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五体投地”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五体投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五体投地”出自?、在古代五体投地是什么、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佛教做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正确动作是什么?、佛教礼节中’五体投地‘指哪五体、五体投地的拜佛方法是什么样的等

“五体投地”出自?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646年)   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又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去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公元707年后)

在古代五体投地是什么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五体投地,归诚大王。”(公元636年)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

五体投地: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拼音:wǔ tǐ tóu dì
成语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扩展资料
成语繁体:五軆投地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五体投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成语辨析:五体投地和“心悦诚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真心诚意的意思。
近义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嗤之以鼻
成语例子: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佛教做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正确动作是什么?

人体部位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五脏有病,往往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食、听、视、息。”
◆《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寿世传真》:“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鼻乃气窍。”
两手、双膝和头
五体投地】 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地持论》)。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今以“五体投地”比喻倾倒、佩服至极。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征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又如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李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两手、双膝和头同时着地。比喻钦佩到了极点。
成语查询成语:成语查询-查询结果
成语: 五体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典故: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例句: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

佛教礼节中’五体投地‘指哪五体

两手、双膝和头 【五体投地】 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介绍说,西域致敬的仪式分为九等,“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地持论》)。其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如《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礼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还用以礼拜王者等。如《梁书·诸夷传·天竺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今以“五体投地”比喻倾倒、佩服至极。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同征友万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又如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李明) 详细解释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两手、双膝和头同时着地。比喻钦佩到了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例句: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 五体投地可以说是佛教礼节中最高的一种礼法。也称“顶礼”。它的一般规则动作是这样的:先合掌,再低头(或问讯),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两膝随之跪下、头额触地(投地的五体是指头、两膝、两只手)。等头额触地以后,随之翻掌,表示两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对象。翻掌后稍停一会儿再起身,此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在拜佛时,一般还要称名号。拜完后还要打个问讯礼。如果顶礼的是僧人,则要称“顶礼xx法师(或和尚)”。但在礼僧时需注意。一、如果礼拜时,礼拜的对象正在躺着,这时就暂不要礼。二、礼拜的对象如果是和佛菩萨像处相反方向时,礼拜不能背对佛菩萨像,面朝下(以佛菩萨像为上)去礼拜僧等等。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五体投地的拜佛方法是什么样的

  一、五体投地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两足并立,正身合掌,俯首,先右膝着地;
        2、再左膝着地;
        3、接着两肘着地;
        4、然后两掌舒展伸过额头;
        5、最后头顶着地。
  二、简介:“五体投地”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亦称五轮。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并以之表礼敬之最上者,其致敬的对象一般是佛菩萨。
  三、五体投地的代表含义: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载,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骄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
        1、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2、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
        3、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4、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骄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
  四、补充说明:现在的五体投地的拜佛方法一般有两种不同,一种是拜下去时,身体是蜷缩的,内地多以此法礼拜;另一种是拜下去时,身体完全展开趴在地上,即俗称的“磕大头”,西藏地区多以此法礼拜。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utitoudi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