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亡国之音”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亡国之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师旷为什么说靡靡之音的曲子是亡国之音?、为什么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等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

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出处: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扩展资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

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出处: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泊秦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扩展资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秦淮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

这里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就是国家灭亡的声音啊 指代 在歌舞升平中会使人沉沦乃至家破国亡 桑间濮上 出处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释义】: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即男女幽会。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什么意思?

这里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就是国家灭亡的声音啊 指代 在歌舞升平中会使人沉沦乃至家破国亡 桑间濮上 出处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释义】: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即男女幽会。

师旷为什么说靡靡之音的曲子是亡国之音?

师旷通过讲述纣王无道,乐师为纣王编了许多柔弱萎靡、颓废的乐曲,供纣王享乐之用,从此商纣王沉缅于声色犬马,就在这种靡靡之音中亡了国的故事来劝谏晋平公。然而,晋平公没有听从师旷的劝阻,仍然热衷于这种靡靡之音,不理朝政。不到三年,他就死了。

为什么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记得学习杜牧诗《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杜牧在《泊秦淮》慨叹《玉树后庭花》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然而在这衰世之年,如今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呢,难道历史又将重演么?!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的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同时也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侧面的写照。
  
  于是就很想看看这个“后庭花”的诗是什么内容。然而几经寻找未得,不得不引为一大憾事。今日读《汉魏六朝诗选》,偶见《玉树后庭花》一诗,不觉心中一喜,定睛细看,作者陈后主陈叔宝,果然不错。也就急急的把之记了下来。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姣乍布进,
  出帷含态笑巷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后庭。
  
  《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张丽华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美丽。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美人生就的美丽,在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应。”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湘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的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
  
  诗歌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着意于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力求舍形而求神,诗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传神;二是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宫体诗的最高水平。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陈后主虽然是一个糟糕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诗人。
  
  自古历史以吟咏爱情为长盛不衰的主题,对于女人来说,这是最大的精神追求,但是对于男子来说,爱情不是他的唯一。有一句话,男人以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也就是说男人是以事业为重,以家庭作为后方基地,以情爱作为自己的支撑。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好的名声,有支配的力等等,仍然是男人的主业。
  
  历史上,正面男人的形象,绝大多数是以建立功业实现抱负为主的。而像商纣王、南唐后主李煜、南朝后主陈叔宝都是因为沉溺于声色犬马而亡国亡身,为后人所耻笑与唾弃。更有陆游因为爱情而被母亲斥责,最后不得不因为前途事业和功名而把结发妻子唐婉一纸休书休了。进而留下了沈园《钗头凤》的千古绝唱
  
  女子自有其美,然没有男人赏识,又为谁去美?李白曾有诗写道: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诗中也有此意。
  
  男人好色,并没有错,只不过过了头,就会惹祸。南朝后主陈叔宝好色到了极致,堪与周朝的亡国皇帝纣王媲美,所以他不亡国谁亡国。但是,在这个世上,在这个以男人为主导的世界上,男人犯了错误,却往往要女人来承担。像什么妲己、赵飞燕、杨玉环等等都做了男人的替罪羊。“红颜祸水”这个词,是不是这么来的,我没有去考证,但是八成也与这个历史现象有关系吧。
  
  《玉树后庭花》确实写得不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angguozhiyin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