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太上皇”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太上皇”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清朝有几位太上皇?、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太上皇是?、太后和太上皇什么关系、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几位太上皇?、皇帝称太上皇什么等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

  一共9位
  1、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
  2、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3、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
  4、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
   5、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
  6、 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7、 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
  8、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9、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

清朝有几位太上皇?

清朝的皇帝共12位,入关之前为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入关后是世祖顺治帝福临、圣祖康熙帝玄烨等十位,以正史计太上皇只有乾隆帝弘历在位60年,因不愿超过康熙的在位时间而退位,传位于嘉庆,称太上皇,于嘉庆四年驾崩。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1、努尔哈赤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太上皇是?

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太上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部落首领瓦剌向明朝中央索取更多的赏赐,遭到宦官王振的拒绝和削减赏赐,明英宗在王振的建议下不顾大臣反对,准备亲征瓦剌,于是仓促立皇太子,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自己率兵出征。
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大败、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捉了去,王振也被一些爱国将领锤死。远在北京的旧臣另立新君,并在于谦的带领下,在各路勤王大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发现明英宗毫无利用价值,就把他送了回去。
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就这样,明朝唯一一位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扩展资料: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太后和太上皇什么关系

太后和太上皇是夫妻关系。
太后,即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在位帝王的生母有可能是太后,也有可能不是太后,如清朝的光绪帝,其生母便不是太后。太上皇的产生来源有三种,本人没当过皇帝的、被逼退位的、主动退位的。
第一种如秦庄襄王是被追封,第二种被逼退位,以唐朝为例,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和唐玄宗李隆基都是如此,第三种太上皇则主动退位但基本掌,如宋高宗,后者如清高宗乾隆皇帝。
扩展资料:
太后、太上皇、皇帝的力
皇家的力涉及国家,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应力最大;太上皇为曾经的一国之主,以隐然威退居二线;太后则秉承后宫不干政的规矩,力最小。
然,论到太上皇的力主要看其如何产生的:
第一种如秦庄襄王是被追封,无所谓跟秦始皇的力大小,如刘太公则完全没有力,纯粹是刘邦为了平衡君臣与父子关系封的。
第二种被逼退位自然是力极小,皇帝碍于孝道等原因不好处置老皇帝,但为了防止老皇帝复辟,那是防得比防贼还严。以唐朝为例,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和唐玄宗李隆基都体会过这种生活,尤其唐玄宗李隆基,年轻的时候防父亲,年老时被儿子防,也算因果循环。
第三种太上皇则基本掌,对国政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太上皇自己,倦怠一点的,就将大多数政务交给皇帝处理;勤勉一点的,甚至可以全处理政务。前者如宋高宗,后者如清高宗乾隆皇帝,他们都是掌握实的。
而太后的力自然有压过皇帝的,只不过凡是出现这种情况,那都是没有太上皇存在的,因为太后掌的主要方式就是新皇年幼垂帘听政太上皇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退位后政不是在太上皇手里,就是在皇帝手里,太后很难夺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上皇

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几位太上皇?

太上皇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尊号。自秦始皇追尊其父为太上皇起,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二十三位太上皇。他们分别是:
秦庄襄王嬴子楚被秦始皇追封为太上皇、刘太公刘执嘉,汉高祖刘邦父、晋惠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侄孙,赵王曾篡位自立、后凉太祖吕光,后凉隐王吕绍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父、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后主高纬父、北齐后主高纬、北齐幼主高恒父、
北周宣帝宇文赟,北周静帝宇文阐父、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祖父、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武周圣神皇帝武曌,唐中宗李显母、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父、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父、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父、
唐昭宗李晔,唐废帝李裕父、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和宋高宗赵构之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养父、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敦父、宋光宗赵敦,宋宁宗赵扩父、
西辽帝耶律直鲁古,西辽帝屈出律岳父、西夏神宗李遵顼,西夏献宗李德旺父、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父。
扩展资料:
著名实例:
中国历史上首位健在时把王位直接内禅给儿子的君主是战国时代之赵武灵王,他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但仍主持军事要务,其地位就有如后来的太上皇
中国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不过秦庄襄王未曾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自此之后就除唐玄宗隔代追尊老子之父李敬为太上皇外。
再为没有死后被追尊为太上皇之例;第一位在生时已被尊为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却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清朝及中国的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
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情况下,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的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内禅看似以和平方式进行,实际上皇帝却是迫于形势而非自愿退位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宋光宗等。
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虽已内禅,但手中仍拥有实,如北周宣帝、宋高宗、清高宗。北魏献文帝内禅后,接受群臣建议的尊号“太上皇帝”,以示自己依然治理天下,区别于刘太公这样不治理天下的“太上皇”。

皇帝称太上皇什么

皇帝称太上皇父亲。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代表的太上皇还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渊、宋朝的宋徽宗赵佶等。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帝。
扩展资料:
著名实例:
中国历史上首位健在时把王位直接内禅给儿子的君主是战国时代之赵武灵王,他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后自称“主父”,但仍主持军事要务,其地位就有如后来的太上皇
中国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不过秦庄襄王未曾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之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自此之后就除唐玄宗隔代追尊老子之父李敬为太上皇外,再为没有死后被追尊为太上皇之例。
第一位在生时已被尊为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却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清朝及中国的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
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离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情况下,内禅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的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内禅看似以和平方式进行,实际上皇帝却是迫于形势而非自愿退位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宋光宗等;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虽已内禅,但手中仍拥有实,如北周宣帝、宋高宗、清高宗。
北魏献文帝内禅后,接受群臣建议的尊号“太上皇帝”,以示自己依然治理天下,区别于刘太公这样不治理天下的“太上皇”。
而中国史上最多太上皇的朝代是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连续三位皇帝都在在生时退位给继任者,成为太上皇
由于太上皇不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其出现通常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如西晋八王之乱中的赵王伦胁持侄孙晋惠帝后矫诏继位为帝,赵王伦称晋惠帝为太上皇;明朝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胡人所俘,因为明朝于谦等大臣立其弟郕王为帝,而英宗于是成为太上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上皇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aishanghua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