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十里洋场”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十里洋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请解释一下十里洋场是什么意思、十里洋场指的是哪里?、什么叫十里洋场?它是干嘛的?、为什么上海滩也叫十里洋场?、近代上海为什麽被称为十里洋场、为什么叫上海作“十里洋场”?等

请解释一下十里洋场是什么意思

十里洋场的意思:1.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哀梨老人 《同光梨园记略》:“ 沪北十里洋 场,中外巨商,荟萃於此。”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他在1927年的大风暴中,踏上经过‘四·一二’血洗的上海,一直战斗到十里洋场完全沦入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才撤退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去。”2.泛指繁荣的市场。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读书》:“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十里洋场指的是哪里?

旧时 上海 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 上海 市区。多含贬义。 哀梨老人 《同光梨园记略》:“沪 北十里洋 场 ,中外巨商,荟萃於此 历史来源 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什么叫十里洋场?它是干嘛的?

解释: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称为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历史来源: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1.旧时 上海 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 上海 市区。多含贬义。 哀梨老人 《同光梨园记略》:“ 沪 北十里洋 场 ,中外巨商,荟萃於此。”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 上海 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他在1927年的大风暴中,踏上经过‘四·一二’血洗的 上海 ,一直战斗到十里洋场完全沦入 日本 侵略军的铁蹄之下,才撤退到 苏北 抗日根据地去。”2.泛指繁荣的市场。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读书》:“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为什么上海滩也叫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特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

近代上海为什麽被称为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特指旧上海的租界或租界的繁华景象,是旧上海一个充满屈辱的符号。 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县城以北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1849年法租界也在上海县城与洋泾浜之间的土地上建立。这些租界是为避免“华洋杂居”容易发生华洋冲突而划出和建立的洋人居住区,因当时称洋人为“夷”,所以华人称租界为“夷场”。1862年,署上海知县王宗濂晓谕百姓,今后对外国人不得称“夷人”,违令者严办,于是改称“夷场”为“洋场”。“十里”之名,一般认为只是一个虚拟词,表示大;也有人认为美租界沿苏州河两岸发展,英租界和法租界南起城河(今人民路),西至周泾和泥城河(今西藏南路和西藏中路),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苏州河与黄浦江,周长约十里,故被称为“十里洋场”。以后租界面积虽扩展若干倍,但“十里洋场”之名一直沿用了下来。十里洋场【解释】: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为什么叫上海作“十里洋场”?

其实,初始的“十里洋场”,还只是指旧上海的租界,这一称谓的出现,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如哀梨老人《同光梨园记略》:“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沪北十里洋场,中国巨商,荟萃于此,女闾三百悉在租界。”
又刊印于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黄协埙的《淞南梦影录》:“钱塘袁翔甫大令尝有《望江南》词三十首,文言道俗,尽相穷形,读之如向十里洋场采风问俗,固不第作海天之闲话,甄香国之新闻也。”  
鸦片战争以满清王朝的失败告终,英国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划定了租界,法国、美国步英国后尘,也都划定了各自在上海的租界地。
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人,因担心华人排外,都住在了租界里,以利租界当局的保护。租界里于是有了供他们享用的高楼、商店、餐饮、娱乐场所,渐变灯红酒绿。市民因租界里洋货充斥,洋房高耸,洋人比比皆是,所以把租界叫作了“洋场”。  
扩展资料:
用“十里洋场”代称旧上海,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不但口耳相传,还频频出现在了名人的著作中。
如教育家、散文家曹靖华的《飞花集--忆当年》:“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
剧作家、电影理论家柯灵《〈阿英散文选〉》序》:“他在一九二七年的大风暴中,踏上经过‘四。一二’血洗的上海,一直战斗到十里洋场完全沦入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
小说大家茅盾的《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里洋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里洋场:时代悲剧造成的异样美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shiliyangcha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