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去危就安”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去危就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什么危什么安成语、什么危什么安的四字词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高手解释解释?、谁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去危就安代表什么生肖等

什么危什么安成语

转危为安 【词目】转危为安 【读音】zhuǎn wēi wéi ān 【解释】由危险转为平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示例】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倘能自知痛悔,先缴枪械,率众来归,尚可~。” 【近义词】转败为胜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反义词】得而复失 【灯谜】由乱到治居安思危读音 jū ān sī wēi[编辑本段]释义 中性词,居:处于。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编辑本段]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编辑本段]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编辑本段]示例 得宠思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编辑本段]近义词 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编辑本段]反义词 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编辑本段]典故 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他的建议 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释义〗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得宠思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编辑本段]古文 —— 居安思危 (宋) 司马光 原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翻译: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将护:护理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傥(tǎng):同“倘”,倘若 。遽(jù):迅速。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谏:劝阻。诤:争辩。

什么危什么安的四字词语

转危为安 [zhuǎn wēi wéi ā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出 处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转败为胜 起死回生 逢凶化吉 化险为夷 绝处逢生 转败为功去危就安 逃出生天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1、出处: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最早出自 《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释义:
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
《司马法》,是重要的春秋时期军事著作之一。据唐朝宰相李靖所说,《司马法》本出自姜太公之手,商周秦汉的大司马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国防部长,司马法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国防部颁发的作战条例,而姜太公曾担任周文王的大司马,故有周之司马法出自姜太公之说。 而后世司马穰苴所写兵书名为《司马穰苴书》,并非《司马法》。
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 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 由此可见,《司马法》并非一人所撰,周朝开国之初的《司马法》是由姜太公所撰,姜太公死后,又有数人重新编撰,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司马法》。
《司马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它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高手解释解释?

很明白啊国家即使很大,如果好战,则必亡。天下虽然安定,如果忘记战争,则必然危险。解释如下:战争打的是国力、财力、人力等综合国力,好战就会不断消耗国家实力,必然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甚至生灵涂炭,引起社会动荡,长久来看,各种国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一个国家在安定中发展,这是好事,如果不注意平时国防及军事力量,一旦外国入侵,势必仓促应战,这样国家就十分危险。宋朝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重文人轻无力,所以被元、金追着打。

谁指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中的名言,出自《周易.系辞下》
《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至于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没有定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所以,为了治学严谨,不能具体指出,谁说了这句话,只能指出这句话的出处。
以下是这句话的解释:
君子:古时候指有一定文化和修养的人,有时候也是对男子的一种尊称
安:安定,安全,安稳
危:危险、危机
存:得到的时候
亡:失去
治:太平
乱:动乱
整句话的翻译就不用说了晒
这句话就是说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安稳、安定的时候不能够忘记危险、危机的时刻,(后边的句式和这句一样)
大概意思就和现在所说的居安思危一样,在情况好的时候要随时想着不好的时候,这样才能让人随时保持一种警惕意识,和一种不断向前进的动力。

去危就安代表什么生肖

答案:猪。
去危就安
qù wēi jiù ān
【解释】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出处】《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结构】连动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转危为安
【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去危就安,正在今日,未知诸君意下如何?”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uweijiuan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