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治国安民”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治国安民”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是什么意思、治国安民 翻译、治国有方是成语么?、说说唐太宗哪些开朗的治国思想、翻译一段文言文“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智明”、治国安民 是不是成语等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是什么意思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的意思是[(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换不回。”出自(宋朝诗人王令的《送春》)
  原文: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译文: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治国安民 翻译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治国有方是成语么?

不是安富恤穷_成语解释【拼音】:ān fù xù qióng【释义】: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出处】:《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说说唐太宗哪些开朗的治国思想

以仁、德治天下,从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因了汉初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治国方略,几乎都是以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为主导,以法家的“法制”思想为辅助,同时又吸收借鉴了道家“清静无为”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政治主张,逐步确立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政治思想定式。历代统治者在遵循这一基本定式的前题下,往往视具体情况“因势制”,或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或奉行“以理服人”的“王道”,或推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形成了一些治国安民的基本规律。每当大乱初定,“清静无为”的思想就会受到重视。唐太宗李世明就曾说:“君能清静,百姓何能不安乎?”明太宗朱元璋也说:“天下初定,犹如新植之树不可摇其根,初生之乌不可拔其羽,要安养生息之。”每当国家进入稳定繁荣时期,“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就会被广泛采用,一方面通过“发政施仁”和道德教化从正面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一方面利用严刑峻法从反面惩治社会腐败和剔除丑恶现象。每当“德治”削弱或“法治”不力之时,就会出现道德失范、腐败蔓延、丑恶丛生的局面。每当“法治”过当、酷吏当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之时,就会激化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因此,有见地的史学家常常抓住一些“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重大题材,侧重记述“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以便“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再说个番外啊,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何在中国书法界享有崇高地位呢?其实这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信奉有关的,因为在王羲之的笔法里所体现的就是中和之美,而唐太宗又极力推崇其书法,此用心不可谓不明,所见地不可谓不远

翻译一段文言文“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智明”

翻译:水背弃源头那么山川就会枯竭,人背信弃义那么名声就不会远传,情义多过患难就是好的,患难多于情义就会灭亡。几位圣贤的谋略,不如赶上了好时机;聪慧善辩,不如遇到好世道。出处:“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义胜患则吉,患胜义则灭。五圣之谋,不如逢时;辩 智明慧,不如遇世。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予利器。多易多败,多言多失。”——(汉)刘向《说苑》《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治国安民 是不是成语

治国安民 是成语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解释]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出自] 《汉书·食华志第四上》:“财者;帝国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请!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higuoanmin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