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他始终如一超然洒脱的心情,所以至今仍为众口传诵。
  2.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势人,继祖、父之后为伊势内宫神官,既善连歌,有热中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又称《守武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总的说来,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较宗鉴为高。有些作品十分声动有致,如:
  河岸似前额 青柳写双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贞德
   松永贞德(1570——),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摄州高槻城主,父永种时才改姓松永,幼名胜熊,别号逍遥轩、长头丸、延陀丸、松友、五条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学多才,尝从名流九条玖山、细川幽斋(即细川藤孝)等学和歌,从里村绍巴学连歌,自称“有师五十余人”。他又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祖”,门流满天下。朝廷曾于庆长三年(1598)赐号“花之本”(自镰仓、室町时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给最佳连歌师的称号,一个时代仅限一人),许为“俳谐宗匠”,后人将宗鉴、守武和他并称“俳谐三祖”。
  简单地说,贞德认为“俳谐就是每句皆用俳言咏成的连歌”。所谓“俳言”,就是指不为古来和歌或连歌所采用的俗语和汉语。他编撰的《御伞》一书,详列俳谐用语1476条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规则,大多附有用以说明的连歌,当时称为“俳谐秘本兵法”。此书将俳谐法则化繁为简,消除了由来存在的疑问,确立了“贞德派”(俗称“贞门”)的标准。
  贞德所著书尚有《淀川》《油粕》《红梅千句》《歌林杂话》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当时颇为人传诵,现在看来虽讲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难以称为名句。例如:
  斑烂彩霞起 迎得寅年来(以“斑烂”喻虎皮纹理)
  凤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长
  白银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细沙耀眼生辉,确有些像白银,这一首俳句可以说是最早的写生句之一。
  今日又时雨 还同春夏秋
  日本称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细雨为“时雨”,以其能触思抒怀,古来多为歌人俳人吟咏。
  贞德门下弟子极多,著名的有以贞门七俳仙为首的约四十余人。
俳句名人
  “俳圣”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像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
  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
  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的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激情。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赏樱》:
  “树下肉丝、
  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这首俳句了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但是那股子闲寂依旧透过文字扑面而来。
  芭蕉还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
  “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
  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诗人莫过于与谢芜村与小林一茶。
  与谢芜村(1716—1783)日本俳句诗人、画家。少年时代即爱好艺术。二十岁前后丧失家产,漂泊至江户,拜师学习俳谐,寄寓于芭蕉传人早野马人的夜半亭,为江户俳坛所瞩目。以后十年间游历各地,致力学画。后名声大震。一七五七年成家,恢复俳谐创作。一七六七年断承夜半亭俳号,发展成为一代宗匠。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芜村的俳句,擅长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观察,作写生式的描写。作风以绚烂华美见长。
  下面是芜村的四首俳句:
  “秋风寂寥,酒肆吟诗有渔樵。”“春雨细细落,润泽沙滩小贝壳。”“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
  像上面第二首中,通过对细雨润贝壳的描写来表现出的那种优雅的美,正是芜村的擅长。
  小林一茶(1763—1827)本名弥太郎,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十岁即开始学习俳谐。由于他的动荡不安的经历,一茶的俳句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有人评论他,说“自嘲自笑,不是乐天,不是厌世,逸气超然。”
  一茶有一首写故乡的俳句十分出名:
  “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对于故乡,一茶是怀念的,也是不满的,这首俳句将那种复杂的心情写了出来。
  一茶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俳句里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和对现实的愤懑,下面是他的三首俳句:
  “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无巢鸟。”、“回家去吧,江户乘凉也难啊。”、“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
  但一茶同时又是质朴天真的。他的代表作之一、怀念六岁时的一首俳句:
  “到我这里来玩哟,没有爹娘的麻雀。”
  便将这种质朴天真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正冈子规
  正冈子规(1867—1902),本名常规,生于爱媛县。1891年冬,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张。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
  
正冈子规俳句石碑
俳句可以说是子规的手中真正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的。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信家木曾问旅路,唯闻前方白云深。”、“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这是子规的三首俳句,句中对自然的把握很是独到。
  子规有三首绝笔,下面的这首俳句便是其中之一:
  “喉头痰一斗,瓜汁难解忧。”
  这首俳句写完的第二天,子规便离开了人世。
  土方岁三
  土方岁三(ひじかたとしぞう、hijikatatoshizou),生于天保6年五月五日(1835年5月31日),卒于明治2年五月十一日(1869年6月20日),为新选组副长。讳义豊,雅号豊玉。化名内藤隼人。新选组鬼副长土方岁三为幕末之佐幕派大将。在明治维新后,他成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后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其佩刀为太刀和泉守兼定(いずみのかみかねさだ)和胁差堀川国广(ほりかわくにひろ)。
  其兴趣另有和歌与俳句,展现其风雅的一面。
无季俳句
  
日本俳句朗诵场面
无季俳句,顾名思议,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没有季语:
  “撒把米也是罪过啊,让鸡斗了起来。”
  自由律俳句则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
自由律俳句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当种田山头火。山头火是一位来自于防府城的俳句诗人,一八八二年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并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因为患病,他中途退学回到了家里。在这以后,他父亲破产,之后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出家了,开始了他在日本流浪的僧侣生活。他走到任何地方,总是要写俳句,来思考自然和人生。因此,他被称作流浪诗人。
  下面是一些山头火的俳句:
  “怀着平静的心情长眠于新生的绿草丛中”、“晨空如此清澈,轻云流动在蓝天”、“ 夕阳之光如此美丽,我正慎行,不虚度光阴”。
俳句与汉诗文
  
日本画 俳句 短歌
有一种说法,说俳句的形成可能有中国近体诗中的绝句影响。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得力于汉诗之故。”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俳句季语
  春季: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树木返青发芽,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春季相关的季语有:
  三月(弥生):雏祭り、东风、山笑う、莺、春分の日、燕、春雨、木の芽、目刺し、卒业、阳炎、春风、たんぽぽ等。
  四月(卯月):四月马鹿、入学、胧月、桜、花见、春愁、わさび、山吹、种莳き等。
  五月(五月―さつき):茶摘み、春惜しむ、叶桜、子供の日、立夏、母の日。
  夏季:炎热多雨,其中还有很多热闹的节假日活动。和夏季相关的季语有:
  六月(水无月):衣更え、梅雨、青梅、蛍、蟹、夏至、帘。
  七月(文月):七夕、朝颜、祇园祭、日伞、海の日、莲。
  八月(叶月):立秋、浴衣、団扇、向日葵、お盆。
  秋季:这是收获的季节,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赏红叶的季节。和秋季相关的季语有:
  九月(长月):新凉、敬老の日、名月、月见、夜长、虫、爽やか、冷ややか、稲刈り、新米、天高く马肥ゆる秋、秋风、秋雨、秋分の日、菊、秋の暮れ。
  十月(神无月):そぞろ寒、红叶狩り、秋深し、鹿、柿。
  十一月(霜月):渡り鸟、立冬、七五三の祝い、行く秋。?冬季:从立冬到立春是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和冬季相关的季语有:
  十二月(师走):お歳暮、汤豆腐、山茶花、年の市、冬至、クリスマス、除夜の钟。
  一月(睦月):新年、元日、お正月、初春、雑煮、年贺状、书初め、成人の日、雪。
  二月(如月):节分、立春、雪祭り、春浅し、余寒、梅。
种诗歌形式。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望谢谢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什么意思

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出自《自遣》,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
全诗如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如下:
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注释
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今日。
扩展资料:
“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
可诗人是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也只是暂时的排解而已。看来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诗人也没有毕其功一役的解决办法。
“明日愁来明日愁”,此句明显地流露出了穷愁潦倒的诗人的无奈与伤心,正因为“醉”的时间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旧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
由此可见,正在劝解世人凡事看开些的诗人其实自己也没有解决“失即休”这个难题,虽然他对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以酒浇愁,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争名夺利的官场社会之中,没有几个能达到如此境界。这,也就是此诗造成的总的形象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遣

"俳句"何意?

  俳句的起源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编辑本段]俳句的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编辑本段]俳谐三祖
  山崎宗鉴(?——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弥三郎范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将军足利义尚,义尚阵亡后,辞官为僧,隐居摄州尼崎,时年三十五岁,后移居山崎,即以为姓,改名宗鉴。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卒年一说八十九岁,或云八十五岁、七十二岁。
  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一说室町时代末期,连歌极盛,连歌师饭尾宗只名满天下,宗鉴自度在连歌方面总不能胜,乃别创俳谐与之争衡,因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另有《竹马狂吟集》,今不传。
  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他虽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这一点被后进诸家加以确认,终于成为俳句一大铁则。
  宗鉴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绝似佳团扇
  两手拄地上 青蛙方咏歌
  圆圆春日出 悠悠白日长
  另一部分是安贫之作。宗鉴虽然穷愁潦倒,却从不阿附贵,只是相当自得其乐地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淡泊自守的节操也通过句作反映出来,如:
  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
  据说他室内环堵萧然,只有一只药罐,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客可速退,中客盘桓一日归,下客请留宿一宵。”临终时还咏了如下的“辞世”歌:
  若问宗鉴何处去 答因俗务他界行
  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他始终如一超然洒脱的心情,所以至今仍为众口传诵。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势人,继祖、父之后为伊势内宫神官,既善连歌,有热中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又称《守武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总的说来,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较宗鉴为高。有些作品十分声动有致,如:
  河岸似前额 青柳写双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松永贞德(1570——),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摄州高槻城主,父永种时才改姓松永,幼名胜熊,别号逍遥轩、长头丸、延陀丸、松友、五条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学多才,尝从名流九条玖山、细川幽斋(即细川藤孝)等学和歌,从里村绍巴学连歌,自称“有师五十余人”。他又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祖”,门流满天下。朝廷曾于庆长三年(1598)赐号“花之本”(自镰仓、室町时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给最佳连歌师的称号,一个时代仅限一人),许为“俳谐宗匠”,后人将宗鉴、守武和他并称“俳谐三祖”。
  简单地说,贞德认为“俳谐就是每句皆用俳言咏成的连歌”。所谓“俳言”,就是指不为古来和歌或连歌所采用的俗语和汉语。他编撰的《御伞》一书,详列俳谐用语1476条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规则,大多附有用以说明的连歌,当时称为“俳谐秘本兵法”。此书将俳谐法则化繁为简,消除了由来存在的疑问,确立了“贞德派”(俗称“贞门”)的标准。
  贞德所著书尚有《淀川》、《油粕》、《红梅千句》、《歌林杂话》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当时颇为人传诵,现在看来虽讲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难以称为名句。例如:
  斑烂彩霞起 迎得寅年来(以“斑烂”喻虎皮纹理)
  凤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长
  白银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细沙耀眼生辉,确有些像白银,这一首俳句可以说是最早的写生句之一。
  今日又时雨 还同春夏秋
  日本称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细雨为“时雨”,以其能触思抒怀,古来多为歌人俳人吟咏。
  贞德门下弟子极多,著名的有以贞门七俳仙为首的约四十余人。
  [编辑本段]俳句名人
  “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
  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
  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的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激情。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赏樱》: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这首俳句了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但是那股子闲寂依旧透过文字扑面而来。
  芭蕉还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
  “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与谢芜村和小林一茶
  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诗人莫过于与谢芜村与小林一茶。
  与谢芜村(1716—1783)日本俳句诗人、画家。少年时代即爱好艺术。二十岁前后丧失家产,漂泊至江户,拜师学习俳谐,寄寓于芭蕉传人早野马人的夜半亭,为江户俳坛所瞩目。以后十年间游历各地,致力学画。后名声大震。一七五七年成家,恢复俳谐创作。一七六七年断承夜半亭俳号,发展成为一代宗匠。他提倡“离俗论”,反对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风气的俳谐,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芜村的俳句,擅长对自然景物作细致的观察,作写生式的描写。作风以绚烂华美见长。
  下面是芜村的四首俳句:
  “秋风寂寥,酒肆吟诗有渔樵。”、“春雨细细落,润泽沙滩小贝壳。”、“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
  像上面第二首中,通过对细雨润贝壳的描写来表现出的那种优雅的美,正是芜村的擅长。
  小林一茶(1763—1827)本名弥太郎,生于信浓国水内郡柏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十岁即开始学习俳谐。由于他的动荡不安的经历,一茶的俳句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有人评论他,说“自嘲自笑,不是乐天,不是厌世,逸气超然。”
  一茶有一首写故乡的俳句十分出名:
  “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对于故乡,一茶是怀念的,也是不满的,这首俳句将那种复杂的心情写了出来。
  一茶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俳句里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和对现实的愤懑,下面是他的三首俳句:
  “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无巢鸟。”、“回家去吧,江户乘凉也难啊。”、“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
  但一茶同时又是质朴天真的。他的代表作之一、怀念六岁时的一首俳句:
  “到我这里来玩哟,没有爹娘的麻雀。”
  便将这种质朴天真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正冈子规
  正冈子规(1867—1902),本名常规,生于爱媛县。1891年冬,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张。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
  俳句可以说是子规的手中真正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的。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信家木曾问旅路,唯闻前方白云深。”、“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这是子规的三首俳句,句中对自然的把握很是独到。
  子规有三首绝笔,下面的这首俳句便是其中之一:
  “喉头痰一斗,瓜汁难解忧。”
  这首俳句写完的第二天,子规便离开了人世。
  [编辑本段]无季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无季俳句,顾名思议,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我记得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没有季语:
  “撒把米也是罪过啊,让鸡斗了起来。”
  自由律俳句则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
  笔者即兴写了一些短句,当是自由律的俳:
  “深秋,倦鸟阵阵鸣叫,夕阳的红光染遍山林。”、“月下,风如情人的抚摸,杨柳的影子在扭动。”、“倦了、躺上草地上,天上的云飘进我的梦里。”“镜子里的人不是我,那只是一张、陌生的脸。”
  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当种田山头火。山头火是一位来自于防府城的俳句诗人,一八八二年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并显露出很高的才华。因为患病,他中途退学回到了家里。在这以后,他父亲破产,之后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出家了,开始了他在日本流浪的僧侣生活。他走到任何地方,总是要写俳句,来思考自然和人生。因此,他被称作流浪诗人。
  下面是一些山头火的俳句:
  “怀着平静的心情长眠于新生的绿草丛中”、“晨空如此清澈,轻云流动在蓝天”、“ 夕阳之光如此美丽,我正慎行,不虚度光阴”。
  [编辑本段]俳句与汉诗文
  有一种说法,说俳句的形成得益于中国近体诗中的绝句。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很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得力于汉诗之故。”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梵高尽管一生穷愁潦倒却依旧坚持选择绘画,你怎么看待

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把他的心,他整个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一笔笔绘在画板上。我看到他对生命的渴望,对这个世界的爱。看到他的梦,那个像他笔下的天空那么蓝的梦。看到了他的躁动,他的强烈的要爆炸,要挣脱这个世界的束缚的渴望。

什么成语带有潦倒两个字,谢谢帮忙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贫困潦倒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穷途潦倒 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同“穷愁潦倒”。

穷愁潦倒的拼音

穷愁潦倒 这个词拼音:[qióng chóu liáo dǎo][释义]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iongchouliaoda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