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无为而成”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无为而成”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论述:“预则立,不预则废”与老子的“无为而为”的辨证关系、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人以无为而成其有为…出自古代哪位学者的名言,其含意是什么?、无为怎么解释?、成有什么成语、王弼说的是什么意思、解释一句文言文等

论述:“预则立,不预则废”与老子的“无为而为”的辨证关系

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同一个行为体系在不同境界生命中的体现,当然,“无为而为”的境界更高,而“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对相对思想层次比较低的人所讲的。 下面先讲“无为而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执着的去做,当人的生命达到“知常曰明”的境界时,就能够做到无为而为了。所谓“知常曰明”,就是知道生命的真实内涵和存在意义,知道“天命所在”,因此就不会做自己天命之外的事情,这就是无为了。也就是说,这个生命能够时刻体悟到自己需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什么,这

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人以无为而成其有为…出自古代哪位学者的名言,其含意是什么?

这是庄子看到不老松(龙舌兰科,叫“小花龙血树”)说的,反映了道家的无为思想。这种树不挺拔,所以不是栋梁之材,不能被制成家具,因此而得以保全,免遭被樵夫砍伐的命运

无为怎么解释?

  无为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 明 方孝孺 《懒斋记》:“道家之说贵无为而主静。”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 老子 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
  (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汉 董仲舒 《

王弼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 《老子指略》 、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

解释一句文言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品德高尚的上德者从不有意布施德惠,因而品德高尚而有德;而品德低下的下德者则总是忘不了布施德惠,因而品德低下而无德。
上德者一切顺其自然,当然不会有自己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uweiercheng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