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吐食握发”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吐食握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握发吐哺造句、"一浴三握发,一食三吐吠"说的是哪位古人?、吐哺握发造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否夸张了周公?、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啥意思等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出自《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切求才。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山东旅游资讯网)相关链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庄子:大知闲闲典故:空弦落雁诸子百家:儒家

握发吐哺造句

历史上,求贤若渴,常常为人才握发吐哺的实例举不胜举

"一浴三握发,一食三吐吠"说的是哪位古人?

周公,即姬旦《史记·鲁世家》: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吐哺握发造句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资州鹤》:“﹝何﹞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
 见“ 吐哺 ”。
(1).吐出嘴里食物。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辍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资州鹤》:“﹝何﹞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何生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先轸方在家用饭,闻晋侯已赦三帅,吐哺入见。”
(2).亦作“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
宋 苏辙 《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周公吐哺之劳,服大禹恶酒之戒。”
明 吾邱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小生辈虽无远略,愿执鞭弭,况今琅琊王尊礼贤豪,王茂弘吐哺下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卧薪天子正焦劳,吐哺宰臣方怵惕。”参见“ 吐哺握发 ”。
(3).鱼名。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吐哺鱼,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参见“ 土附鱼 ”。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否夸张了周公?

古文中的“三”,表示的是多次的意思。这句话本身就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因而本身就不能完全以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去理解。周公只是为了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要礼贤下士,所以用夸张的修辞说了这句话。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的嫡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孔子视其为终生崇拜的偶像,贾谊更是称赞他是具有品德和治理才能的人,认为在黄帝之后和孔子之前,对中国有巨大贡献的人,就只有周公。
周公说的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每洗一次头和吃一餐饭都要停下来三次,表示对人才的渴求,为了广纳人才而十分忙碌,始见于《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曾在周成王姬诵年幼之时,在丰镐代替他行使王。让自己的长子伯禽回到鲁国,做鲁国的国君。因为担心伯禽会自持身份,轻慢他人,而不能将鲁国治理好,便以自身经历为例,告诫伯禽要如何待人处事。
既然是夸张,自然要达到一定的张力。将饭吐出去,显然要比将饭咽下去的戏剧张力、画面感更加强烈。另外,西周时期古人所食用的饭,并非我们现在主要食用的稻米精米,而是以小米、豆类等粗粮、杂粮作为主食。
小米多为粗米,豆类也难以咀嚼,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与此应有很大的关系。故而,将饭吐出去,比将饭咽下去要容易一些。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啥意思

释义: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同源典故有:一饭三吐、三哺、三握发、吐哺周公、吐哺握发、吐捉、吐握、周公下士、周公吐哺、周公发、哺应为吐、握周公发、发一握、发握三。
扩展资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用典示例
1、东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释义: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2、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夫周公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发,惧於失人。”
释义:周公是个圣人,能够礼贤下士,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恐怕失掉天下贤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公吐哺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tushiwofa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