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尊师重道”的拓展阅读资料(3)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尊师重道”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尊师重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故事?、尊师重道的古代名言、尊师重道的意思等

尊师重道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程门立雪
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立雪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马门立雨
无独有偶,上世纪50年代初,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求贤若渴,意邀著名思想家、国学宗师马一浮先生参加新政府的工作。马一浮颇负盛名,志向高雅,曾多次拒绝国民党政府的入仕邀请。陈毅轻车简从亲赴杭州蒋庄马宅拜访,为示尊重,他脱去正装穿起长衫。到马宅后正值马老午睡,家人不知来者是谁,请他稍等要进内通报。
陈毅阻止叫醒马老,他在花港公园转了一圈回来,马老还没醒。此时下起雨来,家人就请他进客厅稍待。陈毅仍摆手不入,立在宅外耐心等候,他的衣帽都被雨淋湿了。马老醒来后,知道是威名远扬、功勋卓著的陈毅前来造访,并在外面淋雨等候,很是过意不去,遂连声道歉。
马老被陈毅的诚意感动,痛快答应出任华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之职。陈毅与马一浮的这段佳话被人称为“马门立雨”。
扩展资料:
尊师重道释义: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尊师重道的用法示例如下:
(1)学生说:尊师重道,团结同学的校园就是美,一种文明向上的美。
(2)这种精神,就是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
(3)我们要尊师重道,举止有礼,不可有耀武扬威之心。
(4)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师重道

“尊师重教”是什么意思?

尊师重教意思是说尊敬老师,重视师长的教诲。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原文节选: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
大凡求学时存在的问题,尊敬老师是难能可贵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子相待。
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扩展资料:
尊师重教近义词:
1、程门立雪
意思是: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立雪求道
一指程门立雪,比喻尊敬老师,不畏艰难虚心求教,通常形容此人好学,有毅力;二指旧指恭敬虔诚地求道。
尊师重教的反义词:
1、离经叛道
经、道指儒家的经典与教谕。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示例: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绝对不愿意到上海。
2、斯文扫地
斯文指读书人、文人,或他们传承的道统、文化。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四十三章:“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斯文扫地。”

为什么要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毛泽东尊敬师长的故事
  刘邦敬老得贤臣
  尊师重道方面的常用成语 尊师重道教育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的韩愈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认为只有尊师重道,整个社会才能按照“道统”的方向顺利发展。宋代的苏轼说:“斯文有传,学者有师”,认为教师对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历代提倡尊师重教、尊师敬长,古代流传下来这方面的故事许许多多。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叙了莘莘学子不辞劳苦,虔诚拜师的历程,也展示了师者德高望重,悉心育人,传道授业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尊师重道在近现代更加得以发扬。毛泽东、李大钊、刘少奇、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他们身为领袖人物,对自己的老师们执弟子之礼;他们博学多才,仍虚心好学,以长为师;他们不仅重视学业的进步,更重视自己品德和意志的修养。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确立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国家决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的合法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牢固树立尊师重教、尊师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的稳定的保障作用。
  为了继承和弘扬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尊师重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尊师重道教育的具体内容是:
  1.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傅,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对老师有意见和要求,能善意诚恳地提出来,不许顶撞老师。让学生明白,师,是特殊的“长”;师生关系,是特殊的长幼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尊师也是敬长的表现。
  2.教育青少年学生要尊重知识。教育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传递文明、培养人才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事业,这是国家文明的重要的标志。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教,其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尊师更好的学习知识,学会做人。长大后,在各条战线上成为一名尊师重道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人之所以称为人,在于人类可以创造文明,而文明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积累与传递。每一代长者都把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给下一代,才有了人类的今天。所以,对于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谦虚礼貌之类的好品德、好习惯,尊敬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者手里学到知识与本领,使其继承、发扬。
  尊师重道方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劝学》。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择师,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出自《礼记•学记》。

尊师重道的故事?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回,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答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程门立雪 百世之师 寸草春晖 恩同父母 恩逾慈母 经师人师 敬老慈幼 敬老尊贤 门墙桃李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贪贤敬老 万世师表 严师益友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饮水思源 洗耳恭听```````

尊师重道的古代名言

  尊师重道方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长技术的师傅。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劝学》。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择师,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出自《礼记•学记》。

尊师重道的意思

尊师重道释义: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尊师重道的用法示例如下:
(1)学生说:尊师重道,团结同学的校园就是美,一种文明向上的美。
(2)这种精神,就是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
(3)我们要尊师重道,举止有礼,不可有耀武扬威之心。
(4)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扩展资料: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古代流传下来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故事。
如:《子贡尊师》、《魏照尊师》、《李世民教子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等。 
’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过了良久,程颐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立雪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尊师重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unshizhongdao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