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杀一利百”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杀一利百”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杀一儆百”的“儆”是什么意思、杀一儆百的同义词、十二生肖里面杀一近百是那个生肖、杀一儆百怎样解释?、杀一儆百与杀鸡儆猴有啥不一样?、“杀一儆百”这种理念是否符合现代的法律规定等

成语“杀一儆百”的“儆”是什么意思

儆 jǐng让人自己觉悟而不犯过错:~戒ㄧ以~效尤。杀一儆百 【近义】杀鸡儆猴惩前毖后【反义】既往不咎宽大为怀【释义】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用例】如果遇到抗拒,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杀一儆百的同义词

杀一儆百
拼音:shā yī jǐng bǎi
词类:成语。
词义: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
杀一警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杀一砺百:犹言杀一儆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砺百”。
杀一利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惩一儆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惩一戒百: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同“惩一警百”。
杀鸡儆猴: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有威胁恫吓之意。
杀鸡哧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十二生肖里面杀一近百是那个生肖

杀一儆百 --------------宰鸡给猴看
 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 释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 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如果遇到抗拒,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近义词 杀鸡儆猴惩前毖后
  反义词 既往不咎宽大为怀
  歇后语:宰鸡给猴看
  英 文 execute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日文:一罚百戒 (いちばつひゃっかい)
  法文:mettre à mort un homme pour en avertir cent
  德文:einen hinrichten,um Hunderte abzuschrecken
  俄文:Казнь одногó предостережёт сóтню
  相关故事
  成语故事1: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推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
  成语故事2: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处决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杀一儆百怎样解释?

杀一儆百-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如果遇到抗拒,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近义词 杀鸡儆猴惩前毖后 反义词 既往不咎宽大为怀 英文execute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杀一儆百-郭威杀一儆百 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推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

杀一儆百与杀鸡儆猴有啥不一样?

两者的具体释义不同。
杀一儆百的意思是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成语故事是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攻河西。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即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
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即拖出斩首。河西官兵从此再不敢随便喝酒。
杀鸡儆猴的意思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成语故事是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
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扩展资料:
杀鸡儆猴的历史事件:
姜太公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在齐国有两位贤人狂矞,华士。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
姜太公忽然把他们杀了,周公旦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矞,华士是两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矞,华士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人人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经此一杀,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命清高,隐居下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鸡儆猴

“杀一儆百”这种理念是否符合现代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可以理解为刑罚的目的是起到改造罪犯、保护社会和警醒世人的作用。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就是你说的“犯什么罪,判什么刑”。第一条说明的是刑法的目的和作用,第三条和第五条规定在惩罚罪犯的同时也要保护犯罪份子的其它合法利,两者之间并无矛盾。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ayilibai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