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尺蠖之屈”的拓展阅读资料(2)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尺蠖之屈”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带“屈”字的成语是什么?、“尺蠖之曲,以求伸也” 什么意思?出自何处?、“尺蠖之曲,以求伸也” 什么意思?出自何处?、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是什么意思、“尺蠖之屈”的拼音是什么?、成语大全有屈的等

带“屈”字的成语是什么?

1、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 处: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2、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出 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3、卑躬屈膝 [ bēi gōng qū xī ]: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 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4、负屈衔冤 [ fù qū xián yuān ]: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处: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5、能屈能伸 [ néng qū néng shēn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出 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始有灾变蠡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申。”

“尺蠖之曲,以求伸也” 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尺蠖之曲,以求伸也”出自《易·系辞下》。原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释义: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信:通”伸“。蛰:蛰伏,冬眠。译文:尺蠖用弯曲身体,是为了靠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寓意: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人也要学会退让和忍耐,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尺蠖之曲,以求伸也” 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意思是在:屈行虫把身子屈缩起来,正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来临,以求伸展行进的准备。 
出自:《周易·系辞下》。《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原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释义: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这种蛾,就叫尺蠖蛾。
尺蠖蛾也有十几种之多,但它们的幼虫,都叫尺蠖,这种虫的样子有点像蚕,身子细,约有三寸长,好像是一节四季豆,脚生在头部和尾部,所以行动起来,样子就非常怪,要将长在尾部的脚,移到了齐近头部的脚,在头部的脚,再向前移动,如此继续不断。
当头部的脚,和尾部的脚,靠在一起的时候,整个身子,就弯了起来,所以它在向前行进之际,实际上就是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的动作。
参考资料:
《周易·系辞下》形成年代
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
(1)战国前中说。认为文中开头”天尊地卑“与文中大量道家术语,曾见于孔门弟子公孙尼子的《乐记》,可证为战国前中期。
(2)战国后期说,认为此传陆续写成,其中对占卜法的解释以《彖》、《象》为蓝本,故出于《彖》、《象》之后。另有秦时作、汉时作等说法。
出处篇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老庄,黄老学派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是什么意思

chǐ huò zhī qū shēn , tǐ dào shí qióng dá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尺蠖知屈伸 体道识穷达”是《长歌行》的最后两句。原诗为:“墨出青松之烟,笔出狡兔之翰。古人感鸟迹,文字有改判。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尺蠖之屈”的拼音是什么?

尺蠖之屈”的拼音:[chǐ huò zhī qū]尺蠖之屈释义: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一种昆虫,爬行时屈伸其身体,状如尺的量物。信:通’伸’ 。近义:尺蠖求伸

成语大全有屈的

大直若屈 [dà zhí ruò qū] 基本释义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出 处《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chihuozhiqu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