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畏难苟安”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畏难苟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四字成语,带畏,畏、难的成语有哪些、鸦片战争中国实际赔了多少白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是哪年到哪年止?、畏难苟安,三国苟安,一邢二潘三苟安,苟安是什么意思、苟的成语有哪些等

四字成语,带畏,畏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视为畏途》: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人言可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畏威怀德》: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畏首畏尾》: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忧谗畏讥》:担忧被谗言中伤。
无所畏忌》: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无所畏惮》: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畏影而走》: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畏影避迹》: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贪生畏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讳兵畏刑》: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解释'>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
畏头畏尾》:见“ 畏首畏尾 ”。
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
畏天爱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
畏天恤民》:见“ 畏天爱民 ”。
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
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畏口慎事》: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畏难苟安》: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畏刀避箭》: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难的成语有哪些

1、避难就易
成语拼音:bì nán jiù yì
成语解释: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成语出处:《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2、多灾多难
成语拼音:ō zāi ō nàn
成语解释:指灾难深重
成语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3、好梦难圆
成语拼音:hǎo mèng nán yuán
成语解释:比喻好事难以实现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紫钗记 剑合钗圆》:“彩云轻散,好梦难圆。”
4、家贼难防
成语拼音:jiā zéi nán fáng
成语解释: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5、艰难曲折
成语拼音:jiān nán qū zhé
成语解释:困难和曲折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

鸦片战争中国实际赔了多少白银?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中国给英国和法国赔偿军费各白银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200万两。《北京条约》规定: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扩展资料:
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思想,当时的满清正处于世界落后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对外的贸易大门,英国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
十九世纪初期被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到4000多箱,由于鸦片不断的输入,中国出现了鸦片烟毒泛滥的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吸食鸦片,越来越多的人被鸦片所侵蚀。
这也使得当时中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也使得吸食者在身体上以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造成清政府部分地区工商业经济萧条。因此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禁止吸食鸦片。
在这场长达 6年的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开始清政府向外割地,赔偿,迫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是哪年到哪年止?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是从1924年到1927年3月。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
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
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扩展资料: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
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
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
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
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恩来

畏难苟安,三国苟安,一邢二潘三苟安,苟安是什么意思

拼音:gǒu’ān。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扩展资料
苟且偷安
《后汉书·西羌传论》:“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
宋 苏轼《乞开杭州西湖状》:“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西湖有必废之渐,有五不可之忧,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楚大夫屈原痛怀王之死,繇子兰、靳尚误之;今日二人,仍旧用事,君臣贪于苟安,绝无报秦之志。”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巴金 《春》二十:“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苟安

苟的成语有哪些

苟的成语 :
营营苟苟、
目不苟视
临财不苟
苟且偷生
不敢苟同
狗苟蝇营
因循苟安、
矜持不苟、
一字不苟
一丝不苟
阿谀苟合
行不苟合
苟容曲从、
偷合苟容
遇事不苟、
苟且偷安
行不苟容、
方正不苟
一毫不苟
畏难苟安
苟全性命
绳营狗苟、
偷合苟从
未敢苟同
临危不苟
纤悉不苟、
偷安苟且
临难不苟
苟合取容
一笔不苟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inangouan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