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闻所不闻”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闻所不闻”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不知所闻什么意思?、无所不闻的解释、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应该是佛经中的,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怎么翻译?、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的区别?等

不知所闻什么意思?

不知所闻什么意思:不知道所听到的是什么。所闻的释义所听到的;所知道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无所不闻的解释

什么事都听说,什么事都知道.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应该是佛经中的,这是什么意思?

能闻与所闻都消失净尽,但又不止住于尽闻无相之境。 这是《愣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中的一句话,通观全文最好理解: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语译:观世音菩萨随即从座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回想我在过去无量数恒河沙劫以前,那时观世音佛出现于世间,我在观世音佛前发心求取无上的菩提正觉,佛教我从听闻的性能上思惟修习(反闻能闻的自性,念念旋元自归,刻刻熏闻熏修),证入三摩地。我最初在闻性的思惟修习中,把整个身心摄入于能闻的自性之流,亡去所闻的音声,所入之能闻自性之流清静寂然,没有动静两种尘相的生起,这样逐渐精进深入,能闻与所闻都消失净尽,但又不止住于尽闻无相之境,再进一步把能觉与所觉也都空掉,空觉极至于圆满,则空与所空灭掉,生灭之妄想心灭尽,寂灭之性现前,忽然之间超越了世间的有为形相及出世间的一切圣智圣境,本妙圆明的自性正觉圆满照彻十方法界,同时获得两种殊胜的功德:一是上合十方一切诸佛本元的妙明正觉真心,与诸佛如来具有同样的慈悲力量;二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一切众生具有同样的悲苦渴仰之情。

为什么“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的适应性。原句是“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解释'>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和“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的意思是: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解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卷四。原段是: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解释'>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怎么翻译?

此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又见于刘向《说苑•奉使》,是南越王尉佗对汉朝使者陆贾说的话。意思是:南越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到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无足与语:足,值得。无足,没有(人)值得。“与”后省略代词“之”。译为:没有人值得同他交谈。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不:无,没,没有(如:子之父母,不有恙乎?——《吕氏春秋•异用》)。生:读书人的通称,此指陆贾。]

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的区别?

1.首先是读音不同:分别是zhì ruò wǎng wén和 chōng ěr bù wén。
2.意思不同:前者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理睬不搭理;后者是故意不听。
3.用法不同:置若罔闻作谓语、宾语使用,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充耳不闻作谓语、定语,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扩展资料:
置若罔闻,最早出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使用如下
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十四回:捆缚之时,说了无数的刻薄挖苦话儿。展爷到了此时,只好置若罔闻一言不发
充耳不闻,最早出自 《诗经·邶风·旄丘》。使用如下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充耳不闻 
百度百科-置若罔闻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ensuobuwe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