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万国来朝”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万国来朝”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万国来朝,都有哪些国家向我国进贡?、武则天时期有万国来朝吗???、唐朝最鼎盛时的万国来朝到底有多少国家前来朝拜?、论明朝的万国来朝,和清朝的万国来操的区别。、彰显我大中华威仪的万国来朝,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据...、中国历史上的万国来朝

万国来朝,都有哪些国家向我国进贡?

在我国古代时期,凡是一统天下的盛世皇朝,在建朝的初期都是非常强盛的,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弱小的国家会前来进贡,虽然说这其中也有国向其他国家进贡的例子,例如我国的宋朝时期,但是还是他人进贡的例子比较多的,那这些例子中都有哪些国家向我国的古代朝廷进贡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时期,中国的藩国,甚至包括现在的朝鲜,日本,泰国,不丹与尼泊尔,甚至在远远的欧洲,也有很多国家来中国学习交往。而对于一些藩国来讲,像在古时候的泰国不丹,尼泊尔,越南,老挝这些国家都是需要向当时的中国政府来进贡的,而且除了进贡以外,他们还需要接受中国皇帝对他们的册封!
但是在后来,例如像日本这样的国家,由于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的国力得到了加强,日本的经济技术发达,而且先后吞并了周围的国家,导致日本向中国进贡,这一行为得到中断。而在我国清朝时期,在清朝最强盛的时候,还是有些国家要向清朝进贡的,更有当时的欧洲国家远赴清朝来学习交流,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导致清朝开始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了清朝时期国内的落后。
在此之后,外国等西方国家,开始逐步强大起来,而清朝却停滞不前,这就导致在后来时期,清朝国家反而需要向外国来交贡钱财,以保证自己的平安!

武则天时期有万国来朝吗???

有。据《唐六典》记载,自唐建国至开元末年,朝贡过的国家累计300余。各时期的数量均不同。唐玄宗开元时期为70余国,而在武周时期,朝贡国数量竟达到了惊人的200余国,甚至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将近3倍,是万国来朝的顶峰时期,更是世界历史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王朝。
武则天《万国来朝》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创作的《万国来朝》,是经历了长久考证和斟酌的,再现了武则天时期,中国与欧亚非200多个国家友好往来的情景,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天堂二层大厅。
690年,武则天在文武百官、帝室宗戚、世界各国君王、各大宗教领袖、远近百姓共计6万余人的请愿下,登上则天门楼,改国号为周,造就了世界历史上最为隆重的开国大典。
延载元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梁王武三思、波斯王子阿罗撼等人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黜唐颂周。武则天制可,以姚璹为督作使,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次年四月,天枢建成,总高147尺(如果按照一唐尺=31.209cm计算,则天枢高45.87米),柱身八面,下层为铁山,中部是用蟠龙、麒麟萦绕的棱柱,顶部为腾云承露盘,上置四龙立捧火珠,高一丈。东夷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于是武周便成为了世界历史上唯一受到万国颂德的王朝,是中国古代国际地位的顶峰。
天枢寓意“天下中枢”,史料记载其用于“立颂以纪上之功业”、“铭纪功德,黜唐颂周”、“刻字纪功,以颂周德”,因此可看作武则天纪功柱、武周帝国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罗马帝国图拉真纪功柱)之首。建于洛阳皇城端门外,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

唐朝最鼎盛时的万国来朝到底有多少国家前来朝拜?

 大唐可以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鼎盛与辉煌,国力繁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其国际地位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强大的国力和文化以及开放的社会风气,造就了一批批名家文豪,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在诗、书、画等领域出现了一批人才。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鼎盛时期的唐朝可以说是世界的中心,中亚多数国家都臣服于唐朝,大量的外国人生活在长安,当时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一起称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声明远扬海外,外国人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在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国立日渐强盛,唐高宗时期秉承正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而到谈固现在时期达到鼎盛,而安史之乱是大唐有盛转衰的标志,在最鼎盛时期。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立强盛,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唐朝百姓生活稳定富足,人口大幅度正价,农业也稳定发展,并开拓了对外贸易,商业十分发达,各国商人都慕名而来,其国际地位极高,可以说是万国来朝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
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唐朝的繁荣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时期的强大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同时也是一种全方位领域的。
根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当时和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的国家有70多个,这70多个国
家派出了无数的使节、留学生、学问僧,再加上更多的外国商人,唐朝成为一个外国人比例相当高的国家。 唐朝最鼎盛时的万国来朝有300多个国家前来朝拜。

论明朝的万国来朝,和清朝的万国来操的区别。

  明朝所处的14~17世纪,正值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西方各国经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的洗礼,先后确立起崭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并逐步将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然而,从明代开始中国古代外交空间却逐步变小,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晚清。
  逐渐变小的明清外交空间
  当然,这是指整体趋势而言,并非说明清任何时候、任何领域外交空间都在变小。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这一时期,来华朝贡的国家数量之多,朝贡规模之大,皆为历代所不及。明成祖时,先后有苏禄等4国国王来华觐见中国皇帝。明代设立四夷馆,中国第一次有了职翻译机构,这无疑有利于外交空间的扩大。李鸿章访问欧美,这是数千年来中国外交最高主管官员首次走出亚洲,探头看世界。
  但是,明清外交手段、形式整体上没有与时俱进,外交人员地位下降,回旋余地一步步缩小,强国外交逐渐沦为弱国外交。从14世纪到16世纪,中国从开放逐步转向封闭。明政府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规定私人“片板不准入海”,直到嘉靖年间(1552~1566年)屡下禁海之令。15世纪40年代以后停止下西洋。朱元璋不仅采用延长贡期、拒收贡物等办法对中外朝贡关系予以限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他对一些海外国家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明令“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唯琉球、真腊、暹罗许入贡”(《明太祖实录》)。朝贡关系几乎就是外交关系的代名词,只许3个国家入贡,外交空间能有多大?虽然,后来的中国统治者对这个政策有所调整,但外交空间在明清时代逐渐变小却是整体趋势。
  地位低下的外交人员
  明清时外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逐步降低。到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变得瞧不起外交官,几乎把出使国外与卖国连在一起,认为中国派出驻外使节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出使国外、常驻国外在汉唐时代司空见惯。即使到了明朝,大臣陈诚仍连续4次出使西域。但自此以后,出使的频率越来越低。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的消息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时人皆以为耻,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亲友为他出洋“有辱名节”深感惋惜,更多的人甚至认为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有人编对联讽刺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在长沙准备乡试的考生,集会声讨他,不仅烧毁了他修复的玉泉

彰显我大中华威仪的万国来朝,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据...

隋朝、 唐朝和明朝很具代表性。万国来朝这个说法就是始于隋炀帝时期。隋炀帝是一个有魄力,但是不爱惜民力的君主,他很在乎各种大的、面子上的工程,因为隋炀帝追求的是要当历史的”圣王“,追求这个”圣王“就要做到万国来朝,四方臣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隋炀帝甚至去亲征高丽,征发高丽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也压垮了隋朝。按照《隋书》的记载,大业年间,西域四十四个小国,其中来朝贡的有三十多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不仅仅是西域,北方突厥的启民可汗还有日本、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政都来朝觐。
唐朝来朝觐的规模更是大,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以开明包容的风气出名,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根据记载,来唐朝进行朝觐的国家累积多达300多个,最远的甚至可以到达今天的堪察加半岛上的政。
当然唐太宗本人其实也是很享受这种朝觐的感觉,高昌国王多次缺席,所以唐太宗说高昌对唐朝无礼,要准备去征讨高昌,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其实是很在乎的。
明朝的时候,朱棣通过郑和下西洋将朝贡发挥到了极致,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南洋、印度洋,甚至最远到达过非洲,跟更广泛区域的国家都建立的关系。很多国家来朝贡,其实是想来捞钱,因为每次来朝贡,大明都会给对方非常丰厚的赏赐以显示天威浩荡。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种朝贡,很多国家并不是真的从心理臣服。

中国历史上的万国来朝

唐朝,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经济强盛,文化多元,国力强大,引得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国家前来,而周边的国家,纷纷对唐称臣纳贡。明朝,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对外开放,郑和下西洋到访过数十个国家,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处非洲,强大的国力和和平的外交策略,使万国诚服,对明称臣纳贡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anguolaichao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