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物阜民安”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物阜民安”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哀鸿遍野的典故、董卿、毕福剑、李咏、朱军四位主持人用不同地方的方言说出四副对联是什么、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凑,无异于中原,与长城有关吗?为什么?、“阜”是什么字?、国秦民安意思?、物阜民安的成语典故等

哀鸿遍野的典故

哀鸿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是一个汉语成语。哀鸿:哀鸣的大雁,这里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成语典故: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董卿、毕福剑、李咏、朱军四位主持人用不同地方的方言说出四副对联是什么

龙年春联(福建省松溪县渭田语)上联:龙腾虎跃兔走月宫,下联:莺歌燕舞凤翔蓬门。给李咏推荐“江苏省 苏州市 --《油切麦茶》”-- 朱成新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凑,无异于中原,与长城有关吗?为什么?

是的,与长城相关。 构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但是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互相联系交往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长年攻伐征战则给双方带来巨大灾难。但历史地看,只有凭靠长城的坚强护卫,才能遏制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侵扰,才有可能实现长期和平有序的交往。 以汉代为例,汉文帝时,’遣将吏,发卒以治塞’,匈奴始稍收敛;景帝时,’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武帝初,’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宣帝时,则’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 在漠北匈奴墓中出土的铁制农具也表明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匈奴’乐关市,嗜汉财物’,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 在从中原获得大量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同时,也推动了匈奴畜牧经济的发展。这种互市交往也使中原地区受益匪浅。汉初牲畜奇缺,将相或乘牛车,但到武帝时,长城以南’滨塞之郡’已是’马牛放纵,畜积布野’,大批畜力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极大地提高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明代隆庆和议之后,长城沿线才会出现’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凑,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阜”是什么字?

拼音fù
笔划8
五笔WNNF
部首:阜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折、横、横、竖
“阜”字在开头的词语
阜安   阜财   阜昌    阜成
“阜”字在中间的词语
曲阜市   人烟阜盛   物阜民安   物阜民丰
“阜”字在结尾的词语
阿阜    北阜   安阜   畴阜
参考资料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重庆:重庆出社, 2008年3月1日

物阜民安的成语典故

《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五:“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
《向羽中题名碣》:“历十余年的艰辛,岭南数省大治,物阜民安。”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示例】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莅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词清讼简。”
明 王玉峯《焚香记》:“不想尚缺郡守。一郡事都下官掌理。且喜物阜民安。词清讼简。”
明 无心子《金雀记》:“下官自从到河阳作令。且喜黎庶从约。士子修文。坐致物阜民安。益见太平有象。又得山公。近与嵇阮诸君子。同会此方。因此多觅奇花异卉。”
清 李渔《怜香伴·请封》:“目今物阜民安,时和景丽。”
清 蒲松龄:“古循良物阜民安,尝闻孺拷兴歇,顾此万井寒烟,真惭黑夜;众疤庚啼饥号冻,每恨拯救无术,只此一腔热血,可对青天。”
清 魏象枢《申明宪纲等事》:“国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抚,故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
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祭文:“特遣官,虔申昭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德常敷于率土。”
《题马尾浪岐海屿天后宫》(楹联):“物阜民安母仪着千秋赫濯,河清海晏圣德回万顷波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ufuminan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