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亭台楼阁”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亭台楼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春天景物的诗句、关于写亭台楼阁的诗、古代皇宫里的什么亭台楼阁。、亭台楼阁各指什么?、亭台楼阁各指什么?、"亭台楼阁"是一种建筑还是四种不同的建筑?等

春天景物的诗句

一、江南春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二、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三、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四、天净沙·春
【作者】白朴 【朝代】元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译文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五、破阵子·春景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

关于写亭台楼阁的诗

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 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字。城、、、艳、、依出,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盐、、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视、、、望祥符观》中,却现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的萧瑟之气来。什么原因呢?原来“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官”,国恨家愁,无可排解,眼中的山水又焉能不惨然变色!传情入景,或托景言心,是很有感染力的,所以“萦回水、平远山”一联可称全诗警策。 最后二句复言自已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鸳可与相亲、横波亭[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元好问的这首七律,作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亡以前。当时金末伊拉粘合将军率军驻防青口(即今之赣榆县城)。“横波亭”,故址在今青口镇东南河岸高地上。“赋”,做(诗)。首联写横波亭之孤高气雄,暗誉青口帅之壮怀豪气。“突兀”高耸貌。“元龙百尺楼”,典出《三国志

古代皇宫里的什么亭台楼阁。

古代宫廷建筑,以故宫最为典型。
◆故宫有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外朝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武英殿、内务府
◆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和东西六宫。
西六宫:太极殿、永寿宫、咸安宫、储秀宫、体和殿
东六宫:钟粹宫、景阳宫、延禧宫、永和宫、景仁宫
◆其他区域建筑:慈宁宫、养心殿和御膳房。
关于中国历代皇宫建筑,可查阅考资料(百度文库题介绍)
你所提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名字,有些不仅皇家有,私家园林也有,名目繁多,如宫、殿、楼、阁、亭、台、轩、榭、斋、坛、台、廊等。以下选主要的详解如下:
【宫】’宫’在中国,古已有之。《尔雅·释宫》指出:’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可见古代的’宫’与’室’是相互通用的。秦以后,’宫’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用建筑,而且建造的规模越来越大。据记载,秦代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汉代未央宫,周围长约11公里,宫内台殿共43座,可见规模之宏大。中国现存的明、清皇宫--北京紫禁城,占地72万余平方米,宫内亭台楼阁,殿宇台池密布,共有9900多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宏伟的皇宫。历代的皇宫都建造得像独立的小城,故又称宫城。可见,这里的’宫’就是指的整个皇宫。外国人把颐和园译作’夏宫’,这也是贴切的。此外,还有西安华清池、承德避暑山庄等都是封建帝王游乐之场所,又称’行宫’。为帝王祭祀所用的建筑群称作’斋宫’。北京天坛里就有一座著名的’斋宫’。宫中有’宫’,指的是单一建筑,例如北京故宫里皇帝居住的地方叫’乾清官’,皇后居住的称’坤宁宫’,后妃居住的就是东西六宫。此外,帝王死后就被埋进地宫。可见,这种’宫’的含义便是指皇家寝处的宫室了。’宫’在宗教建筑里指的是规模宏大的寺庙,例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的雍和宫。道教的’三清宫’是供奉’神仙’的建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宫’几乎都被皇家和宗教所占有。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古代遗留给后代众多的’宫’,已成了广大群众参观游览的名胜,全国各地还命名或新建了一批宫式建筑,例如北京的太庙,解放后被命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西长安街上新建了式样新颖的民族文化宫。全国各地还兴建了一批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作为中国工人、青少年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场所。
【殿】殿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类单一建筑,一般称为’大殿’,又因建造在建筑群中轴线上,故又名’正殿’。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宫殿的建筑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大殿’是建筑群中规格最高的,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最高力。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为中国现存最著名的三大殿。其中的太和殿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华丽的一殿,宽11间,进深5间,共55间,采用传统的重檐庑殿大屋顶,全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设。大屋顶前后,左右建成一定的坡度,正脊平直雄伟,四条垂脊成弧形,微微向四角翘起,构成了优美的空间造型。无论是正脊垂脊或是岔脊,均有一列整齐的’吻兽’装饰(详见’吻兽’一节),为大殿增添了神话色彩。大殿内金碧辉煌,殿中摆着金漆雕龙宝座,宝座四周有高大的蟠龙金拄。殿顶的天花板上绘龙戏珠色彩缤纷。殿顶正中置有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太和殿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大典、颁发重要诏书等活动的场所,可谓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大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中国其他大殿则作为皇家祭祀之场所。例如泰山岱庙的天贶殿是帝王祭祀泰山之神的场所;北京天坛里的’祈年殿’造型奇特,是明、清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地;天安门东侧太庙里有一座大殿是帝王祭祀祖宗的家庙。可见,中国古代的’大殿’几乎都被皇家独占了。
【楼】楼是两层以上的建筑。中国古代建楼的历史相当久远,战国以后,已出现了’重屋’楼,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楼房。建在园林里的楼一般用作观赏风景。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登鹤雀楼》诗句所云:’更上一层楼的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建在住宅中的楼一般当作书房或卧室。中国古代的城镇一般都建有钟楼和鼓楼,采用琉璃瓦顶的重檐歇山形式,四周有回廊,外檐均饰有斗拱。钟鼓楼用于古代报时,所谓’晨钟暮鼓’即早晨打钟开城门,晚上击鼓关城门。北京在明、清时代,每个城门外都有一座箭楼(现存正阳门和德胜门两座);另外还有角楼,北京内城东南角楼,是北京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角楼,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建楼技术高超,很多结构复杂的多层楼全用木材作骨架,用斗拱连结,不用一根金钉。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都是中国古代高楼的杰作,历来为人们所神往。
【阁】阁的建筑形式与楼有些接近,其正面是门和窗,其余三面都为实墙,四周通常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中国古代的阁是用来收藏贵重文物的。例如北京故宫里的’文渊阁’就是收藏国家图书的。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奎文阁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孔庙的书籍、墨迹。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中国古代私人书籍收藏的最大图书馆。较大寺院里一般建有’藏经阁’,那就是收藏佛经的图书馆。修建在园林中的阁,则是用来观赏风景的建筑。中国有些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通常也称为阁。河北蓟县独乐寺内的观音阁,就是一座高达23米、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高层楼阁。这座辽代建筑先后曾道28次地震,其中三次是破坏性的地震,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唯独这座木结构的观音阁未遭破坏,可见其结构之精当。除了独乐寺的观音阁之外,还有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普宁寺的大乘阁和广西容县的真武阁等,造型挺拔庄重,是中国多层木构建筑的代表作。
【坛】坛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祭祀的特殊建筑物。现在常见的坛主要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就有许多公园,名称上就挂着’坛’字,例如天坛、月坛、地坛、日坛、先农坛。这五坛均为明代所建,是封建帝王祭祀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的,是政和神相结合的产物。这五坛中除天坛内的圜丘坛和祈谷坛为圆形三层台外,其余四坛都是单层或二层的方形台。天坛里的圜丘坛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坛。我们今天所说的天坛,实际上指的是圜丘坛。这座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坛高5米,分三层。上层直径为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坛呈圆形,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圜丘台除中心石外,全部坛面、台阶、栏杆、拦扳所用的石块数目。均为最高的阳数(即九或九的倍数)。明、清皇帝每年冬至都要来此祭天。坛上没有其他建筑物,帝王对空祭拜,称为’露祭’。
【亭】亭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有顶有柱,四周无墙壁,多为木、石、竹等结构,形状有圆有方,有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梅花、扇形等等。常设在公园和一些风景区高处,居高临下以统率全景。也有的设在湖畔,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亭既是点景建筑,以供游人自远观赏;又是得景建筑,可供游人在内停留休息。根据用途的不同,其名称不一。设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称为凉亭,主要供行人在盛夏避暑。亭内置碑者,称为碑亭。桥上筑亭,称作桥亭。亭内建井,叫井亭,也称露天井亭,因亭顶开有一小方口,便于阳光射入井内(据说,不见阳光的水是阴水,人吃了会生病)。还有两座合建的,称为双亭。现代的市镇里还建有邮亭、书亭、摄影亭等,赋予了新的内容。铜亭是亭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颐和园内的宝云阁。整个建筑的顶、柱全用铜铸,呈青蟹色,高达7.5米,重207吨,雍容华贵,被人称为’金亭’。中国现存最大的亭是颐和园中的廓如亭,这座古亭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而成,八角屋顶重檐攒尖,仿檩全部彩画,体形舒展而稳重,气势雄伟,与那里开阔的环境十分协调。
【廊】廊是中国园林内一种带形的建筑,供人们漫步赏景,坐歇游览,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价值。中国的廊名目繁多,大致分游廊、曲廊、回廊、花廊和水廊等。中国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可算是廊中之冠--中国园林艺术中独一无二的珍品。它以长而多变,建筑精美而著称于世,远望宛如彩带,婉蜒于青山绿水之间,它全长728米,共273间(以四柱为一间计算),长廊自东向西设有四座重檐八角亭子,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别开生面。廊内全部梁枋上彩绘14000多幅图画,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还有江南风光,历史典放。如果在每幅画前停看2秒钟,需8个小时才能看完。长廊背靠万寿山,面向昆明湖,据说这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他母亲观赏湖上雨景、雪景而修建的,但实际上长廊的修建使湖光山色之间有一个巧妙的过渡,令人临湖观山或从山观湖,不致有截然划分之感。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一大发明。民间的私家花园多在江南,也常用廊来装饰,苏州著名的花园拙政园内的回廊,有的凌架于池塘之上,被誉为’卧虹临水’。每当微风吹动水波,彩廊旖丽的倒影势欲飞动,游人沿廊摄影留念,别有一番情趣。苏州留园中的回廊长达600多米,以亭、台、楼、阁相衔接,使整个回廊似断非断,贯通一线,廊墙开有干姿百态的漏窗,花影移墙,交相辉映。壁嵌有古代名人书法和诗词三百多方,称为’三绝’。游人至此,既可赏景怡情,又能拜读名人佳作,各有所获,悠然自得其乐。
【台】台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又称平台,一般用土石和砖头垒砌而成,用来眺望或游观之用。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古台并不只是一座孤立的平台,台上常建有宫苑。现存的北京北海的团城,就是一座著名的古台。它是一座5米高的圆形城台,面积约4500平方米,台上有殿、台、廊庑等建筑物。台也有用来观测天文和气象的称观象台、天文台。北京建国门内有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上陈列着大型的铜制天文仪器,原是明、清两代的天文观测中心。军事上用来传递战争消息的称为烽火台。长城内外就筑有很多烽火台,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以传递信号。长城上每隔300米至400米筑有一座墙台,呈方形,是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至今在’丝绸之路’上还能看到不少当年的土台,都是古代的军事建筑设置。
至于斋、轩、室、屋、堂这些建筑雅号,他们之间大多不会因为建筑面积的大小有所区别的,其实都是可大可小的,因为穷人家的堂也许还不如富人家的屋大呢。除了“堂”和“轩”,是有大小的界定,也不会谁排在头,谁排在后的,大多是建筑形式上和称呼上的不同。如果说大小,“堂”应该是比较大了,正房称“堂”,或用于举行仪式的大方子,应该是建得比较大的。比如:一座四合院的正房,居中的明室(一般会敞着大门以迎客),称做“堂”(堂屋),一般在这里会客,摆八仙桌,挂的字画叫“中堂”,婚礼要在这里磕头…… “室”、“屋”其实一样,都是比较规矩的房间,“斋”、“轩”就是对书房的雅称了。只有“轩”应该比较小,有窗的廊子和小屋子叫做“轩”,从字面上讲“轩”是指小房子的。而“榭”是指临水的房舍。具体索引请看《中国古典建筑常识问答》:http://baike.baidu.com/view/2772126.htm#sub2772126

亭台楼阁各指什么?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廊是园林中联系建筑之间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阳避雨,还像一条风景导游线,可以供游人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风景。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的一边是平静的昆明湖,另一边是苍翠的万寿山和一组组古典建筑。游人漫步在长廊中,可以观赏到一处处美丽的湖光山色

  榭是建在高台的房子。榭一般建在水中、水边或花畔。建在水边的又叫“水榭”,是为游人观赏水景而建的,如北海公园的水榭、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等。
楼阁
  楼阁是两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在中国,著名的楼阁很多,如临近大海的山东蓬莱阁、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等。
著名亭台楼阁
岳阳楼
  1.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3.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苏州沧浪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请客送礼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登台环视,只见群山滴翠,百鸟齐鸣,令人心旷神怡
丛台
  位于邯郸市市区的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1]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但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现在我们所见之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滕王阁
  
[2]滕王阁在历史上有几处,其中最知名的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公元675年,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 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亭台楼阁各指什么?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廊是园林中联系建筑之间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阳避雨,还像一条风景导游线,可以供游人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风景。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的一边是平静的昆明湖,另一边是苍翠的万寿山和一组组古典建筑。游人漫步在长廊中,可以观赏到一处处美丽的湖光山色

  榭是建在高台的房子。榭一般建在水中、水边或花畔。建在水边的又叫“水榭”,是为游人观赏水景而建的,如北海公园的水榭、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等。
楼阁
  楼阁是两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在中国,著名的楼阁很多,如临近大海的山东蓬莱阁、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等。
著名亭台楼阁
岳阳楼
  1.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3.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苏州沧浪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请客送礼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登台环视,只见群山滴翠,百鸟齐鸣,令人心旷神怡
丛台
  位于邯郸市市区的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目前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1]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但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现在我们所见之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滕王阁
  
[2]滕王阁在历史上有几处,其中最知名的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公元675年,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 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亭台楼阁"是一种建筑还是四种不同的建筑?

四种具体解释:亭台楼阁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廊是园林中联系建筑之间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阳避雨,还像一条风景导游线,可以供游人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风景。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的一边是平静的昆明湖,另一边是苍翠的万寿山和一组组古典建筑。游人漫步在长廊中,可以观赏到一处处美丽的湖光山色。 榭是建在高台的房子。榭一般建在水中、水边或花畔。建在水边的又叫“水榭”,是为游人观赏水景而建的,如北海公园的水榭、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等。 楼阁是两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在中国,著名的楼阁很多,如临近大海的山东蓬莱阁、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ingtailouge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