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亦复如是”的拓展阅读资料(6)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亦复如是”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怎么理解、亦复如是的读音和意思、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亦复如是解释并造句、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怎么解释、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讲的啥等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怎么理解

阿弥陀佛
亦复如是”就是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下面主要说色即是空的意思
净空法师----讲解【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一段经文里面,是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佛法里面讲空,“空”不当作“无”讲,空要当作什么都没有了,那就不难懂了,也用不着世尊用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解释它。难的不是离色相了解这个空义,也不是色相消失说它作“空”,而是讲“空”跟“有”是同时的,“空、有”是一桩事情,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领会的。世间人的观念,空与有是对立的,是相对的,有就不是空,空就不是有,这个我们世间人理解。如果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我们听了就很难接受了,就很难懂了,但是它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般若里面所讲的这个色与空,是即色之空,这叫真空。
即空之色呢,称之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为色是四大组合的现象,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合相”,“空”就是般若真空之理,法空是说的中道第一空,绝不是偏空。所以本经“五薀皆空”是主题,“色不异空”这底下四句,可以说是它的批注。
一切诸法,不但世间法,佛法也不例外,一切诸法都是一合相,都是幻有,都无自性,如果我们细心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不难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中论里面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说的。“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个四句要合起来看,就是心经这四句话。
由此可知,佛所讲的“色”、讲的“空”、讲的“名”、讲的中道,实在都是说明一个事实,都是说明一桩事情,我们不能够领会,使我们把这四个名相,看作四桩事情,不晓得佛门讲一切,是说的一桩事情。从这一桩事情去体会,真相不难领会。色法如是,受、想、行、识跟前面这个意思完全相同。如果要细说呢?只要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譬如说:“色不异空”我们把这个“色”换成 “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于底下有个“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我们这样去念,多念几遍。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落在意识里面。什么叫作意识呢?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分别、执着,我们念,反复不断念这个四句,意思就能够体会到了。经文前面这个小标题里头,为我们说明色、空的关系。
第一句,是从假入空|就是“色不异空”这一句。第二句是从空出假|“空不异色”。“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体;“色”是讲一切现象,一切现象是依本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体”既然不可得,“相”当然也不可得。体不可以执着,相当然也不可以执着。
第二句“空不异色”,从空出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象,统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底下这个两句是空,假相即,说明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没有一法是例外的。所以佛在华严上说:“或一微尘,出大千经卷”,又说:佛在一毛孔…一毛孔中转DFL,都是这个意思。如果色空不相即,性相不相即,怎么可能有这种奇妙的现象呢?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了解这个事实了,佛在经上所说的种种不思议的境界,我们自然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般若所说的“五薀皆空”的总纲领,对于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有很重要的关系。

亦复如是的读音和意思

拼音: yì fù rú shì 释义: 复又,再。也是这样。

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亦复如是:意思是也像是这样。 
复:又,再。是:代词,这样。如:像。亦:也。
在小学课本里意思是指:同样如此。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是。所以卒无所建。”
译文:刘琨擅长乡致人才,却不善于安抚和驾御。一天之内虽然有几千人前来投奔他,可是逃跑的也有这个数目,因此他终于没有什么建树。
扩展资料:
亦复如是》也是清代宋永岳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底本为清嘉庆十六年刊本,共八卷。行文流畅简洁,全书偏重写实,大半直书耳闻目睹之事,颇多佳作。
道光十年,秋声馆八卷刻本则将《亦复如是》题维扬柳春浦著,则名《聊斋初编》和《聊斋续编》,受古书局和中一书局一起刊印的题维扬柳春浦著的此书又改名为《续聊斋志异》。但其为与《聊斋志异》的叙事内容和风格都不甚相同的志怪集,多劝诫之作。
亦复如是》的理想化色彩比《聊斋志异》大大减弱,取材更贴近现实人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多的记述见闻逸事。书中多博物之作,如《竹米》、《守岁》、《爆竹》、《鱼雨》等,澧水流域的土产、饮食及民风习俗,皆收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亦复如是

亦复如是解释并造句

亦复如是 发音 yì fù rú shì 释义 复:又,再。可以解释作:也是如此,也是这样,如是相同!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示例 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怎么解释

我理解意思大概是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也决定思想

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讲的啥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此法身如来也。」法性,法性身,这是从法体上说的。《金刚经》上还有一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是讲的法身,这句话讲得好,诸法一如,也就是说一切法是一体。诸法如义给我们透的这个信息,这都是讲佛教的伦理,佛教的伦理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是一个自性变的,大乘教里我们念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的本体是真心,
净空法师---若是上根,则见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离生灭,何有涅盘
「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这是讲真话了,如来有没有灭度?没有,如来证得不生不灭,他怎么会灭度?灭度是他的示现,是他在表演,不是真的,真的是不生不灭。下面说,「非灭现灭,故云示现。作此示现,为度中下之机故」。就是来度人的,要不是为度人,多住几年、少住几年他统统可以做得到。
「若是上根,则见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离生灭,何有涅盘」。上上根人,他见到佛菩萨,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起心动念,自己没有起心动念。那能现种种是什么?种种根机不一样,什么样的根性,自自然然现这个相,让他生欢喜心。如果说佛菩萨想想我要用什么相,那他是凡夫,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了。
诸位一定要晓得,佛菩萨跟我们感应道交,我们起心动念,他没有,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从哪里来的?当下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楞严经》上说的。为什么?他的法身遍法界,没离开我们。法身没有形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像灯的光一样,他虽然这个光跟一切诸佛菩萨的法身,光光融在一起,虽然融在一起,它又不乱。
像我们电灯,十几盏灯都打开了,光光相融,关掉一盏,它不碍别的,不碍别盏灯;成佛入常寂光,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哪里,法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我这里跟他有感,他就有应,他就现身。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应?我们的心太乱、太杂了,清净心就有感应,平等心感应就更多。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01集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ifurushi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