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神使鬼差”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神使鬼差”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差的成语、一个鬼差 猜成语、想了解一下中日“鬼”文化的不同、鬼字在第三个的成语有没有?、鬼这个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古代人为什么相信鬼?、神使鬼差的成语解释等

()()()差的成语

鬼使神差
guǐ shǐ shén chāi
【解释】使、差:指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不由自主事出意外。也可作“神差鬼使”。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正音】差;不能读作“chà”。
【辨形】使;不能写作“死”。
【近义词】情不自禁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辨析】~和“阴差阳错”都含有“事出意外不由自主”的意思;但~还能表示“使别人做事不由自主”的意思;“阴差阳错”不能;“阴错阳差”含有“因偶然因素造成差错”的意思;~没有。
【例句】
    (1)真是~;他怎么突然跑到这里来了?
    (2)年轻的拳师使出浑身解数;仅三五下便~般地把洋人大力士打翻在地。

一个鬼差 猜成语

神使鬼差[拼音] shén shǐ guǐ chāi[释义]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同“神差鬼使”。

想了解一下中日“鬼”文化的不同

  日本鬼文化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叫做’节分’。这一天,不论在寺庙还是在每个家庭都举行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它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即一种过年活动。现在举行撒豆驱鬼活动时,在寺庙中,一般都是处于本命年的男人担当撒豆驱邪的任务。民间信仰认为,吃了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多的豆子就能在这一年平安无病,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捡这种豆子。而在每个家庭里,没有门规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亲戴上鬼的面具担当鬼的角色,孩子们向’鬼’撒豆子,这时候人们异口同声地喊’鬼出去,福进来!’场面显得很热闹。虽然这个时节屋外还很冷,但从这种喊声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氛。
  在此所说的’鬼’与中国的’鬼’不同,它不是死人的灵魂,而是一种妖怪,念为ONI(日文作おに)。在日本,鬼是一种很普遍的妖怪。它们根据身体颜色的不同,有红鬼、蓝鬼、黑鬼等种类。它们的身躯比一般的人高大,头上有角,在很可怕的脸上还长着长长的虎牙,它们穿着老虎皮的兜裆布,手持带刺的铁棍。它们常常来到人间抢走公主或财宝,也吃人。因此,在日本的民间故事里它们担当的角色很像西方民间故事里的龙:一个英雄为了夺回公主需要进行斗争和惩办的对象。
  妖怪一般住在深山里或海中的孤岛上。就是说,与人住的地方有一定的距离。这与日本人的异界观念有关系。日本人自古以来一直把山、海看作是异界,是由人类以外的秩序来统治的、神和妖怪住的地方。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妖怪是神衰落后的形象,从其根源来说它们二者是同一个东西。无论哪个民族,在对神的认识上都有这两重含意:神既能带给人们以富裕为代表的幸福,也有带来灾祸的力量。因此人们通过供奉神的方法来祈望除掉灾祸,得到丰收。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不相宜的东西不再害怕,它们就被看做是应该由人的力量来除掉的东西了。因此神也分为了好坏善恶的两个极端,好的仍然称为神,坏的就被称为妖怪。于是,妖怪就成了人们生活中总是应该被除掉的东西了。
  日本的鬼,也是给人们带来灾祸的妖怪之一。所以,民间故事里的鬼也理所当然地向英雄们提供了发挥他们特殊能力的机会。在民间故事里,鬼一般都很凶恶,尽做坏事。但它们也带有过去当过神的痕迹,即在它们那里有很多财宝和宝贝。所以治服它们的英雄在救回公主的同时,也常常带回来很多财宝和宝贝。比如桃太郎带回来很多财宝后,尽力行孝,和父母过着幸福的日子。这样的例子也同样见于中国: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主人公也常常从异界带回来宝葫芦,这相当于日本的’万宝槌’。在日本,治服鬼的另外一个英雄一寸法师,也利用它(万宝槌)变成了很英俊的小伙子。
  这里提到的桃太郎和一寸法师都是日本民间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治服鬼的英雄。他们的出生都不同凡响。一寸法师是没有儿女的老夫妻通过祈祷而得到的天赐的孩子,他一出生只有一寸大,并且一直长不大,与中国的枣核娃一样。桃太郎则是从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在河边捡回的一个顺水漂流下来的大桃子中出生的。但与一寸法师不同,他却生长得很快。柳田将这些具有特殊出生经历的英雄叫做’小小人儿’,认为他们是古代日本人信仰的重要对象。就是说,只有这种具有神性的英雄,才能驱除可怕的鬼。
  但日本人喜欢这些故事,不仅是由于古老的信仰原因,而且还在体味一种快感,即只有一寸的小小人儿或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治服比一般人还大还强的妖怪。日本人自古一直怀着一种心理:喜欢那些看似又小又弱的人打败又大又强的人,甚至创造了表现这种心理的用词或典故(HOUGANN-BIIKI)。作为日本国技的相扑运动中没有规定体重级别也可能与此种心理有关。
  关于鬼的俗语也不少。’碰到了鬼或者蛇’(前途吉凶莫测)、’连鬼都笑了’(预测遥远的将来)、’鬼得了铁棍’(因得了一件有用的东西,本来很强的人更强了。如虎添翼)、’鬼不在的空隙洗衣服’(阎王不在小鬼闹翻天,猫儿不在老鼠跳梁)、’鬼口边念佛’(猫哭老鼠假慈悲)、’像砍掉鬼的头一样’(得意洋洋的样子,如立奇功)、’鬼也会流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流泪,顽石也会点头)、’鬼也有十八岁’(丑女妙龄也有相)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学校里的学生们常常给特别严格的老师奉献的外号是’鬼某某’,其反义词是’菩萨某某’。对河滩上扁平坚硬的大石头,一般都叫做
  ’鬼的搓板’。所有的日本人小时候都大概玩过’鬼追人游戏’......就这样,鬼仍然活跃在日本人的现代生活里。
  前面提到的’撒豆驱邪’活动中的鬼,学者们认为是中国的追傩传到日本的宫廷以后,再传到民间而形成的。因为走在游行队伍最前边的方相氏装扮得奇形怪状,人们误以为他就是应该被除掉的邪恶的妖怪,于是他慢慢地变成日本的鬼了。另外,在日本从平安时代以来一直流行的不动明王的画像形象上也与鬼很相似。再者,我们在中国古建筑物的门上常常见到的铺首,其形象也有点像鬼。职能上二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给人心理上的震慑感觉,大概也是一样的吧。这样说来,这种在日本已扎根很深的妖怪,也好像是个进口货。它在日本经过很多春秋,慢慢地进行本土化,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了。日本文化有一个特征,即将外来文化吸收消化后,利用它形成自己的文化。从鬼的身上我们也能见到这一点。
  中国鬼文化
  一、中国鬼文化的成因
  “鬼”泛指人死后与躯体相脱离而存在的各种“魂灵”。围绕“魂灵”问题,在中国历代社会的各阶层都 存在着大量的传闻和描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每谈及鬼灵诉怨、冤厉索命等问题都津津乐道。 我们把这种围绕“魂灵”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古籍、典章、礼仪、风俗统称为“鬼文化”。 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机制构成了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意识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都可从社会存在中求得其依据, 鬼文化的形成亦不例外。从本原意义上讲,鬼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当原始人还过着动物般的 生活,在意识上尚不能使自己和周围自然界分开时,就不可能产生鬼魂、精灵等表象。只有当人们为了谋取生 活资料,对自然界经过长期不断的斗争,逐步地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分开,有了清楚的自我意识,并认识了一 定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从而才有可能去寻找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寻找上述联系的过程中,原始人看到 有些自然现象给他们带来意外的享受,而有些自然现象却给他们带来祸害甚至伤亡。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现 象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在生产斗争中获得的能驾驭自然力的知识,如两木摩擦可以生火,火可以燃 木,可以取暖、熟食等。另一种是人们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的各种错误的、幻想的观念,精灵、恶魔、善鬼等 表象就是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他们把给人带来好处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当作善神、善鬼,反映了当时社会 物质生活的不安全性。把不利于人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当成恶魔,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以及人们在 自然现象面前所表现的软弱无力的恐惧心理。
  鬼魂观念的形成除了上述社会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其认识论的根源。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知道自己身 体的构造,对梦现象的疑惑也直接导致了鬼魂观念的产生。人们在梦中会见别人或已死去的人,并和他们打交 道,做各种各样的事,醒来时却一无所见,这不但使原始人认为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一个实体,而且还从会见 已死的人的梦境中得出灵魂不死的结论。原始人还认为自己在梦中能飞翔、能入水,是离开肉体的灵魂比附于 肉体的灵魂具有更大的能力的表现。此外,梦中出现各种奇怪的似人非人的形象,也极易被原始人当作鬼怪存 在的证据。总之,原始人由于不能正确区别醒时的感觉与梦中的幻觉,以至把精神和肉体分离开来,视精神为 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实体,因而产生出鬼魂的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害怕黑暗、畏惧死亡也是鬼魂观念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害怕黑暗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当黑暗遮没一切的时候,人失去了所有的参照物,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人们需要设 想黑暗中有某种必然存在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对人具有威胁性,于是害人之鬼便有了产生的可能。畏惧死亡与 鬼的产生更是密切相关。一方面,生死是两种断然相异的状态,不久前还是精神十足的人,一死却变成了冰冷 僵硬的尸体。古人把两种状态相比较之后,认为死是人体内少了某种东西的结果,这种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 见,却是使身体温暖、能活动、能说话的一种力量。我国古代的“三魂七魄”学说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印证。 另一方面,古代任何人一旦想到总有一天要对自己生活过的世界告别,个人的喜怒哀乐、世界的沧桑荣枯,都 将随着死亡而消失,不能不深感畏惧。为了摆脱这种死亡大限,人们便渴望死后有知,鬼魂观念便由此产生出 来,灵魂托生转世,无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安慰。
  由此可见鬼魂观念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也有其重要的认识论、心理学依据。我国历史进 入阶级社会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一方面被统治阶级大肆宣传,他们利用各种鬼魂 素材来愚昧百姓,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维护本集团内部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广大的人民群众 也常藉此手段来抨击时政,警世自律,消遣娱乐。总之,鬼魂观念一经产生,便经过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 人际舆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二、中国鬼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鬼文化在原始社会的土壤中萌生,同时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变异、更新的 过程。纵观整个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的鬼文化由于其形成背景的特殊性,在总体上也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鬼文 化根本不同的突出特征。
  (一)家族宗法制的长期存在使中国的鬼魂观念与祖灵观念紧密结合,从而给中国的鬼文化留下了鲜明的 宗法烙印。
  家族宗法制在西周确立之后,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以不变应万变,贯穿于中国社会三千多年, 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鬼魂观念受其影响,在西周前后曾发生过质的变化。从殷都废 墟中发掘的考古资料看,西周之前的殷人的鬼神观依然存在着多种崇拜的倾向,日月星晨、风雨雷电、山川河 流都有灵魂,均具备降灾降福、佑人害人的功能。不仅如此,在殷人看来,父母及祖先的亡灵和自然界的其它 神灵一样也经常无端做祟,危害后代。“贞祖辛祟我”[1]、“贞妣己祟帚好子”[2],这里亡故的考、妣和祖 考、祖妣无端做祟,和其它天灾人祸具有同等的意义。
  周代以后,随着家族宗法制的确立,亲祖之灵作祟的提法逐步消失。因为在周人心目中,祖宗之灵是以“ 敬德保民”为己任的,他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亲族子孙道德行为的监护者,绝不会无缘无故作祟,危害子 孙,干违背道德的事情。随着对祖宗亡灵作用的美化,祖先崇拜在各种崇拜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出现了 祠祭、家祭、墓祭等多种多样的对祖先的祭祀形式,特别是宗庙、祠堂作为祭祖的重要场所,其营建构造逐步 受到重视。《礼记·曲礼上》有所谓“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的说法,即诸侯、天子营建宫室,要 首先建宗庙。与之相适应,在宗庙、祠堂内逐步出现了各种复杂的祭祀活动,“月祭”、“四时之祭”等。除 此之外,对那些无主孤魂,以防其作祟,在郊外临时设坛进行“招魂致祭”。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与祖先崇拜 相连的祠庙建筑、墓地建筑广布于中国各地,组成一个文化传播的大系统。至今为止,我国有关鬼的小说、戏 曲、美术、舞蹈等所涉及到的人、景、物,大都与祖先亡灵、宗庙、祠堂、墓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祭祖活 动的经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样化、祭祖意识的普遍化,使得中国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家庭宗法特色,使之显著 区别于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二)道教的广泛流行,使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道巫合一、鬼、神、仙相通的特点。道教是以老庄的哲学 为理论基础,以民间巫术、神仙方术为主要内容,并吸收部分儒学、佛学思想综合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 体系。它自东汉中叶产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古代社会 的许多方面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中国鬼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我们知道,民间巫术作为道教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巫是人与鬼神之间的中介者 ,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等,是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先民以为疾病是有鬼附体,需用 巫术加以祛除,由此有符咒驱鬼的法术。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了依仗巫术祈福禳灾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期 ,随着“巫”走向衰落,道士代替了巫的大部分职能,如主持丧葬仪式、驱鬼求平安、超度亡灵等,成为操纵 鬼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由此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道巫合一的局面。
  此外,道教还吸收老庄哲学中“神人”、“至人”、“真人”轻举独往、逍遥世外的思想,迎合人们渴望 飞升成仙的心理,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神仙谱系。据不完全统计,道教诸神共计430位之多。诸如:菩萨、玉皇 、玄女、财神、门神、灶神、海神、关帝、城隍等,还有众多行业神,如:铁匠崇老君、染匠崇梅葛仙翁、乞 丐崇罗祖大仙等。至于鬼谷子、张天师、许真君以及人们常说的八仙更是妇孺皆知。通过对道教经典《道藏》 的研究,我们发现,道教的神仙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有名、有姓、有形、有质、有情、有欲,并有一部得道 成仙的生活史。道教的这种创造神仙的思维方法,极易给普通世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人死本为鬼,但只要得道 便可由鬼或变神或变仙,由此导致了中国鬼文化的鬼、神、仙相通,混杂不分的特点。
  (三)佛教的传入使中国固有的地狱观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至南北朝而隆盛,它对中国鬼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地狱观” 上。与中国固有的冥界观念相比,佛教的地狱突出“狱”的特点。即刑罚世间之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 其鬼魂均要到阴间地狱接受冥王的审判,这无疑为进入阶级社会后,伸冤无门的中国百姓提供了一种心理解脱 的手段。佛教的地狱数目之多,为其它宗教所不可比拟,且极为混乱,大致有根本地狱、孤独地狱、十八层地 狱等。每类大的地狱又包括众多的小地狱。每种地狱内皆有多种多样的刑具,让亡灵在此以生前行为的善恶进 行或轻或重的制裁,而且还有以阎王为首,佐之判官、鬼吏、鬼卒的一整套管理地狱的官僚体系,所有这些是 我国上古幽冥世界观中不曾有过的。后来佛教的地狱观念吸收了中国早期幽冥观中“地下九层说”的某些因素 ,并与中国的官吏体制相结合,创造出汉化的“十殿阎王”。“第一殿: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 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罗王包;第六殿:卡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 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轮转王薛”[3]。各殿阎王职责分明,分管着阴间的各类事宜。可见佛 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的冥界观念互为补充、互为依靠,共同构成了中古以后我国庞大复杂的幽冥世界体系。
  (四)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其推崇“忠孝仁义”的做人原则,受其影响,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浓 厚的伦理至上性特点。
  儒家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疏远的态度,孔子认为应当“敬鬼神而远之”[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但另一方面,儒家对与鬼文化有关的丧葬、祭祀活动又给于高度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从 根本上讲,儒家承认鬼神的存在。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儒家之所以对丧 葬、祭祀等鬼事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其目的不完全在于事鬼神,而在于以此为手段来增强人们的忠孝仁义观 念,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曾参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6]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表现。儒学创始者 及后世继承者正是以“民德归厚”为出发点,将“忠教仁义”的伦理观念注入纯于巫术、仪式范畴的鬼文化 活动中。随着宗法制度的日益巩固,儒学对丧葬、祭祀的讲究更是到了繁文缛节、甚至不近人情的地步。历代 有关丧葬之礼的阐释、论著汗牛充栋,对孝子贤孙在丧、祭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推崇更是史不绝书。《礼记》 一书便是对丧祭活动进行完整归纳的代表作之一。这种把丧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义理化的做法,客观上极 大地推动了鬼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使中国的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伦理至上性的色彩,由此构成了中国鬼文化显 著区别于其它鬼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三、中国鬼文化的社会作用
  由于中国鬼文化的上述突出特点,使得它一经产生,便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在当今社会,鬼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俯首可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对 其作用的主要方面择其要而述之。
  (一)鬼文化的发展,导致厚葬之风久盛不衰,使得大量财物被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
  作为厚葬的标本,有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有咸阳北原和洛阳北邙山上那一座座栉比鳞次、气象 恢宏的汉代陵墓群,有北京的地下宫殿,有河北的东陵、西陵。人死了千方百计厚殓丰葬,把珍贵的金银珠宝 、绫罗绸缎,以至把陶俑、活马、活人塞进坟墓里陪葬的事,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在帝王厚葬之风的影响下 ,一般达官、显贵也相沿成习,竞相效仿。《潜夫论.浮侈篇》对东汉贵戚、豪门厚葬的情景作了生动的记载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缕玉,儒梓梗楠,良田造茔,黄壤置葬,多埋珍 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植松柏”。与厚葬之风相适应,便是葬礼的隆重繁琐。西汉重臣孙光死后,送 葬时羽林孤儿诸生共400余人挽送,车辆达万余乘,道路皆举哀以送丧。霍去病死后,送丧时武帝发国玄甲 军阵送行,从长安一直摆到茂陵。厚葬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构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之一。《晋书·索琳 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即新皇帝即位一 年后,要从每年所得的贡赋中拨出三分之一来修建皇陵。
  (二)无论是上古神治、人治合一时期,还是后来人治、神治分离阶段,鬼文化的盛行都极大地影响了中 国古代的政治生活。
  在上古人治、神治合一时期,“鬼”凌驾于一切政治之上,鬼神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政治行为上。例如,黄 帝即是华夏部落集团的首领,同时又是部落中最大的巫师。传说他“合鬼神于西泰山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 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7]。后来他与蚩尤逐鹿大战,参战者除华夏部落集团各氏族外,还有四方的鬼神。在神治、人治分离的过渡 时期,鬼神对社会政治的裁决仍然表现的十分重要,这从殷商社会可以清楚地看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鬼,先鬼而后礼”[8]。国王事无大小,都必需请示鬼神而后决。
  而代表鬼神发言的是巫史,巫偏重鬼神,代鬼神发言用筮法。史偏重人事,代鬼神发言用卜法。国王的行 为须征得巫史同意方可。到了神治、人治分离后,鬼文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虽然不再具有直接性、决定性特点 ,但它仍然从思想上、精神上间接地发挥着影响作用。如,历代统治者利用祖先崇拜来维护王族地位的神圣性 ,调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因果报应的鬼文化观念作为政治的补充手段,更是有效地 钳制了下劳动者的思想,起到了维护封建基层政的作用。
  (三)历代围绕鬼神有无问题所展开的争论,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思想史上,形神关系 的争论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神灭即无鬼,构成了无鬼论。神不灭即有鬼,构成有鬼论。自春秋战国到汉代,围 绕形神关系问题曾有过长期的争论。墨子以杜伯鬼魂射杀周宣王、庄子仪鬼魂杖杀燕简公等历史记载为依据, 强调鬼神无所不在,主张敬祭鬼神。庄周用气的聚散来解释生死现象,强调“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 物以形相生”[9]。孔子则主张敬天法祖,敬鬼神而远之。稍后一些的荀况则直接否认人死为鬼。汉代桓谭、 王充借烛火之喻否定灵魂不死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传入,神不灭论广泛流行,神形关系的争论遂 掀起一高潮,无神论者范缜写出《神灭论》名作,提出“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的哲学思想。隋唐之后,形神 关系的争论依然存在,时有交锋。正是在上述思想论证中,“生”、“死”、“形”、“神”等概念逐步成为 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仅此可见鬼魂问题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鬼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包括文学创作、美术、雕塑、音乐、舞蹈、戏曲等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方面讲,一方面随着丧葬、祭祀等鬼事活动的进行,出现了与之有关的墓志铭、祭文、吊文等文体 ,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以民间鬼故事为基础创作了大量鬼神志怪作品,诸如:《搜神记》、《灵鬼志》、《 幽冥灵》、《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者在其作品上借鬼事言人事,以辛辣的笔锋对世 态炎凉,人间善恶给以淋离尽致的揭露。不仅如此,诸如“鬼哭狼嚎”、“鬼斧神工”、“神使鬼差”等鬼文 化名词,也早已融入我国文化的大血脉中。从艺术方面讲,鬼文化对中国的美术、雕塑也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钟馗捉鬼图》、《张天师骑虎镇邪》,民间年画中广为流行的《镇宅门神图》都是鬼文化观念的反映。敦 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有关鬼文化的雕塑更是不胜枚举。除此之外,中国的许多音乐、舞蹈都直接 来源于上古人类巫祝祭祀鬼神的仪式活动。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鬼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既有社 会经济的原因,也有认识论、心理学的依据。它一经形成,受传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便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 鬼文化的不同的诸多突出特点。又在上述种种特点的作用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鬼字在第三个的成语有没有?

鬼头鬼脑神愁鬼哭出鬼入神工鬼力神嚎鬼哭神号鬼泣

鬼这个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古代人为什么相信鬼?

  鬼[1]是易经中的像曰的像语;
  鬼是存在的......是人的行为表现;
  辞为捣鬼..........[编辑本段]“鬼”字
  拼音:guǐ (音序:G)ㄍㄨㄟˇ
  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王码五笔:RQCI(86)
  郑码:NJ
  鬼
  姓氏。现在沿海地区的部分村庄还有人在用[编辑本段]关于鬼
  鬼在中国明朝之前并非认为是害人,吸人精魄的。因为中国对先人是极度尊崇的、膜拜的。在中国古代对待正邪是看他的行为,并不是以为是妖就坏、是仙就好。就像有妖道、邪僧一样。而并不像西方天使就是正义,吸血鬼就是邪恶的。
  鬼,又称亡灵,传说是死亡之后留下的魂魄,常被认为是死人的幽灵。鬼也许不存在,毕竟没有人能够证实,但也没有人能够说明鬼不存在。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科学家通常不会相信这个,很多人想证实鬼是虚伪的,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试验证明到。
  鬼是否存在,这个表面上看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超越了科学的范围,超越了自然的范围,这个范围也是议论纷纷,根本没有一个共识。
  在中国文化史上,商朝、周朝时期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也已经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他们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这导致占卜的流行,且有陪葬的观念。
  另外,鬼存在的说法,在后期发展出来的印度教、神道教、伊斯兰教,都能找到。
  一个另类的观点,比较科学的鬼的解释
  鬼是民间流传的对超自然事物的说法,鬼实际上指六道中的鬼族。但民间都把人死后流浪在人世的灵魂(准确叫灵体)叫鬼,人的灵体存在于头脑里面,是一种细微物质构成的生命,当肉体躯壳死去后,灵魂一般自然而然到灵界去了。
  有一个比较对科学化的解释。有人觉得鬼是一种人类死去后形成的一种脑电波,那是因为人类死去后脑电波还会遗留在人间,当人类的脑电波和‘鬼’的脑电波相同或相似时,就可以看见所谓的‘鬼’。进一步解释,鬼真的存在,但是导致鬼存在的不过是一种残留下的脑电波。鬼在生前的怨气、情绪越大越强,相对的‘鬼’(脑电波)也会越强,那么人类可以看见的鬼就越强烈,甚至有伤害人类的可能。这个就是这些人对‘怨灵’的解释。相信这套解释的人,通常不会相信有地狱、有天堂和道教的烧纸传冥。
  但是对鬼有另一解释的人不少。这个解释就是,人死后的灵魂离开了肉体,那么这个灵魂就是所谓的鬼。他们相信这个鬼可以穿越固体,可以脚不着地等。这些人通常相信有地狱、有三生,鬼月节在冥界的鬼也会出现。而令人可以看见这些鬼的原因即是偶然,也有人相信是因为亏心事做得多或者伤害人过多的原因。不过也有人相信以上的说的法只是中国古时对小孩子的谎言,而真正能够看见这些鬼的就是一些天生有一种特别功能【阴阳眼】的人。他们相信拥有阴阳眼的人可以看见鬼,可以听见鬼,也可以感觉到鬼的存在(甚至有人相信把牛的眼泪涂在自己的眼上可以看见鬼)。这些有阴阳眼的人通常担任灵媒、算命等角色,帮助死去的人和他、她生前的人通话。
  以上只是一些社会上、世界上出现的现象。至于鬼是否存在,这个超越科学、超越常规的问题,就要留给你自己判断了。不过至今都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做出一个真真正正证实鬼魂不存在的证明。
  人死后有鬼魂的存在,鬼魂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其实,鬼魂和身体的关系就象电磁波和对讲机的关系。鬼魂也就是一种磁场,有记忆的磁场。鬼魂和肉体是这样的关系:人分肉体和鬼魂两部分,身体为鬼魂服务,鬼魂又依赖于身体,器官的存在是为了身体健康保留,这样才使鬼魂不消失。
  鬼魂的形成--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而形成的。对所有的动物死后都有鬼魂,也就是只要有电离子流动的生物个体都会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当胎儿三个月后,大脑逐渐的发育并且于母体的血液流动增多,渐渐形成了鬼魂。初生婴儿的身体接近于原始,所以很多的小孩(6岁)以下会看到鬼魂,他们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自己的鬼魂和鬼魂的交流(3岁以下的小孩的视力范围是很近的),这时的小孩的身体和鬼魂的结合不是很融洽,容易受惊吓等原因而分离,这就是俗语的’丢魂儿’。
  鬼魂的成长和成熟:随着人身体的增长,鬼魂逐渐的和身体紧密结合,人所有的记忆由鬼魂储存,大脑起介质的作用,就好像磁盘上的信息和磁盘上的磁粉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同,鬼魂又不完全依赖大脑而存在,它有自己独立的磁场记忆方式。就好比磁盘上的信息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了,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自己的大脑接收显示。需要说明的是磁场记忆依赖大脑的构造(磁盘上的磁粉位置和排列),如果不恰当就产生了白痴。如果记忆只是单纯的象某些科学家说的’大脑褶皱’起作用的话,有报道说白痴的大脑褶皱为什么不比正常人少呢?有科学家试验说,人每天摄取食物所应该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人每天发热所消耗的能量,那么相差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就是被大脑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了。有人可能要问,那电磁波为什么我没有接收到呢?带着这个问题,请您继续往下看。
  鬼魂与身体的分离--当人的器官损坏或身体虚弱衰老的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时,鬼魂便与身体脱离了,确切的说,是身体先死亡,鬼魂才离开身体,而不是鬼魂离开身体后人才死亡。鬼魂才离开身体后会继续的存在,它们可能会被与它们原先身体有相同性的个人身体接收,这就是人们说的鬼魂附体,所以这些被鬼魂附体的人会知道很多鬼魂原身体个人的秘密。有人会担心鬼魂会不离开所附的身体,这是多余的,虽然它是暂时附体了,但是它所附的身体和原来的毕竟没有完全相同,所以不会提供给它能量使它延续,它在附体后也就会消失了,能量被耗尽。还有人会疑惑,那从古到今,世界上该有很多鬼魂了吧,到处都是啊?回答是’不是的’,鬼魂是一种磁场,
  世界就是由物质组成,其中也包括时间、鬼魂,时间、鬼魂只是我们没有完全认识的的一种的物质形式。
  鬼魂也是物质的,它是一种跟磁场差不多的场,我姑且叫它’鬼魂场’,跟两个磁石之间有磁场是一样的。而这种场一旦被我们人类认识和利用后将产生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鬼魂有自己的活动。当我们的身体休息的时候,有时它们不休息,到处乱逛,并模糊的存储下来,但是它没有借助身体的帮助,所以是模糊的。不知道你有这种感觉没有:某天你到某个地方或发生某件事情时你会惊奇:咦!这个地方(这个经历)我好像经历过呀!
  简单的说:鬼只是一种磁场!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没有去认识它
  如果真象有些白痴说的那样,鬼会飞,吃肉喝血,你看不见它,它看见你
  还有魔法!想变成什么就变什么,那么我试问还有谁愿意做人吗?不都去做鬼了?多逍遥自在
  关于鬼的诗词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人鬼情未了》
  申宝峰
  白衣飘飘入云霄,晚霞滚滚当空照.
  两眼含情心不死,痴心人鬼情难了.
  《人鬼殊途》
  申宝峰
  白衣长发瘦脸颊,媚眼红唇美如画,
  敢问美人何处去,美人答曰黄泉下.
  关于鬼的成语
  白日见鬼 白天见鬼 百鬼众魅 拜鬼求神 杯蛇鬼车
  出鬼入神 出入神鬼 孤魂野鬼 鬼出电入 鬼出神入
  鬼斧神工 鬼工雷斧 鬼功神力 鬼鬼祟祟 鬼话连篇
  鬼计百端 鬼计多端 鬼瞰高明 鬼瞰其室 鬼刻神劖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愁 鬼哭神嚎 鬼哭神号
  鬼哭神惊 鬼哭粟飞 鬼哭天愁 鬼烂神焦 鬼魅伎俩
  鬼迷心窍 鬼怕恶人 鬼泣神嚎 鬼泣神号 鬼设神使
  鬼神不测 鬼神莫测 鬼使神差 鬼头鬼脑 鬼头滑脑
  鬼形怪状 鬼蜮伎俩 鬼蜮技俩 鬼吒狼嚎 鬼咤狼嚎
  鬼抓狼嚎 怀着鬼胎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见神见鬼
  惊神泣鬼 惊天地,泣鬼神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号鬼哭 龙鬼蛇神 瞒神弄鬼 描神画鬼 捻神捻鬼
  弄鬼弄神 弄鬼妆幺 弄神弄鬼 怕鬼有鬼
  人不知,鬼不觉 若敖鬼馁 若敖之鬼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尸五鬼 神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晓
  神藏鬼伏 神差鬼遣 神差鬼使 神愁鬼哭 神出鬼没
  神出鬼入 神工鬼斧 神工鬼力 神鬼不测 神鬼莫测
  神鬼难测 神嚎鬼哭 神号鬼哭 神号鬼泣 神哗鬼叫
  神机鬼械 神焦鬼烂 神眉鬼道 神眉鬼眼 神牵鬼制
  神区鬼奥 神施鬼设 神使鬼差 神枢鬼藏 神输鬼运
  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运鬼输 为鬼为蜮 五鬼闹判
  闲神野鬼 枭蛇鬼怪 鸮啼鬼啸 心怀鬼胎 妖魔鬼怪
  一步一鬼 疑鬼疑神 疑神见鬼 疑神疑鬼 疑心生暗鬼
  引鬼上门 有钱能使鬼推磨 贼头鬼脑 装神弄鬼 做鬼做神
  做神做鬼 牛鬼蛇神 弄鬼掉猴[编辑本段]鬼的说法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说文解字》
  鬼,这一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神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本文将从鬼的来源、社会性、地位,尤其是鬼书等方面对中华鬼文化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实际上鬼的来源是多重性的,复杂多变。首先,鬼是跟灵魂联系在一起的,而灵魂又和梦境密切相关。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样,远古时代的人们便得出了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这一结论。肉体可以死亡,但灵魂是永远不死的。人在死亡时其灵魂就脱离了人的肉体,便成为了鬼。只是一种对人鬼产生原因的解释。
  还有一种是自然鬼神,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对雷电、地震、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一些鬼神在操纵着这些自然现象,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一种鬼神的恶作剧。马克思说过:“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鬼也渐渐具有了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下产生苦难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误以为是鬼神在主宰着人间的贫富和祸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会力量加以神化,赋予“神天授”的美名,剥削和压迫劳动阶级。各种朴素的原始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社会力量,许多宗教演变为政教合一,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鬼神无外乎是人对自身的不理解、对复杂的自然现象不理解、对具有社会和政治性的宗教的本质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从人类的意识形态中出现了鬼的概念后,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群众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斗争、经济建设以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还有一种特殊现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国人在鬼与神的选择中宁可信鬼而不信神,经常是在遇到灾难、冤屈、诬陷等事情时求鬼(主要是祖宗鬼)来帮助解决。
  造成这种事实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积淀的结果。
  首先,中国政治统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时间都特别长,这样各帝王君侯按君神授理论来讲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无神。诸神在纷争中相互抵消化为乌有
  其次,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诸多的民族产生了诸多图腾神,这是每一个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多元化了就没有一元性,随意性了就没有一性,多神了就等于无神。
  第三,中国两千多年来是一个多教合流的国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释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并立,多神并排,没有哪个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国诸神互争势,互相攻讦,反而各损其威,于是鬼的地位便相应提高了。
  尤其是在众多鬼神中,有一种鬼是特殊的,这就是祖宗鬼。一般来说,人们对祖宗鬼的怀念和崇敬远胜过其他的鬼神。
  这种状况,除了有牢固的血缘情结因素外,还有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人文条件。对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从了封建统治者超稳定统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为了维系生命的继承财产和继承利的需要,再此是满足和适应这些需要的复杂的心理需要。
  这种“神追祖上”表现在对祭祀祖先的重视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话点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实际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这种存在的威。
  说到底,组总归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帜下,在礼教缺礼、法律不法、民主无民、神灵失神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显示出其十分独特的地位来。
  尽管是人创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为敌,加害于人的。数千年来,人鬼之争没有停息过。而人们对鬼的态度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四个层次。祭鬼是鬼在主宰着人们;驱鬼则是人们的一种自卫本能;斗鬼则体现了人的力量和主动性;用鬼则完全是在驾驭鬼为人们服务了。[编辑本段]鬼书
  而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了。
  鬼怪故事也被称为“齐谐”故事或者“夷坚”故事。“齐谐”和“夷坚”分别语出《庄子·逍遥游》和《列子·汤问》。可以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写鬼怪之人。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弢著,8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聊斋>>
  综而观之,鬼书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这除了有一定的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之外,相当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独特的诱惑力和鉴赏价值。

神使鬼差的成语解释

【成语】: 神使鬼差【拼音】: shén shǐ guǐchāi【解释】: 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同“神差鬼使”。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enshiguicha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