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屈膝求和”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屈膝求和”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金朝握有什么“杀手锏”,可以让赵构屈膝求和,对金...、含求和的成语、宋为何总是求和?、宋军前线告捷,赵构却为何非要屈辱求和?、历史上曾有哪些国家被"求和派"所误??????、有这个屈膝求才成语吗等

金朝握有什么“杀手锏”,可以让赵构屈膝求和,对金...

因为当时金朝的制度非常的好,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奴隶制了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所以金国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含求和的成语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宋为何总是求和?

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原因 作者:郭洪义 一提到宋代,“积贫积弱”、“弱宋”等名词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纵观宋代的历史,一个“弱”字足以概括宋代在对外政策上的表现。北宋与北方的辽政和西北的夏政长期对峙,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不仅承认契丹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合法性,还每年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开创了岁币的恶例;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索取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十县地,各增银、绢各十万。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北宋又每年大方地“赐予”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叶二万斤,此外在节日赠夏银二万二千两、绢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元佑元年(1084年)司马光、文彦博割安疆等四寨与西夏。以换取西北边境的苟安。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乞求女真贵族退兵。宋室南渡后,与金长期对峙,先后有绍兴和议,规定每年向金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隆兴年间,不仅把与金作战失败的韩的首级函封送给金,还要增加岁币。这些和议的内容,从始至终贯穿着妥协退让、甚至屈膝求和的特点。北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兵力有百万之众,实力与辽不相上下,且远胜于西夏;南宋与金以西至大散关,东至淮水为界。以后又有隆兴和议等。为何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宋代在对外交往上始终底气不足,和议颇多。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 宋代立国之初的基本国策 (一)重文抑武基本国策的推推行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开封附近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轻而易举地从后周世宗的孤儿寡母手里夺取了政,开始了宋代的统治。但是,这种夺取政的方式,赵匡胤并不是始作俑者。早在赵匡胤之前的郭威(即后周太祖)就是利用这种模式登上帝位的。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上演,宋初的统治者制定了以下的重要制度,并作为基本国策予以执行。这些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首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具体措施,第一步是通过杯酒释兵剥夺中央及各地节度使的兵;第二步,派文臣到地方任职,剥夺节度使的行政;第三步,派人任转运使,剥夺节度使的财。这样就初步解决了自唐后期以来的武人横,藩镇割据的问题。进而对武将实行种种限制,如最突出的“更戍法”,时人曾这

宋军前线告捷,赵构却为何非要屈辱求和?

宋军前线告捷,赵构却非要屈辱求和,因为金朝握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就是宋高宗赵构的大哥,而宋高宗想保住自己的皇位。

历史上曾有哪些国家被"求和派"所误??????

很多= =比如二战初期的英法,鸦片战争后的清政府,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政府……其实历史课本上就有好多例子- -

有这个屈膝求才成语吗

有这个屈膝求才成语吗没有。分析:成语都是有一定寓意和出处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quxiqiuhe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