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唯物主义”的拓展阅读资料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唯物主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哪个正确、唯物论与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一个概念吗? 辩证的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是一个概念吗?、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唯物主义的联系观、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什么叫唯物主义?能举个例子吗?就是那种简单的,不要长篇大论的,谢谢。、唯物主义者是什么意思、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是什么?其意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哪个正确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形成的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它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唯物论与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一个概念吗? 辩证的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是一个概念吗?

唯物论与唯物主义没有区别,是一个概念,唯物论一般指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是一个概念。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理论和历史理论组成,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
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扩展资料:
唯物论的两大核心:
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
1、肉体意识的起源:它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表现;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形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等。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
扩展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观察人及其活动,能准确的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2)联系的定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框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2、掌握系统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一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二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三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二、重点讲解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理解这一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正确理解联系的内涵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首先,要知道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其次,要知道联系是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在现代科学中,相互作用是指控制系统的反馈过程以及物质系统中发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过程。 (2)正确理解联系的特性。 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个别事物具有的特点,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就自然界而言,从客观世界的巨大星系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低等的简单的生命体到高级的复杂的生物个体,无不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就人类社会而言,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种制度以及各种活动之间,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思维领域而言,人的思维活动的进行以及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观点、思想和理论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每一事物及其事物内部的每一因素都与其他事物或因素相互联系着,世界是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地说,普遍联系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其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其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不与其他要素发生联系,或者不与整体发生联系的孤立存在的要素也是没有的;其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纽结。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或过程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性。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有目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再次,联系具有条件性。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因此,认识和把握任何具体的联系都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由于条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性质、作用也各不相同。 还有,联系具有多样性。所谓联系的多样性,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同时又要求人们要具体地分析联系的多样性。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事物是由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不仅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而且部分与整体之间也相互联系,因此,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要正确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各个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同一事物来说,整体体现为数量上的一,部分表现为数量上的多,整体与部分之间有着确定的界限,不能混淆。二是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受着整体的制约,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是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在整体中的意义,不成其为部分。二是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状态影响着部分功能的发挥,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状态变化了,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状态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关键性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状态的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状态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为整体。 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或大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一个学校、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国家都是整体。整体总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缺乏全局观念,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一个部分,那就不可能处理好各个部分的问题,抛必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从而不利于整体的平衡发展。整体性的观点和方法,在现代科学发展和经济组织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搞活局部,充分发挥各个局部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的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一个工厂,在人员、设备、资金和其他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组织管理工作做得好,使结构有序,配合默契,就会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盘棋”,个别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共同进步,所有这些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大力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难点剖析1、如何理解联系中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因为事物之间相互区别,各有自身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所以,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不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也就无所谓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的。2、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一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诞生之前或在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尚未涉及的领域中,存在着纯粹自在的客观联系,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在人类实践活动范围内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如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系、村庄或学校之间的联系、两个机械系统之间的联系等,尽管这些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并没有改变或者取消联系的客观性,这些“人为联系”只是人们依据客观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了联系的具体形式。因此,人们头脑中的联系观念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联系观念才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 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作为辩证法的第一原则,就是把辩证法建立在坚实的唯物论基础之上。是否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的根本区别所在。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指明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不仅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这一新的历史观以来,它在实践中不断受到考验,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完美,并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主要的内容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
5、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6、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7、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认为,从两极世界进程的总体上看,自然实践(生产力)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社会实践(生产关系)的统一范围;
从每代进程及每代进程内部宏观的整合上看,东西方在社会实践上和自然实践上呈交互促进关系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叫唯物主义?能举个例子吗?就是那种简单的,不要长篇大论的,谢谢。

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唯物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唯物主义者是指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人
唯物主义者中的新唯物主义被称为科学世界观其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成为彻底唯物主义;反之以唯心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人为唯心主义者,建立在唯物主义之上的唯心主义者可以使宗教与科学和平共处,不然则会以宗教反科学,资本主义国家不热衷于本体论划分法。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纲,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论基本原理,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杨献珍指出:“哲学上最大的最基本的道理,自古以来划分哲学史上阵营的就是‘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还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这两个公式的争论。所有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主张第一个公式的,所有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主张第二个公式的。”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都是因为他们用了第二个公式即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公式(不管他们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
所以,只有根据“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的原理,我们才能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他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就是唯物主义的作风,这种作风就是从这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的。”只有大家都了解了这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才能划清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界限,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按照唯物主义的原则办事情。
坚持和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同形形色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极“左”思潮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是什么?其意

1、定义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写: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明确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iwuzhuyi.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