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吾膝如铁”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吾膝如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什么如铁柱成语,快快快快快!、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这句古诗文的意思是什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啊?、我和吾有什么区别吗、什么如铁柱成语,快快快快快!、吾如何组词等

什么如铁柱成语,快快快快快!

没有“()如铁柱”的成语,就是含“铁柱”的成语也没有,含“如铁”的成语只有2个:
1、心如铁石
xīn

tiě
shí
【解释】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出处】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痛苦和悲伤的心情。一般作谓语。
【例句】他并非~;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的个性;只好那样办。
2、吾膝如铁



tiě
【解释】比喻刚强不屈。
【出处】《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用于处事

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这句古诗文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
  原文是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矖(xi)焉。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还有另外一个本: 
  昔有医人,自诩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以一置于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一些字的解释 1.媒:自我宣扬
  2.延:请
  3.鸣:告发
  4.诩:夸耀
  5.矢:箭
  6.业:职业
  7.昔:以前
  8.使:让
  9.但:但是
  10.索:要
  11.直:笔直
  12 .以:用
  13.置:安放
  14.于:在
  15.践:践踏
  16.亦:也
  17.欲:想要
  18.为:做
  19.异:不同
  译文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吹嘘能治驼背,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铁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的话,就让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践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我只管治人驼,不管人的死活!’现在官府当官的,只管钱粮上缴完成,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
  呜呼*语气助词
  古代人称箭为“矢”。箭头叫“镞”或“镝”。各种弓弩都使用矢,可以说,矢与弓是同时代的产物。最早的矢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应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把石片、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一端,这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了,比起单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进了一大步。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一、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
  二、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
  三、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
  四、讽刺了在社会上有像治驼人草菅人命的现象,具有警示的现实意义。
  一、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寓言中的庸医扬言他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每个单位在年初时都会提一些年度目标,向职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许多单位都会说要改善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这本是个很好的愿望,也是受职工欢迎的愿望。但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那就成“庸医”了。这种例子不是少数。如有的单位通过乱收费来增收,有的通过非法手段来增收。今天报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个私营业主向纪委缴40万元买一块纪委颁发的保护牌,不买的话就通过种种手段刁难,甚至把业主“双规”。这样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样不但没有为职工谋好利益,反而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二、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现象,如职工上班不遵守纪律、工作积极性不高、违犯操作规程等等。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或有关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实施的后果,避免因为治理了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操作走样,或是因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须及时纠正,以免酿成恶果。假如寓言中的医生听到病人呼救时,能及时停下来,病人就不至于丧命了。
  本文主要说明 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啊?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说娄山关坚实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从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即隐约含蓄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我和吾有什么区别吗

“我”和“吾”,人们自然会说,一个是文言词,一个是现代词。其实 “我”这个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出现了,只是用法似有不同。 《论语》云:“吾 日三省吾身。”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同为古代圣贤经典,同是一句 中用两个第一人称的代词,时代地域的差异都不大,为何有这种现象出现,令人 匪夷所思。 《说文解字》云:“我,施身自谓也。”“吾,我自称也。”施,给也。给 予自身的自称词。所以“我”可以解释为“自己、自身、本身”,而“吾”一般 没有这样的意思。 宋代赵悳《四书笺义》云:“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 曰则曰吾, 因人而言则曰我。 考其用法, 动词之后用我, 不用吾, 用吾则前置。 ” 即对自己讲就用“吾”, 对别人讲就用“我”。这里“就己”“因人”是就使用 习惯来说的, 后面的“用法”则是从语法角度来讲的。 这段话把词语的使用方法, 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现试就以上两个方面的不同,分项探讨于下: 一、语法功能不同: 魏晋以前,“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都可作主语,“我”既可以作 主语,也可以作宾语,还可以作定语;但“吾”还可用作定语,却很少放在动词 或介词后面作宾语。如: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 )意谓, 现在我已经忘记了自己, 处于忘我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中。 不能说成“今 者吾丧吾”或“今者我丧吾”。 只有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了动词前面,才可以用“吾”作宾语,而在肯定 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如: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 )魏晋以后,“吾”字就可以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了。如: 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所以,“吾”是古文中对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词,用法较单一,变化较少;而 “我”则具备上文所说的多种用法,并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如果与人交谈中明 确的自称“我”,会被人认为缺乏修养。 二、使用习惯不同,语气有细微差别: “我”字,常有自高自傲,自夸自大的意思,多强调不由于外力,并且关系 密切,非常熟悉时,才可以用“我”相称。如下列一组成语及例句: 卿卿我我,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我黼子佩,指夫妻同享荣华。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 )言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这口气也够大了, 只一个“我”字了得。 “吾”字则是平常用法,甚至带有自谦或贬义色彩,常伴有失意时的哀叹、 牢骚,自我宽慰、解嘲,起码也是平常心态下用的。如下列另一组成语: 吾膝如铁,比喻刚强不屈。 吾自有处:我自有办法对付。 吾谁与归,不吾知也。二者的不同再如: 邹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由此可以看出, “我”与“吾”的使用, 与对话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有关。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查我自己,是就自己来说的,“我善 养吾浩然之气”,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是对别人讲的,因而两句中分别 用了不同的代词。 “我”与“吾”的这种分野,与老子的观点,以及他在文章中的示范用法, 不无关系。如下面两段文字: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 )意思是说,圣人没有成见,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善者我善待他,不善者我 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守信者,我信他,不收信者,我也信他,这样可 使人人守信。这里的“吾”,是一个有血有肉,善待百姓,相信百姓,亲近百姓 的凡人。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道德经〃第 二十章》 )意思是说,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 这样淳厚宽宏。 可以将此“我”理解为老子自称, 也可理解为所谓“体道之士”, 一个高高在上,不把俗人放在眼里的超人。 在 《道德经》 “吾”与“我”不是同一个概念。 中, 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 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为肉体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炼 的成果。 这样就更印证了上面的结论, “吾”与“我”的意味区分就更加明显了。 我们再来理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和黄遵宪“我手写吾口”中 “我”字的用法,就可以看到充满自信和浩然之气的文人,理直气壮当仁不让 的气势,真是气壮山河。而从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吾”字的用法,似乎可 以想见一位低头沉思,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贤士形象。古人在说“我”时想必 是大声吼出来的,说“吾”时大概是小声吐出来的,从这两个字的发音上,似乎 还能看出这种迹象。 总之,“我”和“吾”在古汉语中虽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但语法功能和语气 语义以及使用习惯上,都有一定差异,须仔细辨析,方可准确领会把握。

什么如铁柱成语,快快快快快!

没有“()如铁柱”的成语,就是含“铁柱”的成语也没有,含“如铁”的成语只有2个:
1、心如铁石
xīn

tiě
shí
【解释】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出处】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来形容痛苦和悲伤的心情。一般作谓语。
【例句】他并非~;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的个性;只好那样办。
2、吾膝如铁



tiě
【解释】比喻刚强不屈。
【出处】《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用于处事

吾如何组词

吾辈,吾子,吾祖,吾身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wuxirutie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