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知一不知十”的拓展阅读资料(7)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知一不知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知一而不知十 的 近义词 是、识二五而不知十、&//、识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识二五而不知十、知一不知二是何意·出自于哪?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原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出自:《论语 为政篇》
扩展资料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人物思想成就: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
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
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知一而不知十 的 近义词 是

知一而不知十 近义词 是 知其一不知其二

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二五而不知十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识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

识二五而不知十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基本释义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贬义出 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识二五而不知十

认识二和五,不知道二乘五等于十,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一不知二是何意·出自于哪?

比喻对待隐患要随时警觉,不能因较小的危险排除了而掉以轻心。此典出自刘基《郁离子》:“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书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宵则振铎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驱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驱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驱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这段话意思是说: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边,有只老虎常常蹲在那里偷看他家的篱笆。若石带着家里人白天黑夜警戒,太阳出来敲铜钲,太阳下山点火把,夜间就摇动大铃守望,他还种植棘刺树,在山谷边筑墙挖沟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一无所获。有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十分高兴,以为老虎死了,再没有危害自己的东西了。于是放松了射兽的弩机,撤除了防兽的设备,墙壁倒了不修筑,篱笆坏了也不去修理。没有多久,有只追逐麋鹿来这里,到了他房子的转弯处,听到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去咬吃。若石不知道它是,呵斥它它也不逃,就用土块掷它。像人一样站起来,用爪子抓若石,最后把他抓死了。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遭到祸害就不足为奇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zybzs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