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压卷之作”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压卷之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冯延巳压卷之作是什么词、边塞诗“压卷之作”是什么、为什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压卷之作,它好在哪里、王昌龄写的哪首诗被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唐诗五律的压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点吗?、王士祯则认为那四首为唐诗中的压卷之作?等

冯延巳压卷之作是什么词

这个要拿出确切的证据来证实的确很难,首先来说《阳春集》在宋初就已亡佚,今传《阳春集》乃宋人陈世修所辑,其中混入他人所作并被学界公认的就有8人14首之多,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一同辑入的更多达16首,再加上后世刻印者多为私人,往往根据个人之好恶随意增删,所以各种本莫衷一是。不过将《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归为冯作确有几分道理:一、《阳春集》刊行时(嘉佑戊戌,1058年)欧阳修尚在世(1007-1072)断无未见之理,《阳春集》又以本阙为压卷之作,为何欧对此而无一言?二、《阳春集》中冯作《鹊踏枝》与该阙文风相同,而与欧词大相庭径;三、陈秋帆《阳春集笺》称:欧阳公生寝馈冯词,或录杰作以研摩,后人误为欧作,此说虽有可存疑处,但陈毕竟于此浸淫多年,当非空穴来风;四、《词综》将该阙直接归入冯作,朱彝尊虽未加说明,但以其大家身份,断不至指鹿为马,必有其理。综上所述,我认为该阙应为冯作。将该阙归为欧作者,大帝有二:或因易安之说,或因人废文。以上为个人之见,仅供商榷。

边塞诗“压卷之作”是什么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求~~谢谢

为什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压卷之作,它好在哪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

王昌龄写的哪首诗被称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称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具体介绍如下:
一、《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二、原诗如下: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四、赏析: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唐诗五律的压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点吗?

关于唐诗中的五言律诗的压卷之作,要从其早期的成型说起,初唐之前有所成型,在隋朝基本定性。五律诗的特点在于它是近体格律类型,唐代时期有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都是五言格律诗的集大成者。
一、五言格律诗
唐诗作为唐代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其中五律的形成始于唐代,后发扬光大至于隋朝,也在隋朝有了定型。从格律上来看,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五律的首句以不能为正例、入韵可变例的特点独立于唐诗体裁之中。一般来说,五言律诗都是五个字为一句,律诗讲究语言的锤炼,典型的句首特点为平起不入韵、平起入韵、仄起不入韵、仄起入韵这几种特点。
二、压卷十作
唐诗五律中有着典型的压卷十作分别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旅夜书怀》、王维的《山居秋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送友人》及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上的十首诗在韵律方面是极为符合唐诗五律中的韵脚、韵声的,在格律上也对应着平仄相替、相对、对仗、平仄、起伏等一一工整,是典型的五微部的五律。
五律诗在唐代的发展是极为鼎盛的,尤其是一大批在诗词上颇有天赋的诗人都参与到其中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多的佳作。压卷之作的评定是要在对诗本身的格律上符合之外,更需要的是诗人给到读者的情怀和视野上的博大性。这点来说,李白、杜甫、王维三位诗人做的很好,五言律诗的压卷之作的上榜作品非他们莫。

王士祯则认为那四首为唐诗中的压卷之作?

王士祯则认为,如果一定要找出压卷之作话,起码有四首——其一是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二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三是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其四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ajuanzhizu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