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子丑寅卯”的拓展阅读资料(5)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子丑寅卯”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日历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好中凶什么意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子丑寅卯在手指如何定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子丑寅卯的成语《子丑寅卯》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在夏代就有了十天干的记日法,而商代,也出现了十二地支纪日,商代还没有发现十二兽纪年法的使用,这说明十二兽记年法形成于商代之后,同时也说明十二地支早于十二兽,十二兽的起源与十二地支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二地支又通称为十二辰,关于十二辰的产生,古今学者也有过不少的争论。
其一认为十二地支由十二兽而来。但在甲骨文中没有十二兽只有十二辰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十二辰起源于十二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其二认为十二地支来源于一日十二时的划分。但根据顾炎武的’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及赵翼的’一日十二是始于汉’的说法,一日十二时的划分应晚于十二辰。所以第二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其三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月的划分。会据古代历法,十二辰与十二月相配,并不是各按顺序,而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徐墨斋认为,持此说者,’均以转注之法为牵就,其非十二辰哉’,所以古之十二辰决非十二月之符号。
其四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宫。徐墨斋在分析了大量史料后得出’中国古代之十二辰实无殊于西方之十二宫。其顺序逆转者乃十二支之顺序如是,十二辰环带围绕周天,其次自无终无始,无顺无逆。’
以上资料表明,十二地支起源极早。从眼下的资料看来,对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因此十二地支应早于十二生肖或十二兽。大概由于干支纪年法不易记,可能主要用于朝廷和知识阶层,而十二兽纪年法形象易记,所以民间后来就主要采用十二兽纪年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地支与生肖

日历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好中凶什么意思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是12时辰,吉凶是按照老黄历的说法,当日有的事情当做,有的不当做,这个是祖辈的东西,现代科学说是迷信,我有时候会信,取决于你怎么看了,呵呵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更

子丑寅卯在手指如何定位

   从事历史、文物工作的同志,特别是研究古书画的同志,经常要碰到干支纪年问题。比如,乾隆“庚寅”年到底是乾隆几年呢?又比如,当你碰到任伯年的画上题上“壬午”年作时,那么任伯年在这一年是多大年纪呢?这时如果你手头没有一本年表,而又马上要答复这个问题,你一定会干着急。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用指头掐算干支纪年的方法。如果你能掌握,上面提出来的问题,就立即可以解决了。
    用手指掐算干支,大概很早就有了,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第七十五回谈到古课问题,就是用手指来掐算的,他所说的“地盘式”排列的方位,就是我们要说的方法,只不过他是用来算课,而我们却是用来推年。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在这里画了一个图,同时为了便于记住,我们作了四句打油诗,诗曰: 天干变化无定位,地支分布列四边; 天干顺推求个数,地支逆跳加十年。 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个大干。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地支。这十二个地支分列在左手上,它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诗的第二句说;“地支分布列四边”。请你参看(图一) 。
    在开始学习时,你不妨用笔把它写在自己的手上,用拇指指点着这十二个地支的部位,要熟悉到指着每个邮位时,即能说出它是哪一个地支。 天干的地位则没有固定。它是随着地支而变动的。请参阅(图二)。
    打一个比喻,它好像是一个能转的齿轮套在地支的外边、十个天干好象十个齿一样,看图中箭头,旋转的方向和钟表一样,假若现在说“甲子”,你就要把“甲”字指在“子”的部位上,(在无名指的下节)按照这个“齿轮’所列的天干次序,一字一字地和手上的地支配上,那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假如你说“甲寅”,你就要把“甲”字指到食指下节的“寅”字,好象这个齿轮往前移动了,这时天干地支的配合便变成了: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由于天干不像地支一样,在指头没有固定的地位,而是跟着地支而变化的,所以诗的第一句叫“天干变化无定位。”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天干的单数(甲、丙、戊、庚、壬)一定要配上地支的单数(子、寅、辰、午、申、戌),天干的双数(乙、丁、己、辛、癸),一定要配上地支的双数(丑、卯、巳、未、酉、亥),在第二图把它们的单数和双数用不同字体区别开来,以便在练习时不致搞错。 
    现在把前面所举的例子一一乾隆“庚寅”年是乾隆的第几年?来作一次练习。这里要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即我们要求得的干支纪年,都必须要先知道它们第一个年头的干支是什么才行。
    乾隆的第一年的干支是“丙辰”,你就从图中先找到地支的“辰”字,(在食指的第二节)然后配上天干的“丙”字,即是乾隆的第一年丙辰。这时第二图中的天干,有如齿轮的转动一样,把“丙”字转到“辰”字上,从这里作为起点“1”字算起,(请注意,后边谈到计算公元或者是计算每个人的实岁时,作为起点的数字应当是“0”而不是“l”)顺着图中的箭头往前推算就成为这样的情况: 数字:12345 天干;丙丁戊己庚 地支:辰巳午未申 表现指上就是这样见(图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怎么读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的顺序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z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chǒu)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yín)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mǎo)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chén)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sì)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wǔ)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wèi)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shēn)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yǒu)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xū)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hài)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3、寅: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像贝壳形,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6、巳: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7、午: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代中国人民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8、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9、申: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代中国人民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10、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11、戌: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12、亥:像猪,「豕」字的变体。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的成语《子丑寅卯》

子丑寅卯 ( zǐ chǒu yín mǎo )
【解释】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多指事理
【示例】 他对此事说不出个~
【近义词】 甲乙丙丁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ichouyinmao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