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行不及言”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行不及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天若不怜,何必顺天而行;人若不怜,何必顾及人言;我自怜之,必当顺心而为、行不及言是什么意思、用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写作文 急急急急!!!要快啊、关于古人“言”与“行”的成语?、"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出处、言不达意和言不及义的区别等

天若不怜,何必顺天而行;人若不怜,何必顾及人言;我自怜之,必当顺心而为

其实讲的通俗点就是:如果命运对你来说并不是那么好,那么你完全不用逆来顺受;如果身边的朋友对你来说也不是那么如意,那么你大可不必在乎他们在评论你什么;你要对自己好点,想做什么,考虑好就去做好了。

行不及言是什么意思

行不及言释义:及言:顾虑到已经说了的。指做事不守信用。[拼音] [xíng bù jí yán ] [出处] 唐·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用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写作文 急急急急!!!要快啊

敬爱的老师,尊敬的同学: 大家都读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句名言代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句名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无论是干什么,我们都要有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心理支柱。对于人来讲,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成了一具无生命的躯壳,一个临死的灵魂。困难的升学与考试,沉重的劳动,极大的生活压力,以及种种应酬活动,使步伐渐快的现代人麻木和脆弱。因此,作为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无限的动力,大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拼搏。
相信你自己,不要疲软下来!
生活的波涛汹涌澎湃,大浪和急流中携带着牺牲者的尸体。他们没了意志。所以与海水化为一体,口中还有白沫,嘴里渗着血。
要想有一面牢不可破的盾牌,就要站在自我之中。
一个牢固的三角,支持它的是形状;人,则是坚强的内心。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谁感情脆弱?那是波涛中的亡魂。
坚强,坚强,坚强,一定要坚强起来!
当黑夜快要结束,光明就要到来时,总还会有最后的阴影。坚持等到那日出东方吧!

关于古人“言”与“行”的成语?

言扬行举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言方行圆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芳行洁    指言行高洁。    
言清行浊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言听行从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信行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嘉言懿行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谨言慎行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坐言起行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察言观行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方言矩行    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嘉言善行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淫言诐行    指不正当的言行。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符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言行计从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言行若一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言行相悖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副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信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行浊言清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出处

出自:王守仁[明]《传习录》。
意思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实际行动胜过言辞,比言辞更能说明问题。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县城龙场镇龙场悟道之后 , 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世界观点,例如《列子》故事之“疑邻窃斧”。从此与朱熹学说分道扬镳,建立了心学体系大成的开端。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

言不达意和言不及义的区别

1、二者的意思不同。言不达意意思是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言不及义意思是说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2、二者的出处不同。言不达意出自《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言不及义出自《论语·卫灵公》:“言不及义的解释'>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魏书·杨固传》:“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圣明广访,敢献瞽言。”
3、二者的适用对象不一样。言不达意适用于形容思维混乱或语言组织能力差的人,言不及义适用于形容说话罗唆或者信口开河故意绕开话题的人。
扩展资料:
言不达意言不及义容易弄混的成语还有: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言不达意
百度百科-言不及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ngbujiya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