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一退六二五”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一退六二五”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叫“一推六二五”、"一推六二五"什么意思、"一推六二五"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样的?、一退六二五的成语简介、一推“二六五”、"一推六二五"有什么来由吗?等

为什么叫“一推六二五”

一推六二五”的来历 2006-02-21 09:34:35 宁夏网 毋庸置疑过去我国多数用的是十六两一斤的秤,(亦有十两为一斤的秤)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时因是十六两一斤进位,相比起十两一斤进位的秤来说就麻烦复杂多了。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创造了1/16=0.0625,二两为0.125,(即珠算斤两法口诀)即在累计加(减)计算十六 两为一斤的重量时,多一个一两(或少一个一两)就加(或减)一个0.0625,如:在累计加十六两一斤的重量时,一斤一两计为一点零六二五,一斤二两就计为一点一二五,一斤三两计为一点一八七五,(即多一两就多一个0.0625)当一斤十五两时计为一点九三七五。 现代汉语词典将“一退六二五”解释为: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16除1是0.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 因此,笔者认为,一退六二五是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而创造发明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在换算成十两为一斤秤的珠算口诀即头一句为“一退六二五”。

"一推六二五"什么意思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佯装不知, 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它的出典在 “一退六二五”。 在实行千克公斤制以前,老底子市秤 为十六两制,即一市斤有十六两(俗称“旧 秤”),后来为了计算方便,市秤改为十两制 (即“新秤”)。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 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 算靠算盘。于是会计或账房必须背熟珠算 换算口诀。如:一通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 八七五、四二五……即:旧秤1两等于新秤 0.625两,2两等于1.25两,3两等于l.875 两……只是现在随着 公斤制的实行,计算机和电脑的出现,这种 口诀早已进了历史档案。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杭州 话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 任的俗谚。 yī tuī liù èr wǔ 成语:一退六二五 -------------------------------------------------------------------------------- 【解释】: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一推六二五"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样的?

人们之间发生纠葛时,常会听到“一推六二五”的说法。如有的人在推脱自己的责任、或对某件事情推出去不管时,常爱说这样的话。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至于这个一推六二五由何而来?这和过去使用的老秤有关。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算靠算盘。 过去的老秤是十六两为一斤。如果一斤物品的价格是一元,一两的价格就是六分二厘五,二两应为一角二分五厘,依次类推,算起账来就便捷多了,买卖人在算账时打算盘,都会很流利地唱出这样的口诀:“一退六二五,二为一二五……”后来,人们就把“一退六二五”这句口诀借用改为“一推六二五”来表示一推而了之,被广泛用于日常口语之中。
一推六二五”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句口语。其实,“一推六二五”原本是“ 一退六二五”,因解放前,不少地方仍沿用16两为一斤的旧制秤,后来城市开始使用10两为一斤的新制秤。但“新”代“旧”得有个过渡时期,此时,新旧秤换算很麻烦。于是数学家就研究出一种换算方法, 珠算叫“斤秤流法”即“ 一退六二五”(即一旧两等于0.625新两)、“二一二五”(即二旧两等于1.25新两,依此类推)、“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方言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任的谚语。

一退六二五的成语简介

【成语拼音】 yī tuī liù èr wǔ
【成语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成语简拼】 ytlw
【成语注音】 ㄧ ㄊㄨㄟˋ ㄌㄧㄨˋ ㄦˋ ㄨˇ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 近义词 】 一推六二五
【 相关成语 】 打退堂鼓 功成身退 功遂身退 挥戈退日
【成语例子】 1:“你就别一退六二五了”。 2“事到临头,你一推六二五,我怎么办?”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换算口诀,始创在民国初年。之前的老秤,每斤为十六两,更换为十两一斤的新衡器,有《斤秤流法》普及,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称“一推六二五”,说的是旧秤一两,后退一位数,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其原意,早已寿终正寝,而次生的意蕴,或可万寿无疆,在于以此形容当事人的责任逃避,惟妙惟肖:“退”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推也,嫁祸他人,作替罪之羊。恰好“六二五”谐音“一嘟噜”,多少麻烦事,悉数向下推诿,比之“踢皮球”,意象从容而潇洒。
一退六二五是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而创造发明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在换算成十两为一斤秤的珠算口诀即头一句为“一退六二五”。
人们都知道,过去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如果一斤价格为一元的物品,一两价格就应为六分二厘五,二两应为一角二分五厘,……推算下去,也就是多一两就多一个六分二厘五。
过去我国多数用的是十六两一斤的秤,(亦有十两为一斤的秤)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时因是十六两一斤进位,相比起十两一斤进位的秤来说就麻烦复杂多了。我国先人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创造了1/16=0.0625,二两为0.125,(即珠算斤两法口诀)即在累计加(减)计算十六两为一斤的重量时,多一个一两(或少一个一两)就加(或减)一个0.0625,如:在累计加十六两一斤的重量时,一斤一两计为一点零六二五,一斤二两就

一推“二六五”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佯装不知, 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它的出典在 “一退六二五”。
  在实行千克公斤制以前,老底子市秤 为十六两制,即一市斤有十六两(俗称“旧 秤”),后来为了计算方便,市秤改为十两制 (即“新秤”)。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 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 算靠算盘。于是会计或账房必须背熟珠算 换算口诀。如:一通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 八七五、四二五……即:旧秤1两等于新秤 0.625两,2两等于1.25两,3两等于l.875 两……只是现在随着 公斤制的实行,计算机和电脑的出现,这种 口诀早已进了历史档案。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杭州 话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 任的俗谚。
  yī tuī liù èr wǔ
  成语:一退六二五
  --------------------------------------------------------------------------------
  【解释】: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一推六二五"有什么来由吗?

一推六二五”的意思是佯装不知, 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它的出典在 “一退六二五”。 在实行千克公斤制以前,老底子市秤 为十六两制,即一市斤有十六两(俗称“旧 秤”),后来为了计算方便,市秤改为十两制 (即“新秤”)。在旧秤与新秤并行时期,会计 或账房就经常会遇到旧秤的“两”如何换算 为新秤的“两”的事,老底子没有计算机,换 算靠算盘。于是会计或账房必须背熟珠算 换算口诀。如:一通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 八七五、四二五……即:旧秤1两等于新秤 0.625两,2两等于1.25两,3两等于l.875 两……只是现在随着 公斤制的实行,计算机和电脑的出现,这种 口诀早已进了历史档案。 “一退六二五”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 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因为“退位” 与“推倭”谐音,于是“一退六二五”在杭州 话里就成了“一推六二五”,装糊涂推诿责 任的俗谚。 yī tuī liù èr wǔ 成语:一退六二五 -------------------------------------------------------------------------------- 【解释】: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ytlewaqi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