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行好积德”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行好积德”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佛教就是让人行善积德吗、行善积德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苦命人命不好的人就要行善积德不然的话是不是命运差到极点,严重的话要去当叫花子连狗都不如啊!、行善积德的行是什么意思?、行善积德,两面三刀,口是心非,为所欲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为什么说杀人放火儿女多行好积德绝户头等

佛教就是让人行善积德吗

佛教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行善积德是培植福报,为的是最终得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大自在,解脱轮回苦,行善要发自内心,无欲无求的行善,功德更大,就像佛在金刚经中所说,要不住相布施,功德更大,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阿弥陀佛

行善积德到底有没有用

积德行善没效果,你知道为什么吗?2018-02-01 20:39:20点击量:76当今社会,三教九流各行各业,无论是出家修行的还是俗家修行的,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他们的境况都难免会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有两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阐述因果定律、告诫我们要多积德行善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似乎付出了很多“善心”,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而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似乎也没有觉得他们曾做了什么善事。 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怀疑因果定律,觉得行善积德也不一定会得到福报。 实际上,因果定律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觉得积德行善没有得到更多福报,这完全是由自身认知和行为的错误造成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①谁修谁积福。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行善积德,自己父母家人不好的运气也能因此得以改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福和债,谁的福谁享,谁的罪谁受。我们积善行德,修来的福也只能到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得到的善报是健康、富有还是长寿,都只能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就算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也不能代我们享用。 人就是这样,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事情而苦恼难安。但“谁修谁积福”是自然规律,你修你得福,他修他得福,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除非,他(她)也能够领悟善道,培植自己的“善根”,然后自己去积善行德。这样,他(她)才能得到自己更多的福报。 ②富贵不易求。 我们都是带着福和债来到这个世上的,各自的福和债也是各不相同的。 无论有没有三世因果,人的福和债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有的生在富贵家,有的生在贫穷地;有的生下来健康,有的生下来就有不治之症。这些先天因素从一出生便无可改变。 从命理学来讲,我们每个人先天的身体、个性、缘分以及运势好坏,都是有定数的,我们只能在先天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和改变。 把一只麻雀喂养的再好,也不能和鸵鸟相提并论;把一棵小草栽培的再壮,也成为不了参天大树。 积善行德获得福报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在自己命运的基础上有限度地改变,而不可能无限制地获得福报。 命里因病痛缠身多年的,积善行德可以让大病化小,减轻疾病折磨,但是很难让其达到身强体健、生龙活虎的地步;命里应该有40年寿命的,积善行德可以到60、70岁,但很难使其达到百岁高寿;命里应该有50万财产的,积善行德可以到80、90万,但很难使其成为亿万富翁;命里没有子女的,积善行德可以得到一个,但很难使其达到儿女成群的地步。 总而言之大富大贵只能靠机缘,不是平时积善行德就一定能做到的。 ③“真善”才积福。 现实社会,有很多没有任何信仰的家庭生活地也很美满幸福。而儒释道等教的信奉者有的也家庭不和,破财伤身,灾祸连连。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缘故。 《道德经》里说:“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古代那些有大智慧的圣人贤王淡泊名利,他们不一定会著书立说,但他们会把一些积善行德的方法蕴含在简洁易懂、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中,然后教给我们的祖先,让他们不仅在无形之中积下了许多善德,还把这些宝贵的成语广为传播。 比如“勤俭持家”、“和气生财”、“谦受益满招损”、“言而有信”、“一寸光阴一寸金”、“家和万事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蕴含着“积德行善”的好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日常生活中是真的在“行善积德”,不管你是否是儒释道等教的门徒,也不管你修的是什么学派和法门,都能够得“善报”,都会增加你的福禄的。 个别儒释道等教的信奉者,只知道要拜神念经,不去领悟“善”的真谛,不相信其它的宗教和学说,不接受善知识的灌输。更有甚者,在日常生活中争名夺利、奢侈浪费、残忍粗暴、私欲无度,对万物众生却丝毫没有宽容仁慈之心。 如果有创世神存在,那么众生都是神的孩子,你不善待神的孩子,还希望神给你赐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说,正确的方法比选择什么学派和法门更加重要,方法对了,就自然能得到福报了。 ④积善重在修心。 积福的多少,与我们改变了外界事物的多少是不能成正比的。付出爱心也要根据对方的境况斟酌而行。 修心就是逐渐学习领悟万事万物的真相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去接受和面对它们,同时改变自己不良习性的过程。 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冬天来了气候变冷,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天气暖和起来,而是提前做好御寒保暖的准备。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能改变很多很多,可是往往在我们争名逐利、奔波劳碌之后才能明白,改变和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才是走向成功的最根本条件。 “认真修自身,糊涂看缘分”。如果你与人交往能够宽容大度、无私奉献,自然就能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只要你工作中能够尽忠职守、不计回报地付出,自然就能得到更高的待遇,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 所以说,常从内修,才能客服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这比捐献爱心和放生动物更加重要和有效。 ⑤不宜舍近求远。 我们知道,对世间万物众生的“善”才是最大的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都必须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身边的众生就和我们的亲人一样,只要我们对众生“善”,众生就会用“善”来报答我们(如果对众生做了不善的事,很快就会有不顺发生)。 有的人舍近求远,宁愿向远处的人捐款赠物,而不会对身边的众生付出善心。这就和一个人放着家里的父母妻儿不养,却把钱拿出来向不熟悉的偏远山区的某些人献爱心一样。这样做会走很多弯路,是不容易得到福报的。 其实,众生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可以“积德行善”。 我们饭菜不浪费,少肉多素,这就是积福;我们垃圾不乱丢,绿色出行,这也是积福;我们少用杀虫杀菌剂,勤俭节约,这更是积福…… 我们身边处处是“积福”的机会,只要你用心,随时都能做到。 ⑥善果需待时。 “种善因,得善果”,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世间万物万事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树的种子不可能一播种就长大、结果,“积善行德”一般也至少需要坚持三年以上,才能有效果。 先有“因”,后有“果”。我们现在的情况(果),是由过去的“因”造成的。而我们未来的情况(果)是由现在的“因”造成的。 过去的“因”主要包括我们自幼形成的身体素质、智商、情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长期培养的人际关系等等。 因为过去的“因”已经无可改变,所以现在的“果”也很难改变。 将来的“果”是现在的因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性,将来也只能沿着自己固定的命运轨迹前行。 而如果下定决心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性,并能够坚持下去,你就能逐渐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终有一天,必将获得无量的福报。 现代社会,修行不得法而对善恶因果产生疑惑的有很大一部分,希望此文能给各位朋友一些启示。本人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大家有什么建议、意见或者疑惑不解之处,欢迎和我联系,共同探讨,谢谢!(复制网址malaoshi369.cn粘贴到浏览器打开,阅读更多好文章)

是不是苦命人命不好的人就要行善积德不然的话是不是命运差到极点,严重的话要去当叫花子连狗都不如啊!

朋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因果…无需拒绝或抱怨,而应笑着面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从当下起,种下善良与爱心,种下努力与积极…

行善积德的行是什么意思?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就是做多一点好事

行善积德,两面三刀,口是心非,为所欲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我认为行善积德是做善事积阴德。就是做事以不影响别人 不伤害他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为原则 宁可自己吃亏不占别人的便宜。行善积德和两面三刀口是心非为所欲为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两面三刀的人是坑害人的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 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人。这三种人没有一点行善积德的品行 。

为什么说杀人放火儿女多行好积德绝户头

  故事说的是北宋年间包拯为相时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 堆在河边。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阎王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阎王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阎王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作为一个修道人来看,启示很多。很多听众朋友都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一件事的发生,是福还是祸,很难从表面上来断定。进一步说,一件事发生了,是好是坏,背后很多更深的内涵才是决定因素。 我以前听说过人的福德和业力之间的关系,讲吃苦能消业、做好事做好人能积德守德,是让人长远幸福之路。《三字经》里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诲,意思是,一块璞玉如果不经过雕琢、磨砺,就不能成为有用之材。当然了,引申一步说,如果不是块玉材,只是一块顽石,那也就不值得去雕琢了。对人来说,吃苦、受累、付出,是消除业力、升华境界、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材的必经之路;可是如果不把自己当成可造就之人,只是一味的随波逐流、贪图享受,那可能就会落到“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局。因为享受前世积德带来的福报,就像使用银行存款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今生只花费而不懂得继续积累,难免产生透支,乐极生悲。而且享乐还容易让人养成许多不好的品行,不但忘记积德受德的重要,还会变得贪图名利,从而种下人生的祸患。 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好人吃苦受穷甚至遭难,坏人却发达享受横行霸道,就不愿意再相信善恶有报的的天理。其实这样难免把问题看绝对了。我们都觉得好人是不应该一味的受苦遭难,坏人行恶应该及时遭到报应。但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不是一个大根基之人、可造就之人,老天可能还不会像对待一块璞玉那样对待你呢?前面故事中讲到的那个瞎眼孩子,也就不可能那么快转升为皇子、享受天子的福份了。修道人的一生看似平淡,把人生成败看成过眼烟云,没有人们所追求的大红大紫,可是一旦苦修成功,却能彻底跳出六道轮回,不再在福报和恶报之间沉浮,永远不再受老病死和七情六欲的折磨与烦扰,所以怎么能说不是好事呢?怎么能说做好人没用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xinghaojide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