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统购统销”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统购统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中华全国供销社,是个什么机构? 还存在啊?、销售届。经常用的出现较多的成语有哪些、之前农民分地到户了怎么还要交公粮,交公粮是个什么制度,什么时候取消的,为什么现在不交了、苏联有统购统销政策吗、1949-1956中国大事、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等

中华全国供销社,是个什么机构? 还存在啊?

有的,还存在。
一、官方的介绍是:
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有11家出资企业、16个直事业单位和15家主管社团。
其中的一个职能是,“按照政府授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
但看完了,估计一般人还是不懂,是吧?
需要了解到底是什么组织,就需要了解中国的供销的历史沿革。
按我自己的理解,供销社具有【计划经济的时代烙印】。
“在五十年代初期,推行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生产资料的垄断经营,供销社承担起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
曾经是这么定义的:为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设立的销售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收购农产品、副业产品的商业机构。简称供销社。
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社,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标志,是高度集的。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供应的主渠道。很多东西,除了供销社,其他地方没得卖的。
现在不同啦,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繁荣已经一去不复返。想买农资什么的,很多私人老板也有卖。

销售届。经常用的出现较多的成语有哪些

【不温不火】:指性格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的意思。【统购统销】: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以售其伎】: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以售其奸】: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以售其术】: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谋术。【自产自销】:自己生产自己销售。节节走高。芝麻开花节节高。稳步攀升。一山更比一山高。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供不应求口碑载道家喻户晓。有市无货。望!

之前农民分地到户了怎么还要交公粮,交公粮是个什么制度,什么时候取消的,为什么现在不交了

交公粮就是农业税。2005年12月29全国人大十届十九次会议通过的,然后就取消农业税了。国家有钱了,而且比较重视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综合各种考虑就取消了。这玩意自早期封建时代就有,胡锦涛那个时代把这废除了,不得不说是个壮举

苏联有统购统销政策吗

有啊统购统销就是从毛子那里学来的毛子为了强行推动工业化,为工业积累必要的资金,就采用了统购统销的方式,国家强制收购所有粮食,然后将工业品高价卖给农民

1949-1956中国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全县各界代表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成立县堵口复堤指挥部,至年底完成土方20.9万立方米。
  12月25日,在城厢区召开南陵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1953年5月28日止,共召开了九届。
  本年底统计,全县有64977户,278101人,其中农业61105户,246140人。
  1950年
  2月,全县设10区、149行政村、12街。
  2月,城区南陵中学、中山中学合并为皖南区南陵中学。
  3月,成立南陵县人民法院。
  5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办理结婚、离婚登记。
  6月,进行土地改革试点,10月在全县展开,至次年11月结束。依法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土地318641亩,分给135016个无地少地的农民。
  夏,奚滩、东河始用柴油机提水抗旱。
  7月31日,召开第一次县妇女代表会议,成立县妇女民主联合会。
  8月,建立县收音站。
  9月15日,成立中苏友好协会。
  9月,城镇开始户口登记工作,建立常住、暂住、迁出、迁入、出生、死亡和变更等7项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秋,选水稻良种胜利籼推广,每亩可增产10~15%,60年代推广耐肥抗倒的矮杆品种。1976年组织农民至海南岛制成杂交稻种南繁种,在全县逐步推广。
  秋,开展财产保险, 为本县保险业务之始。
  10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2年底结束。
  11月中旬,县、区、村成立抗美援朝分会。12月,20万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次年6月,5983名青年被批准参加志愿军。
  12月,成立县烈军工暨荣退军人优抚委员会。
  1951年
  春,对全县儿童普种牛痘苗。
  4月,开办县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1955年学员增至235人,1959年停办。
  7月,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活动,全县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63241元。
  7月,成立中共南陵县委党训班。1959年8月更名为中共南陵县委党校。
  10月19日,县设立人民问事处,办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10月,在城东长乐地区创办农村信用社。1958年改为公社信用部,1962年复原。
  11月27日,成立木帆船联合运输社。 12月,查禁烟毒。取缔烟馆20户、查处烟案37起,50余人经教育后停止吸毒,2人被判刑。
  同年,开始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年底已达61个。
  同年,宣城县的汤家蓬街和曹家湾、西梅村、洲上村、新滩李、洪村章、汪家村、斗家村划归南陵县,南陵的蒋家村划归宣城县。
  同年,在蒲桥建成县农场。1963年更名县示范繁殖农场,以培育水稻良种为主要任务。
  同年,开始对芜青公路实行民工建勤制度。此制度坚持到1971年。
  1952年
  1月,全县各机关单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至9月中旬结束。
  3月12日,柏山渠灌溉工程动工。1953年5月建成,灌田8.83万亩。
  3月,在县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9月中旬结束。
  4月,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工山乡吴举斋农业生产社成立。
  6月,创办泾南繁初级师范,校址在县城东门刘家祠堂,1956年改为南陵初级师范,1957年迁至十字街南,1958年更名南陵师范学校。
  7月,划乡建政,全县计10区、90乡、5镇。 7月,改供给制为工资分制,企业实行八级工资制。
  8月17日,在县城召开物资交流大会。
  10月,成立县识字运动委员会,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开展扫盲运动。
  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947万元,农业总产值4069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42.2%和9.7%。
  本年,开始拓宽城内街道,埋设下水管道。
  1953年
  1月1日,实施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制度。
  1月,依县城墙修筑城关西门至北门公路。
  1月,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南陵县支公司。
  2月1日,弋江镇发生火灾,烧毁房屋98间,伤6人。 2月,城厢区组建棉织生产合作社,为全省第一批发证的社。
  3月1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陵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南陵县委员会。
  4月,取缔一贯道、先天道等反动道会门组织。
  4月,县残老孤儿教养院改为县生产教养院,至年底共收残老孤儿88人,1961年2月改为社会福利院。
  6月30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90127人。
  6月,建县基干民兵团。
  6月,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
  8月,基层选举开始,1954年3月结束。
  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李家发烈士特等功臣、授于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2月15日,朝鲜授予李家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11月,开始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12月,全县有私商1559户,资本26.3万元,销售额606万元,占商品销售总额41.4%。
  本年,全县基层供销社为国营公司代购粮食44650吨。
  1954年
  3月,农业推行旱改水,老品种改优良品种,一季改双季的“三改”办法。
  4月,发动群众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至1958年共93万元。 7月,特大水灾,淹没农田23.2万亩,冲倒房屋39421间,国家拨救济粮款,组织灾民至山区垦荒自救。
  8月7日至8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76名,无记名投票选举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月,成立县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次年对私营商业和饮食业进行普查。
  1955年
  1月,开始建立农村户口登记制度。
  1月,成立中共南陵县委5人领导小组和审干办公室,对干部进行审查,1958年7月结束。
  2月,开始推广种植双季稻。
  3月1日,使用新人民币,收兑旧币,新币1元兑旧币1万元。
  6月,中国农业银行南陵县支行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南陵县支行合署办公。
  7月,改志愿兵役制为义务兵役制。
  7月,成立肃反办公室,抽调第一批中、小学教师分别至宣城、芜湖参加肃反学习。
  8月,实行粮食“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政策,定产、定购3年不变。
  11月,开始使用粮油票,实行分工种定量供应粮油。
  11月,铜陵县钟鸣区水村乡土勘上张、樱桃山、何家冲和九榔乡枫树余村划归本县大工乡。
  12月,成立县扫盲工作委员会,举办扫盲学习班,培训扫盲教师365人。
  同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1个,初级社1133个。
  1956年
  1月,全县调整为6个区、4个镇、50个乡。
  1月,设林业科,始集体造林1.6万亩。
  2月14日,成立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组织119名医务人员下乡查治。
  2月23日,成立县人民体育运动委员会。
  3月1日,修筑南弋(麒麟桥至弋江)公路,次年5月1日正式通车。
  4月,在蒲桥建立县气候站。
  7月,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8月,泾县的胡冲乡李家冲,宣城县的方家滩、嘴头上、下埠里、糟坊、侉子涝划归南陵县。
  8月,撤销城厢区,成立城关镇人民政府。
  秋,三里乡创办东山造纸厂。
  9月,进行工资改革。
  11月,县召开中医、中药商代表座谈会,征询对中药材生产、收购和满足市场需要等意见。
  12月,对19个圩坝加高培厚,完成土方405万立方米。
  12月,高级社发展到73个,初级社289个。
  12月,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私合营企业11个,合作商店(小组)78个,代销店19个。
  同年,大规模推广双季稻,年种43万亩,至1966年形成一年三熟为主的耕作制度。
  图片很难找,太多了。只知道这些。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从1953年开始直到1992年底停止,共施行了3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根据陈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
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80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
扩展资料:
严峻的粮食供求矛盾, 是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最直接原因:
新中国建立后, 国家逐步解决经济困难。首先利用政治上的优势, 成功地取得了“粮棉之战”、“银元之战”的胜利, 击退了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 控制了通货膨胀, 百姓的生活日趋稳定。
但是, 到了1953 年下半年, 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
从1952 年7 月至1953 年6 月, 国家粮食收购数量是273.5 亿公斤, 而同期粮食销售量却高达293.5 亿公斤; 为了满足需求, 平抑粮价, 国家只能动用库存粮20 亿公斤。
同时, 1953 年上半年, 全国灾情严重。河南、江苏、安徽、辽宁、吉林等产粮区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旱灾、霜冻等影响, 受灾面积达到了35463万亩, 占全国各种作物种植面积的16.47%。仅小麦一项, 预计减产35 亿公斤。
此外, 由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棉花、麻类等农产品作为原料, 国家鼓励农民种植工业原料作物, 相对地减少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农民因灾害而有粮惜售, 也使粮食的市场供给量有所减少。
粮食供给危机日趋严重, 而同时期的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1952 年底,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结束, 1953 年全国将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随着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加快工业化步伐,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1953 年城镇人口比1952 年增加663 万, 增长9.3%; 非农业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 年增长32%。除了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之外, 一批工矿企业纷纷开工建设, 众多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从事工矿业, 这既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 又增加了吃商品粮的人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购统销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onggoutongxiao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