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成语“妇人之仁”的拓展阅读资料(4)

导读

本文介绍成语“妇人之仁”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是什么意思?、男人该有妇人之仁吗?、妇人之仁是何意·出自于哪?、《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什么叫恩怨分明,什么叫妇人之仁?、妇人之仁这则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等

"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会准确翻译,只能说说大致意思,希望对你有用: ’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小处的不能忍耐,就像妇女的软心肠,匹夫勇敢一样鲁莽的。“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抑制不住妇女的软心肠,和匹夫一样的鲁莽勇敢,就会坏了大事。

男人该有妇人之仁吗?

不该有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霸气有男人的样子当然适度的时候仁慈一下是可以的

妇人之仁是何意·出自于哪?

妇人之仁”比喻处理事情优柔寡断不识大体。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与韩信坐在一起交谈,他问韩信说:“丞相萧何多次向我推荐,因此拜你为大将。现在,你有什么好计谋告诉我吗?”韩信赶紧起身拜谢刘邦,然后问道:“大王,今天你率领军队往东面进攻,争夺天下王,竞争的对手是项王吗?”刘邦笑道:“这还用问吗?”韩信紧接着说:“大王自己认为,在勇敢、剽悍、仁慈、强盛等方面,哪一样可与项王相比呢?”刘邦沉默了好一会儿,有点难为情地说:“都不如项羽”。韩信退后两步,第二次向刘邦拜谢,然后向他祝贺说:“的确,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王。然而,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不妨说说他的为人。论勇猛,项王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大喝一声,千百人倒下;然而,他不会任人唯贤,因此他的勇猛无非是匹夫之勇。论仁慈,项王也的确对人和善慈爱,说话时呜呜咽咽,手下人得了病,他会伤心得流泪,把自己的食物分出来吃;但是,遇到有人立了功,行赏时应该封爵位,他会把大印磨来磨去,直到磨烂也不肯给别人。这样的仁慈,不就是妇道人家的仁慈吗?这对争夺天下有什么好处呢?”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对韩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何要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呢?

《康熙王朝》中,康熙并没有将归顺的陕甘提督王辅臣凌迟处死。和正史上一样,都是自杀。但王辅臣之死的确和康熙有关。
在剧中,康熙第一次见到王辅臣的时候,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对王辅臣的履历是精心研究过的。
当时吴三桂即将反叛,而王辅臣却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虽然此前他曾经是吴三桂的亲信。用王辅臣的话说,“吴三桂待自己如手足,出则同车,寝则同衾。”
吴三桂当初之所以对王辅臣这么好,是因为王辅臣人称“马鹞子”,当初吴三桂入关,连续拿下百城,其中一大半都是王辅臣拿下的。所以这是当初吴三桂对待王辅臣如此礼遇的重要原因。但是功成之后,王辅臣入朝当官,但是混不灵了,因为得罪人,犯了官场大忌,被顺治罢了官,在家候补了十几年,而此期间,吴三桂并没有伸以援手。
吴三桂要反,连周云龙这样的角色都已经跃跃欲试。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实际上一来打探虚实,二来也是为了暗中争取人才。结果看走眼还封赏了周云龙,周云龙可谓是吴三桂的铁杆死党。
所以这样一来,康熙实际上就被打了脸,这说明此刻的康熙在识人上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但是在王辅臣的问题上,康熙其实就是在赌的这些年王辅臣落魄,吴三桂没有施以援手。
于是康熙说吴三桂对你大方,我要比吴三桂还要大方。于是起用了王辅臣为甘陕将军,统领甘陕的八万兵马,驻守平凉。也就是把自己的西北肘腋交给了王辅臣。因为甘陕的部队原本也是王辅臣的兵马。
康熙有一点赌对了,那就是的确王辅臣不可能再和吴三桂走到一起了。也就是不可能和吴三桂一条心来对付康熙。但是康熙还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不妨碍王辅臣拥兵自重,作壁上观,谁赢了倾向谁,谁输了他分而食之。
在此后的三藩形势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为了防止王辅臣倾向吴三桂,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予安抚。
甚至将王辅臣的儿子放归王辅臣处,以兑现当初自己对王辅臣的承诺,处处体现对他的信任,最危急的时候,甚至康熙更王辅臣称兄道弟。康熙能把架子放到这个地步,不单单说明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更说明了和三藩之战的胜利必然于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王辅臣实际上,还是决策失误了至少两次以上。在形势对康熙最不利的时候,自己妇人之仁,并没有联合吴三桂对康熙动手。但是同时也没有对吴三桂出兵,去表现一下自己对康熙的忠心,和坚持。
在三藩和康熙较量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最占有优势的王辅臣,结果两边的好都没讨到。对于王辅臣而言,无论是吴三桂赢了,还是康熙赢了,他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别看王辅臣曾经打仗说起来厉害得不得了,但是在政治上,无论比起比自己大的吴三桂,还是比起比自己小的康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在最关键的点上,最该站队的时候,他却搞了个两不靠。白白错失了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所以当三藩局势基本平息,周培公和图海转身兵临平凉城的时候,实际上那一刻,对于王辅臣而言,战就是带着平凉城30万百姓跟自己陪葬;不战就是自己要给康熙一个交代。
当时实际上周培公已经对王辅臣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红夷大炮都驾到了平凉城对面的山头,王辅臣只要反抗,实际上也就是个死。而此刻周培公的一番论断,实在是惊为天人。因为他考虑到的不只是平凉的30万百姓,更考虑到的是多年以后,炮轰平凉城,对自己和图海将来的处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什么叫恩怨分明,什么叫妇人之仁?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说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就可以少一个劲敌,可以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项羽没有杀掉刘邦,最后自己被杀,当军王的就必须要狠,要绝,也就是说要有君王之度,才能治理天下,特别是在当时一片混乱的局面下,杀掉刘邦可能会早日结束分裂局面,给人民带来幸福.所以,当时,项羽确实是妇人之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妇人之仁这则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项羽 楚汉相争时,名将韩信曾投奔过项羽。因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韩信得不到重用,便背弃项羽投奔了刘邦。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后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被拜为大将以后,刘邦问他:“萧丞相屡次推荐将军,将军准有妙计,请将军指教。”韩信说:“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点。项王吆喝一声,上千的人都会给他吓倒,你看他多么勇,多么狠啊。可是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重用有本领的将领,他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又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他不封。就是封了,他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指出刘邦必然能战胜项羽。

版权声明:本文由乖娃娃学习网旗下成语词典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hengyu.guaiwawa.cn/kuozhan-furenzhiren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苏ICP备2021055755号-2