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任贤使能”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任贤使能”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请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王安石的《兴贤》的翻译、王安石的《兴贤》的翻译、任字能组什么词、任贤使能的意思及成语解释、请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等

请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

张纮,字子纲,是广陵人。他曾游学京都, 后回到本郡, 被荐举为秀才, 官府征召, 他一概推辞不往,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委身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 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 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 不可轻率行动, 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 符合天下的愿望, 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建安四年( 199 ) , 孙策派遣张奉献奏章到许昌皇宫, 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 张纮对他进行劝谏, 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 既有违传统的道义, 如果攻而不胜, 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 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 当即上表任孙为讨虏将军, 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归降, 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后来孙任命张纮为长史, 随军征讨合肥。孙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 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 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 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 三军将士, 无不寒心, 虽说斩敌将夺敌旗, 威震敌
军, 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 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
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 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孙接受了他
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回师后, 第二年孙准备再次出兵, 张纮又劝
谏说:“ 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 虽有皇灵辅佑在上, 文德
传扬于下, 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 然后
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 有扶助危难之
功业, 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 广泛开垦农耕, 任贤使能, 务须崇尚
宽和仁惠政策, 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 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
平定。”于是孙便停止了军事行动。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
秣陵, 孙依从其说。孙让张回吴郡接来家眷, 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临死前, 他授意儿子张靖给孙留下书笺说:“ 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 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 至于他们的治理, 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 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 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 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 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 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 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 凭借自然的趋势, 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
威, 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 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 而忠臣
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 说出逆耳的忠言, 两者不能相互合意, 不
也是理所当然吗? 不合就会产生隔阂, 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 贪恋小人的恩爱, 于是贤愚混杂, 长幼失
序, 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 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
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 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 不厌其烦地接受
忠谏, 克制感情、减抑情欲, 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 在上者无偏颇错误
的任命, 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 忍受辱垢、掩藏锋芒, 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王安石的《兴贤》的翻译

[原文]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译文] 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 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广泛的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的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王安石的《兴贤》的翻译

[原文]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译文] 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 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广泛的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的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任字能组什么词

“任?”的词语:
任性 任凭 任侠 任务 任意 任命 任何 任职 任事 任子 任免 任诞 任人
任用 任运 任姒 任真 任情 任鄙 任地 任脉 任责 任信 任重 任公 任气
任教 任从 任使 任心 任率 任负 任势 任恤 任黎 任道 任是 任兴 任咎
任随 任达 任放 任纵 任数 任棠 任力 任士 任天 任便 任算 任城 任所
任政 任持 任上 任器 任堪 任期 任贤 任令 任石 任寄 任君 任可 任土
任实 任正 任劳 任术 任举 任车 任受 任遇 任战 任前 任满 任娠 任
任课 任听 任患 任怨 任官 任养 任良 任臆 任臣 任罢 任待 任身 任能
任保 任选 任木 任父 任断 任散 任出 任啥 任兵 任委 任过 任刻 任内
“?任”的词语:
责任 信任 时任 无任 胜任 委任 担任 放任 历任 一任 主任 自任 莅任
保任 重任 简任 卸任 兼任 事任 聘任 调任 己任 周任 履任 听任 上任
继任 不任 之任 外任 任 解任 治任 就任 礼任 赴任 付任 常任 出任
荣任 充任 前任 离任 职任 署任 罢任 见任 质任 随任 剧任 膺任 大任
偏任 纵任 任 受任 烦任 到任 迟任 擢任 勤任 消任 级任 独任 在任
戴任 授任 接任 方任 怀任 留任 升任 敢任 去任 特任 因任 商任 柄任
推任 亲任 新任 宠任 父任 边任 负任 载任 倚任 图任 连任 后任 内任
实任 科任 难任 现任 孔任 任 台任 原任 合任 至任 高任 差任 巧任
意任 补任 迁任 理任 分任 道任 尊任 敦任 资任 本任 复任 参任 旷任
选任 称任 乡任 夷任 五任 改任 转任 会任 肩任 非任 起任 正任 送任
过任 器任 抵任 军任 肆任 进任 挽任 位任 通任 厘任 寄任 眷任 协任
衡任 府任 指任 贵任 显任 机任 往任 干任 物任 满任 托任 徙任 成任
琐任 摄任 移任 骫任 小任 革任 还任 率任 督任 备任 符任 奖任 稽任
采任 局任 讬任 辟任 杖任 要任 异任 支任 退任
“任???”的词语:
任重道远 任劳任怨 任人唯贤 任土作贡 任重致远 任人唯亲 任贤使能
任其自然 任达不拘 任重道悠 任重至远 任其自流 任怨任劳 任重才轻
“?任??”的词语:
放任自流 无任之禄 责任能力 胜任愉快 责任事故 负任蒙劳 因任授官
“??任?”的词语:
致远任重 听之任之 率性任意 沈诗任笔 力小任重 选贤任能 乐天任命
适情任欲 适性任情 举贤任能 听天任命 秉公任直 负材任气 负才任气
使贤任能 弃道任术 肩劳任怨 用贤任能 高下任心 简贤任能 进贤任能
废文任武
“???任”的词语:
知人善任 法律责任 革职留任 力不胜任 走马上任 道德责任 一剑之任
刑事责任 不胜其任 众怒难任 非异人任 武爵武任 自由放任 一方之任
千里之任 一身二任 走马赴任 简能而任 走马之任 连阶累任 走马到任

任贤使能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任贤使能 [rèn xián shǐ néng] [释义]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 《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

请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

张纮,字子纲,是广陵人。他曾游学京都, 后回到本郡, 被荐举为秀才, 官府征召, 他一概推辞不往,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委身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 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 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 不可轻率行动, 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 符合天下的愿望, 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建安四年( 199 ) , 孙策派遣张奉献奏章到许昌皇宫, 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 张纮对他进行劝谏, 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 既有违传统的道义, 如果攻而不胜, 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 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 当即上表任孙为讨虏将军, 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归降, 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后来孙任命张纮为长史, 随军征讨合肥。孙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 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 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 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 三军将士, 无不寒心, 虽说斩敌将夺敌旗, 威震敌
军, 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 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
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 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孙接受了他
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回师后, 第二年孙准备再次出兵, 张纮又劝
谏说:“ 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 虽有皇灵辅佑在上, 文德
传扬于下, 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 然后
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 有扶助危难之
功业, 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 广泛开垦农耕, 任贤使能, 务须崇尚
宽和仁惠政策, 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 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
平定。”于是孙便停止了军事行动。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
秣陵, 孙依从其说。孙让张回吴郡接来家眷, 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临死前, 他授意儿子张靖给孙留下书笺说:“ 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 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 至于他们的治理, 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 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 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 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 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 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 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 凭借自然的趋势, 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
威, 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 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 而忠臣
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 说出逆耳的忠言, 两者不能相互合意, 不
也是理所当然吗? 不合就会产生隔阂, 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 贪恋小人的恩爱, 于是贤愚混杂, 长幼失
序, 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 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
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 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 不厌其烦地接受
忠谏, 克制感情、减抑情欲, 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 在上者无偏颇错误
的任命, 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 忍受辱垢、掩藏锋芒, 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renxianshineng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