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色即是空”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色即是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具体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色即是空,这个词语什么意思?、色即是空 歌词、色即是空即色?、色即是空,中的色和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色即是空’、色即是空(打一字)、色即是空的男主角是谁?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具体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就是观音心经。
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四大幻色。空乃般若真空。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譬如水之成冰也。菩萨因修般若观慧照了幻色。即是真空。其犹融冰为水。然色之与空其体无殊。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复恐钝根众生不了犹存色空二见。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冰即是水。水即是冰。若受若想若行若识。莫不皆然。此乃一经之要。般若之心也  全文注解如下:(以上是在下面摘出来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观自在者。能修般若之菩萨也。般若波罗蜜多者。菩萨所修之法也。菩萨用般若观慧照了自心。清净圆融无碍。故称自在。此自行也。复念世间受苦众生。令其修习此法改恶迁善。离苦得乐无不自在。此化他也。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众生。但称菩萨者从略也。行者修行也。深般若者。实相般若也。非初心浅智者所观故云深也。时者菩萨修行般若时也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者观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也。空者真空也。色者色身也。受者领纳也。想者思想也。行者作造也。识者分别也。识即心王。受想行是心所也。度者度脱也。一切苦厄者。世间之众苦也。菩萨由照五蕴空寂。离生死苦。复闵在迷众生颠倒妄想。悖理乱常不忠不孝。十恶五逆致受众苦。故说此般若法门令其修习皆得解脱也。已上一段乃阿难结集法藏时。叙述观自在菩萨度生之功行。此是别序也。下段自舍利子起。始是观自在菩萨答舍利子所问也  舍利子 舍利子。佛之弟子。智慧第一。因其为众请问。故菩萨呼其名。而告之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四大幻色。空乃般若真空。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譬如水之成冰也。菩萨因修般若观慧照了幻色。即是真空。其犹融冰为水。然色之与空其体无殊。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复恐钝根众生不了犹存色空二见。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冰即是水。水即是冰。若受若想若行若识。莫不皆然。此乃一经之要。般若之心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诸法者。指前五蕴也。空相者。即真空实相也。菩萨复告舍利子云。既了诸法当体。即是真空实相。实相之体本无生灭。既无生灭岂有垢净。既无垢净。岂有增减乎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此真空实相之中。既不可以生灭垢净增减求之。故总结云。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即空也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真空实相之中既无五蕴亦无六根六尘。此空十二入也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既无十二入。亦无十八界。十八界者。六根六尘六识也。乃至者。举其始末而略其中也。如上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不出色心二法。为迷心重者。说为五蕴。为迷色重者。说为十二入。为色心俱迷者。说为十八界。已上三科修学之人。随其根器但修一科。即能悟入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空十二因缘也。无明者痴暗也。谓于本性无所明了。非瞢然无知。乃违理强觉之谓也。无无明等者。菩萨以般若智观此无明。其性本空无生灭相。故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者。义与前同。但举其始末而略其中也。生相者。如法华经云。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是也。灭相者。如经云。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是也。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一曰无明。亦名烦恼。二曰行。谓造作诸业。此二支乃过去所作之因也。三曰识。谓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从托胎后生诸根形也。五曰六入。于胎中而成六根也。六曰触出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八曰爱。谓贪染五欲等事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着心也。十曰有。作谓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也。十一曰生。谓受未来五蕴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之身既老而死。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也。此十二因缘该三世因果。展转因依如轮旋转无有休息。一切众生迷而不知。良可悲也。此本缘觉之人所观之境。大乘菩萨彻照此境皆无实性。故云无也  无苦集灭道 无苦集灭道者。观四谛清净也。苦即生死苦果。集是惑业苦因。此二者世间之法也。灭即涅盘乐果。道即道品乐因。此二者出世间之法也。说此四谛者。欲令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离苦得乐也。此本声闻之人所观之境。大乘菩萨照了此境当体空寂。故云无也  无智亦无得 智者般若之智也。大乘菩萨以智照境。既无五蕴及四谛诸法。即是人法皆空境智俱泯。如病去药忘。故云无智亦无得也  以无所得故 此结前起后之言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菩提萨埵者。能依之人也。般若波罗蜜多者。所依之法也。菩萨之人依此般若法门修学。功成理显。故得心无业缚。因无业缚故。无生死恐怖。即无生死恐怖。则无颠倒烦恼。此三障既空三德乃显。故云究竟涅盘。涅盘者。梵语摩诃般涅盘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之三德非别有也。即三障是。迷即三障。悟即三德。所谓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然虽障即是德。自非般若之功德不能显。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斯之谓也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华言无上正等正觉。此言非惟菩萨。如是修证。而一切诸佛莫不皆修般若得成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前是显说般若。后是密说般若。然既显说而又密说者何耶。良由众生根器不同所入有异故也。四种咒者。盖言般若功用。能破魔障名大神咒。能灭痴暗名大明咒。能显至理名无上咒。极妙觉果无与等者。名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此结般若功用广大。除苦得乐决定无疑。令诸众生信受奉行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摩诃  已上密说般若。此五种不翻之一也。盖咒是佛之密语。非下凡所知。法华疏云。咒是鬼神王之名号。称其王名。则部落敬主。故能降伏一切鬼魅。或云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又咒者愿也。如蜾裸之祝螟蛉愿其类我。佛菩萨说咒。愿诸众生皆如我之得成正觉。能诵此咒者。则所愿无不成就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阿弥陀佛

色即是空,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佛经的《般若心经》是’色既是空’的真正出处,佛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无非是超脱俗世之后,色即成了空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最后空无也是色,是色的另外境界。影片取名为’Sex is Zero’(色既是空),却充满了青春大学生对性的渴望和好奇,以及自身性魅力的无限散发,有一种反讽的味道。
般若心经的原文及注解: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色即是空”我简单的理解就是:色即是虚无,虚无就是色。色即是空,指世上的色,欲望等都是虚幻的,空无的,等你真的视一切为空无,就发现虚幻就是和色一样了。
就像你孜孜以求的某种东西,迷恋追逐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但是历经劫难后反思,其实你追求的只是一场虚幻,虚无,欢情过后,什么都没有,所谓色即是空
看破红尘之后,你明白空和色没什么区别,空不异色。你就安心的沉于你的“空”的哲学中。
所谓四大皆空

色即是空 歌词

色即是空
艺人:王楚淇 / 仓海
作词:王艳红&余恒锋
作曲:余恒锋
歌词:
色即是空 爱恨如一阵风
爱够了恨够了也是空
空即是色 来去如一场梦
来的来去的去也是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苍生的天呀
点一盏灯 灭一盏灯的 地呀
想入非非是是非非终日奔波的人那
难无杂念 看着杂念的 活呀
色即是空 爱恨如一阵风
爱够了恨够了也是空
空即是色 来去如一场梦
来的来去的去也是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苍生的天呀
点一盏灯 灭一盏灯的 地呀
想入非非是是非非终日奔波的人那
难无杂念 看着杂念的 活呀
色即是空 爱恨如一阵风
爱够了恨够了也是空
空即是色 来去如一场梦
来的来去的去也是空
色即是空 爱恨如一阵风
爱够了恨够了也是空
空即是色 来去如一场梦
来的来去的去也是空

色即是空即色?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色不异空”,肉眼所看到的现象(色)是没有实体(空)的,因此,物质的存在是一种现象,由于无数的原因和条件,所以物质不断地产生变化,世上绝对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实体存在。“空不异色”,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物质,没有一种具有实体,但由于肉眼只能观察到现象、而看不到实体,所以只能把现象假定为不变,把眼睛可看到的现象假定为存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现象,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它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唯有从这两个方面来了解它,才能看到真实。【空即是色】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五蕴】指色、受、想、行、识。

色即是空,中的色和空,是什么意思?

色是指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空,是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本质。

什么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梵s/u^nyata^iva ru^pam,藏ston%-pan~id gzugs so)】
色即是空’之对句。即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大正8·848c)∶‘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谓五蕴与空是不异,而且相即。《华严法界观门》云(大正45·686a)∶‘真空必不异色,故云空即色,(中略)要由真空即色,(中略)故令断空不即色。’此并非是析色见空,乃是由于体达色之当体即空,故言空而不意味断灭,也就是即有之空方名真空,然而此真空既‘即有’,故必亦不异于‘有’,空即是有,故说为空即是色。
◎附∶印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摘录自《妙云集》下编{1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般赏识他的圆融,却不大注意佛经的完整意义。忽略了这是阐明‘五蕴皆空’,而归宗于‘诸法空相’及‘空中无色’的。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修证问题。如在即色即空的理论上兜圈子,就会不自觉的横跨了一步。
‘色(受、想、行、识,此下以色为代表,总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义?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应先理解,‘色’与‘空’所代表的意义。‘色’等是我们触对的世界,物理(生理)、心理现象的世界。被称为‘自己’的身心组合,认识到的境界,就是‘色’等,这就是当前的现实。然而,这是众生的现实;如老是这样,将永远的迷惑,永远的苦厄,永远不自在的活着,不自在的死去。这是佛法所确认的人生大问题。学佛法,是要在这当前的现实(五蕴)中,如实觉照而得大解脱(度一切苦厄)。无论是小乘、大乘,有宗、空宗,都以为修证是有超越常情的体验的。究竟的体验内容,是一般心识所不能意解与想像的;也不是一般语言文字所能表示的。这是什么都不是,连‘不是’也说不上的。对一般人来说,这是怎么也说不明白的。佛陀说法,不是为了说明这个,而只是就众生的当前现实身心,指示,引导,使学者在修持的过程中,离却颠倒、错乱,而趣向,临入这一如实的境地。在离却颠倒错乱的修持中,佛是常以‘无常’、‘无我’、‘寂灭’(三法印);‘空’、‘无相’、‘无作’(三三昧);‘厌’、‘离’、‘灭’、‘舍’等来教导的。在修持中,以脱落常情迷执而实现出来。所以在无以名之,强为立名的情况下,就称之为‘空’,‘空性’(也称无相、无作、不生灭等)。古人说∶‘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如以空为空,那早就误会了。空,可说是符号,表示那众生所无法思议的,而可经空无我的观照,而如实体现的境地。这样,当前的现实(五蕴,可能的体验)空,在我们的意解中,对立起来。世间学者看来,这是现实与理想,现象与本体,形而下与形而上。在佛教中,相与性,事与理,也都在理论中对立起来。如病眼的见虚空有华,明眼的见虚空明净∶将空花与明净,对立起来而说同说异,虽是免不了的(众生就是欢喜这一套),而其实是不必要的。
现实的‘色’(蕴等),可能实证的‘空’(相、空性等),如寻根究柢的说起来,这是一切佛法所共的。以不同的名词来表示(约义不同,在说明上就有多少差别),那就是‘虚妄’与‘如实’,‘生死’与‘涅盘’,‘世间’与‘涅盘’,‘有为’与‘无为’,‘缘起’与‘寂灭’。如从‘能’边说,那就是‘无明’与‘般若’,‘无明’与‘菩提’了。‘空性’,圣者们的体证,是有浅深的;而为一切圣者所共证,是没有差别的。所以经上说∶八地菩萨智证无分别性,是二乘所共的(《华严经》)。二乘若智若断,就是菩萨无生法忍(《般若经》)。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法华经》)。就现实‘五蕴’而体证‘空相’中,表现为大乘菩萨的,不只是‘照见五蕴皆空’,而是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去证入的。‘色即是空’与‘空即是色’,在修持上是观法,是趣入‘空相’的方便。在说明上,这是与二乘的差别所在。这是事实,是佛教界的事实。被称为小乘的圣者,观‘五蕴’而证入‘空寂’,意境是‘超越’的,是超越于生死的。因而自然的倾向于离五蕴而入空,离世间而证涅盘。从而作体系的理论说明,那就生死与涅盘各别,形成两项不同的内容。基于这种意解,而形成圣者们的风格,不免离世心切,而流露出‘遗世独存’、‘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这在佛教中,可说是圣之清者了!而另一分证入的圣者,觉得迷悟虽不可同日而语,而迷者现前的五蕴,圣者现证的空相,决不是对立物。观五蕴而证入空相,空相是不离五蕴,而可说就是五蕴的;就是五蕴的实相,五蕴的本性。如明眼人所见的明净虚空一样,与病眼所见的,决不是对立物,而实是病眼所见的,那个空花乱墬的虚空的真相。没有离五蕴的空,也就没有离空的五蕴了。这一类圣者,就是被称菩萨的。依蕴而契入空相,意境是‘内在’的。真理是不离一切而存在。基于这一特质,自然倾向于即俗而真。由此而发为理论的说明,那就‘世间即涅盘’,‘生死即解脱’,‘色即是空’,‘无明实性即菩提’了。基于这种特质,而表现为菩萨的风格,那就‘即世而出世’;‘不离世间而同入法界’;‘不着生死,不住涅盘’;‘不离世间’,‘不舍众生’,而流露出‘涅而不缁’的精神了!
根源于众生的当前事实——‘色’(蕴等),而趣入‘空相’,是佛法的根本问题。意境上、理论上、风格上,虽表现为‘超越’的‘离世’,或‘内在’的‘即世’——二类。菩萨的特质,虽为‘即俗而真’,‘即色是空’,不离乎世俗,甚至以贪、嗔、痴、慢为方便。然在修证的过程中,大乘还是‘照见五蕴皆空’,还是证入‘诸法空相’,‘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因为五蕴是众生当前的事实,熟悉不过的生死现实。所求所向所趣证的目标,当然不是五蕴。修证的主要目标,正是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在没有契入‘空相’以前,也说不上即色即空的妙悟。所以观‘空’而契入‘空相’,就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所在。《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唯识宗所传∶根本智证真如,是泯绝众相的。圣者的现证,突破生死关的根本一着,就在这里。《密严经》说∶‘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不同于世俗所见的诸行(五蕴)如幻,是要透过这根本一着——证悟真空,而后逐渐达到的。所以根本智(般若)证真,方便(后得智)达俗,方便是般若的妙用,是般若成就以后所引发的。论理,方便不异般若,即般若的妙用。五蕴是即空的五蕴,蕴空不二。而事实上,印度圣者的修证,却是面对现实;尽管即色即空,而所悟正在‘空相’(根本智证一关,并不说菩萨修证,齐此而止)。这与部分学者,高谈理论的玄妙,清谈娓娓,悦耳动听,是有点不同的。
佛法不是假设的推理,是有事实,有经验,而后才有理论的,名为‘从证出教’。教化,使人信解而同样的趣入于修证,于是而有‘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等说明;才有中观者、瑜伽者的理论说明。这是佛法的修证事实。在修持经验中,有似是而非的,或将到而未到的境地;世间也有类似的情形。因此,再从这二点,略为论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法的修证问题。‘空’所代表的,是甚深的体验内容,这不是文字语言的理论领域!佛法有什么可说呢!然而,佛有善巧方便,就众生现实身心,开示,诱导,使人类揭开现实的诳假相——‘色’(代表现实身心),而直入于自证的境地——‘空’。在这方法论的立场上,‘色’为什么是虚妄,是假相,是空?为什么这样的观照,能趣向、契入‘真如’、‘空相’,就都是可以论说的了。这譬如‘阳明山’自身,本无所谓东西南北,而从我们自己的立场来看,通过世俗共认的名相假立,就有东西南北可说。而且(虽然是假立的)可凭此东西南北的方向,前进而到达目的。修证的方法问题,成为理论问题。解与行相应,从可说可分别,而能导向离言无分别,是佛法的大方便,这不是侈谈不立文字者所知的。(中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只是理论的,而是修证的方法问题。般若的‘照见五蕴皆空’,是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无碍的正观为方便,而契入‘诸法空相’的。约方法说,是观,是空观——‘未成就时名为空(三昧,唯识宗名加行无分别智)’。因空观的修习深入,到契会实相——‘成就时名为般若’(唯识宗又称为根本无分别智)。论方法,是观,虽依止起观,修到止观双运,而观不是止。等到成就功德,般若与禅定相应,定慧平等,而般若波罗蜜多,并不就是禅定波罗密多。说到观,观是寻思,抉择。思择一切法无自性空;或思择名义无实而入唯识无义的正观,般若是由观的修习而引发的。中道正观(无分别观)与修止不同,与直下无分别而得的无分别定,也根本不同。与部分类似的定境,都不可同日而语,何况是幻境?更何况是咒力、药力,所起身心的类似超常经验呢!以药力所引起的某种超常经验,解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固然是不伦不类。在学派的理论上表扬一下,对于‘即色即空’的经义,也还有一段距离呢!
〔参考资料〕 慧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下;《注华严法界观门》。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色即是空
梵语 ru^pam! s/u^nyata^ 或 yad ru^pam! sa^ s/u^nyata^。出自玄奘所译般若心经。为“空即是色”之对句。色,广义言之,乃物质之总称。谓一切现象皆为空幻,无有实体。小乘以人为五蕴之假和合,无独立自存之实体,故说“人无我”;大乘不但认为人无我,且以为五蕴自身亦虚假不实,而说“法无我”。所谓五蕴皆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梵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五实际品、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大智度论卷九十、中论卷二观行品、般若心经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华严注法界观门)((参见:空即是色)3478)p2544
FROM:【佛光大辞典】
色即是空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当体即空,故说色即是空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色即是空
(术语)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梵Ru%panis/u%nyata%
不知道你要的是电影还是,名词解释!!呵呵!

色即是空(打一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解释五蕴空的的真理。舍利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是释迦佛讲心经时的当机众,故佛唤他一声。凡夫谓一切色在心之外,心外有色,把心与色分成两样,却不知色从心生,觅心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所以色就是空,故色不异空。又凡夫以为空在心外,不知空是一法,此一法亦未离开这个心,空由心生,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心空,心所生的空亦空,故空不异色。 空与色不是两个,是一个,色即是空,色从空而生,当体就是空,所谓‘色性自空’,不是色灭了才空,例如水中月,水中月当体即空,不是水中月灭了才空,故色即是空;又水中无月,能现一个月出来,是名空即是色,空性出生一切色,一切色终归于空,如是一切法从空而生,终归于空──天堂空、地狱空、贫富苦乐空,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现在再详细的解释一下:何谓色?言语、文字、及一切眼所见有相的物都是色,色如何空呢?例如大悲咒,很多人都会背,大悲咒是色,一字一字的学会后放在心内,再看心内是否有大悲咒存在?空的,一字不可得,大悲咒空,大悲咒是色,故色即是空,又因为大悲咒是空的,所以可以容纳另外的东西,若是有,便不能再学其它东西,不能把另外的经咒容入心内,因为是空,可以再学楞严咒,一字一字的放进去, 再看,一字亦不可得,也是空,如是大悲咒读熟,归于空,楞严咒读熟,归于空,金刚经读熟,归于空,证明色即是空。何谓空即是色?心内的大悲咒是空,一字不可得,但还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证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现成成,所以佛法现成,如来是发明者,故佛法称为发明心地,不说创造,谁发明真理,谁就是菩萨,谁不发明其真理,谁就是凡夫,所以佛法平等,一人发明,一人成佛,两人发明,两人成佛,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把大悲咒楞严咒念出来是色,这个色的性本来是空,非色灭空,不是色灭了才空,色性自空。当你观空的时候,‘空性自色,非空灭色’,不是空灭了才有色,空的性自然出生一切色,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的男主角是谁?

第一部是:任昌丁/ 河智苑色即是空2甜性涩爱:林昌正/宋智孝/崔成国/申伊色即是空3性的承诺:全知贤/刘秀英/崔哲虎色即是空4之青春:金来沅/裴斗娜色即是空5周末同床:严正花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部?如果是第一部的男主角的话那么介绍如下:姓名:任昌丁性别:男 地区:韩国 职业:演员 星座:射手座 血型:AB 身高:175Cm17岁在电影《南部军》里扮演游击队员,从而进入演艺圈的任昌丁多年来一直难逃配角的命运,《时失2公里》里的裸奔老大、《迪斯科王》中龃龉自大的流氓混混、《拉面人生》里理想破灭颓废的花花公子……我们能看到其兢兢业业演着小角色的身影。在演员事业停滞不前的1995年,他发行了首张个人辑,反应出奇地好,此后的单曲屡创佳绩。以当红歌手身份杀回大银幕的任昌丁在胶片前也找到了真正的坐标,2002年与河智苑主演的《色即是空》里那个乖僻憨直却可爱的神力俱乐部会员的角色仿佛是为他量身度造的,此片创造了近500观众的票房成绩,任昌丁也由此晋升为“韩国喜剧的新天王”。凭借《色即是空》系列电影而迅速蹿红的喜剧天王任昌丁今年又将有新作问世。日前,据有关人士透露,任昌丁有望于年内接拍一部奥运题材的电影 ,影片暂定名为《选手》。 任昌丁是2007年韩国忠武路上最“多产”的电影明星,《一番街的奇迹》、《相遇的广场》和《球探》等四部影片都取得不错的票房反响。2008年,任昌丁将借着奥运的人气,继续自己的“贱男喜剧风格”。影片主要是以即将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为主要故事发生背景,讲述了一位即将退役的国家运动员在最后一次代表国家出征前的喜怒哀乐。任昌丁饰演的是一个做事总会失败的运动员,就连自己的老婆最后都瞧不起他带着女儿远走高飞了。为了维持生计,他甚至到钓鱼馆去打工。影片的导演李贤重在2002年曾经成功执导过电影《四房窸敌》和《教会姐姐》等影片。该片计划将在明年年初与广大影迷见面。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ejishikong.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